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产高质量的色拉油,对油脂进行脱臭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工序。因此,选择合理脱臭工艺和满足工艺需要的脱臭设备,是生产高质量色拉油的必备条件。通过对间歇式脱臭罐的研究及应用发现,脱臭罐的蒸汽喷咀,由原来的单一喷咀改为环形多孔喷咀导流管内增设蛇管加热器后,提高了蒸馏效果,色拉油各项指标超过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引进的油脂脱臭工艺的生产数据,结合有关文献,对油脂脱臭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做出总结,对油脂脱臭加工技术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引进的油脂脱臭工艺的生产数据,结合有关文献,对油脂脱臭工艺与设计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做出总结,对油脂脱臭加工技术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引进的油脂脱臭工艺的生产数据,结合有关文献,对油脂脱臭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做出总结,对油脂脱臭加工技术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法脱臭蚕蛹粉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新鲜蚕蛹或蚕蛹粉为原料,采用少孢根霉SPT5菌株添加生长促进剂Rn,用固体发酵工艺制成脱臭蚕蛹粉。由此分离制备脱臭蚕蛹蛋白和脱臭蚕蛹油。  相似文献   

6.
姚永佳 《中国油脂》2021,46(4):145-147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冬化脱蜡工艺,对四种不同的冬化脱蜡工艺(中和碱炼+脱色+脱臭+脱蜡工艺,中和碱炼+脱蜡+罐区储存+脱色+脱臭工艺,中和碱炼+脱色+脱蜡+脱臭工艺,中和碱炼+脱蜡+脱色+脱臭工艺)进行了生产实践,并对生产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三种冬化脱蜡工艺相比,中和碱炼+脱蜡+脱色+脱臭工艺电耗、蒸汽消耗适中,白土消耗可控,产品质量稳定,是最佳的冬化脱蜡工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薄膜汽提型油脂脱臭装置Campro脱臭器结构及其汽提部份独特设计,比较国内外脱臭器技术数据,认为Campro脱臭器系一种工艺条件适中,汽提效率较高新型脱臭器,值得国内油脂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脱臭过程中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和脱臭塔残压对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脱臭工艺条件,尽量减少玉米油精炼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满时勇 《中国油脂》1999,24(4):22-24
传统的间歇式脱臭生产高级烹调油生产工艺陈旧、热能利用不充分、耗时长,且油脂易产生热聚合现象。改进后的间歇脱臭工艺采用传热效率高的换热器进行循环加热或冷却,缩短了脱臭时间,提高了油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优化油脂脱臭馏出物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刘玉兰 《中国油脂》2000,25(2):9-12
油脂脱臭馏出物是生产天然生育酚的好原料。油脂脱臭馏出物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生育酚的含量。油脂种类、油脂精炼工艺条件、馏出物的储存条件等,都会影响脱臭馏出物的得率及其组成。研究以上条件对脱臭馏出物得率及生育酚的含量的影响,进而优化油脂脱臭馏出物的生产,对提高油脂脱臭馏出物的经济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探讨了活性炭和脱色树脂对海带酶解液的脱色及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脱腥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的脱色效果优于树脂,在活性炭添加量1.0 g/100 mL,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50 ℃条件下,对海带酶解液的最高脱色率为64.5%。酵母菌发酵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腥温度30 ℃,接种量0.4%,脱腥时间40 min;植物乳杆菌发酵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腥温度37 ℃,接种量7%,脱腥时间90 min;将两株菌进行联合发酵脱腥后,腥味感官评分可达9.4分,气味清香,基本无腥味,也无酸异味。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确定以香菜、薄荷为主要原料制得的复合脱腥液对海鲈鱼鱼肉的最佳脱腥工艺。方法 通过腥度(腥气、腥味)和感官评分(色泽、气味、滋味、质地)对海鲈鱼鱼肉脱腥效果进行评价,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实验研究脱腥液浓度、料液比和脱腥时间, 确定最佳脱腥工艺, 并比较脱腥前后海鲈鱼肉主要挥发性成分及三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 最佳脱腥工艺为脱腥液浓度4 g/100 mL, 料液比1:3 (g:mL), 脱腥时间43 min, 脱腥后鱼腥味物质戊醛、己醛和庚醛等明显减弱, 增加了2-茨醇、香叶醇和芳樟醇等清香味物质,三甲胺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最佳脱腥工艺可在脱腥同时赋予鱼肉清香味, 绿色天然、方便有效, 可为海鲈鱼鱼肉脱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大豆油脱臭工艺的流程模拟模型;以脱臭操作压力、脱臭进料温度、汽提蒸汽量为操作变量,按照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流程模拟模型完成所有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大豆油脱臭工艺的油脂损失率和脱臭油中植物甾醇保留率的数学回归模型。该数学模型达到较高的拟合程度和准确性。可为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数学建模技术在油脂工艺优化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脱臭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在不同脱臭温度、脱臭时间条件下,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生育酚、角鲨烯、甾醇和反式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脱臭温度升高,脱臭时间的延长,酸值、过氧化值逐渐降低,生育酚、甾醇、角鲨烯含量显著减少,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通过研究葵花籽油在不同脱臭工艺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情况,以期为葵花籽油实际脱臭工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脱臭成品油中缩水甘油酯和塑化剂的含量,对现有的脱臭塔及脱臭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产实践.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的脱臭生产线可实现三温脱臭,有效保证了脱臭工艺温度,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经脱臭得到的成品油缩水甘油酯和塑化剂含量均优于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且符合国标一级油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江蓠即食风味食品碱法脱腥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江蓠为原料,对即食风味食品制备过程中的碱法去腥技术进行了研究,探索碱处理温度、碱处理浓度、碱处理时间对去腥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去腥工艺条件为:碱处理浓度为10%,处理时间为90min,处理温度为25℃,所制备的江蓠食品腥味较淡,颜色鲜绿自然,光泽度较好,弹性适中,爽脆感较好。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以腥味值为评价指标,对比加热脱腥法、包埋脱腥法与遮蔽脱腥法的脱腥效果,确定最佳脱腥温度、脱腥时间、脱腥工艺;以包埋-加热复合脱腥法、掩盖-加热复合脱腥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小球藻生长因子液脱腥工艺进行优化.最终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lon mobility spectrometr...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利用贻贝生产半干态即食食品,运用感官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最佳调味工艺。利用茉莉花茶水和姜汁的复合液对贻贝进行脱腥实验研究,均匀实验设计确定脱腥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脱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茉莉花茶水的添加量3.0%,姜汁添加量1.0%,脱腥温度40℃,脱腥时间100min;最佳调味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10.0%,味精添加量2.0%,精盐添加量5.0%,调味时间70min。此工艺条件下所得贻贝即食食品口感好,营养丰富,是理想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9.
淡水鱼下脚料速酿鱼露及脱腥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伟  王栋  陈菽  熊泽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11):142-144
以淡水鱼下脚料为原料,经过酶解与加曲速酿后,对鱼露进行脱腥处理,并以鱼露的游离氨基酸、澄清度和腥味值为指标,比较了各脱腥处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脱腥剂复合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