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有云:"有笔有墨谓之画。"也就是说只有有了笔墨,才能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一直讲究笔墨,在绘画中追求神似,主张"形在似与不似之间",而着重于笔墨的"气韵生动",而笔墨的关键是"线"的运用,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以"线"为造型基础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对于中国画来说,"线"可谓是画之骨、画之魂。中国古代的画家和文人墨客经过不懈的追求和探索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作为一名现代习画学子,我想简单谈谈自己对于中国画中的线和笔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艺术形式语言创造出可视的、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教育活动.通过绘画教学不仅能使幼儿学到必要的绘画技能,而且能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然而,我在幼儿园实习时经常听到"老师,我不会画!"有些幼儿缺乏拿起画笔来作画的勇气,缺乏用绘画来表现自我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清代画家恽寿平不但以"没骨花"和山水画驰誉画坛,其绘画理论也十分深刻,在对待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上,他提出不但要师法古人,而且要师法造化,并进而以心灵为归宿。恽寿平学习古人,但不被古人所束缚,他提倡一种"非古非今、洗脱畦径"的画风,在绘画创作中也实践了这一主张。针对当时文人画一味追求神似、轻视写实的倾向,恽寿平提出绘画要重视写生,"以极似求不似",在绘画技法上他也强调笔墨的训练,他认为中国画"笔中之笔、墨外之墨"的境界需要有精熟的笔墨技巧才能达到,反对那种忽略艺术技巧而奢谈画外之意的不良画风。  相似文献   

4.
宋代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高峰期,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宋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成就,与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是不可分开的。北宋建国初期,宫廷设立翰林图画院,后有设立了国子监画学,对书画艺术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5.
唐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用笔不仅仅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技巧和手段,还是中国绘画的根本之法。"笔力"也称"骨力"。书画家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材料媒介总是伴随着艺术发展的始终,中国绘画的发展与中国画材料、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材料工具适应绘画技法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绘画技法的不断成熟则促进绘画材料的演变。对绘画工具材料属性的大力挖掘和探索又促进绘画技法的变革。同时也反映着绘画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在幼儿绘画教学的活动中,孩子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画的好的孩子,他们喜欢画画,爱画画,画的越来越好;一种是画的不好的孩子,他们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的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恶性循环.如何让小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呢?  相似文献   

8.
纵观宋代之前书画艺术是独立发展的,唐代张彦远首次提出了"书画异名而同体""书画用笔同法"的理论,书法形式因素在绘画创作上的影响甚大,书法的地位也远在绘画之上,直到苏轼打通了诗、书、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文人画理论,以书入画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绘画地位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是一个有着独立体系的绘画品种,中国画中的"笔墨"至关重要。它所具有的特别意味使"笔墨"所成就的美感不能为别的绘画手法所代替,除此之外,中国文人画论中说的"笔墨",并非单指"笔墨"本身,一般指中国文人画所具有的一整套完整的创作法以及其特有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或是绘画的美学思想,自宋以来,在绘画界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取向,而文人画以"士气"标举,以"逸"为宗旨,通过逸笔将胸中逸气写于画面,表达了文人画家不为世俗欲念所役,与世无争,对超凡绝俗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旨在阐述审美价值取向的主调——逸格境层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中国画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纵观中西美术史,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并没有发生过像上世纪初那样空前激烈的碰撞。中国画也从来没有在处于如此弱势的情况下同西方绘画有过直接的对话。但"中国画"这个现在也说不清楚是否合理的名称,却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使命"诞生了,中国画走过了一百多年漫长的"现代化"之路。不管是改良派、融洽派,还是保守派都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都希望中国画能够改变处于弱势的情况,都希望中国画变得现代或说当代起来。  相似文献   

12.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空间营造有别于西方的风景画。因此,对于山水画空间的研究尤为重要,对于"远"的追求正是山水画空间的显现。本文从"远"意识的渊源,"远"在画面中的表现两方面探讨了对于山水画空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自然"之格可以说是贯穿了中国绘画精神的始终,成为中国绘画的精神支柱。首先要说明的是,此时所谓的"自然"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自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是一种"自然而然、不造作"的真诚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然"之格在古代绘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所谓"逸格""平淡天真"。尽管表达方式不完全相同,却都是使艺术达到"自然"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雅俗共赏是难事。雅与俗的标准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果画家作品里有一点俗笔,俗到雅人可以接受的程度,俗者会扭头便走,无共赏余地。也可以倒过来说,俗的画中有俗人不讨厌,尚可以理解的雅笔,雅人同样会拒绝,还是一样难共赏。欣赏俗画的人不断提高,到一定时间发生质变,  相似文献   

15.
倪瓒所倡"逸气"说是由道德之气衍生出来的艺术之气,体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体现着人格独立的追求。在写"胸中逸气"的创作行为中,这种道德之气最终转化到艺术上,成为艺术之气。"逸气"中的"逸"指的是闲云野鹤之遗民情怀,强调主体人格独立,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目的性的艺术精神。"逸笔"反形似、重神轻行,侧重于强调主体精神的表达,表现主体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的精神。与侧重于写实描绘、追求形似的写实画法成为对比。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表达的当代绘画中,形成了众多有效、准确且独特的形式,而其中做详尽的个案分析定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并且在另一种意义上说这种个案的总体展现,也是对整个当代绘画的共性和个性的比较阅读。而我这里直接而简易地对个案比较阅读,应该是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对代绘画"现实"表达的个案比较阅读,以及对当代绘画"现实"的表达方式的研究都将是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值得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17.
倪瓒所倡"逸气"说是由道德之气衍生出来的艺术之气,体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体现着人格独立的追求。在写"胸中逸气"的创作行为中,这种道德之气最终转化到艺术上,成为艺术之气。"逸气"中的"逸"指的是闲云野鹤之遗民情怀,强调主体人格独立,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目的性的艺术精神。"逸笔"反形似、重神轻行,侧重于强调主体精神的表达,表现主体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的精神。与侧重于写实描绘、追求形似的写实画法成为对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中国画的角度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分析形成张力的因素。意在深入研究"张力"产生的根源,以期对以后的绘画创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论文旨在遵循美学原则的基础上,从其精神性,艺术性来展现它独特的魅力,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先生说绘画具有三要素:精神内涵、形式仪表、材料技术。它将精神内涵是放在绘画创作的首要因素上,即是说绘画是人的精神的产物,创作过程是画者的心与周遭世界联系的直接产物,体现出画者的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论文在综合论述漆画通过画面的意识形态及画同材料的结合来表述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回归到人自身本质问题的思考,一切的创作皆来源于作者对生活和对自身发展的思索。寻求到精神的归属,回归到绘画本质的问题上来:一切绘画都是源于对"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艺术中采用焦点透视法表现出来的描摹客观物理世界的"真实性"空间,这归根结底是由中国人心性视野下的"天人合一""物我不分"的宇宙意识和空间观念所决定的,由此造就了与欣赏西方画迥然不同的"观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