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使得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程度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  相似文献   

2.
"终结"问题提出后,面对文学日益商品化的状况,"文学将走向何处"日益成为学者们思考的焦点。"狂欢化"文学的出现,为日渐消沉的传统文学市场带来几股新鲜的气息。"本真"是本文对反映人的心灵的文学作品的一种呼唤。  相似文献   

3.
本文关注的对象是德语文学中"移民文学"这一少数群体。从其发展历史,作品对德国社会的诠释,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对这一特别的文学现象作了大体的介绍和分析。"移民文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原因,而在当前多民族、多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下,"移民文学"与生俱来的"陌生化"特征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强化的"国际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俄国在文学领域以普希金、别林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为代表的文学巨匠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对俄国政治及其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唤醒了一代俄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俄国的民族乐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强力集团"中的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深受别林斯基等文学家的影响,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和俄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在其交响乐作品中我们能清楚地发现俄罗斯文学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人创作观念必然受到文坛风气、国家政策两者的制约。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政治现状,文学、思想上的困境使忧患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极强的宋代士大夫文人致力于社会风气的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儒学的大盛于世都给文坛提供了发展变革的契机。此时儒家学者提倡"复古宗经""明心见道",受儒家思想浸润已久的士大夫文人在创作时就秉持"诗以讽谏""文以明道"的观念,把文学当作政治与教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的审美观不同,自然会仁者见仁,智看见智,文字创作如此,文学翻译亦如此.通过对陈良廷和徐凯<苍蝇>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品评,进一步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倾向具有对现代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批判精神。而源于后现代文学语境下的俄罗斯文化所体现出的后现代特点则是继承与批判、解构与重构、多元与游戏的完美结合,更多的是传承经典文化的传统,在"去中心"的多元创作体系中重建俄罗斯文化传统的神话,以高度自由的创作精神达到一种无规则、无主体、无目的、无中心的超越境界。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平和隽永,但是却与鲁迅先生发生过一场文学论战.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文学批评理论反思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思潮和文学发展的趋势.他的理论恰好逆当时的思想潮流而上,因此很多人都指责他传统,守旧.事实并非如此,梁实秋先生在<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集中阐述了他的文学理论.在这其中也包含了四个文学辩题,即文学的新旧之辩、雅俗之辩、情理之辩和文学批评方法之辩.正是通过这些辩题,梁实秋先生表达了对新文学发展的担忧,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重构的话题,多年来讨论不休,长久不衰.原因就在它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直接关系着文学史的编撰、文学教学、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但是由于经典(文学经典)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这就决定了重构经典的困难.笔者主要通过对经典的内涵、特征、演变的爬梳,旨在分析重构文学经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点及其形成变化的规律入手,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在工作内容、工作思路、教育手段等方面主动做出有效改进,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实施学生主体性教育;因"境"施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载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女性形象,被打上深深的"男性"眼光的烙印。从主体性的丧失与配角地位、欲望化叙事与文本"骚扰"、符码化的"女体"与男权政治三个层面,分析《尘埃落定》的男权主义话语,正是这种话语的"沉醉"导致了一个个鲜活的"西藏女儿"的真实面目被遮蔽。  相似文献   

12.
产生在八十年代的非非主义,一度成为众学者追捧的新文化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的重要遗产,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直都是全球化历史事件的一个部分.在两者的关系上,非非主义诗派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并不是没有依据可循,不仅受到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深厚的文化文学传统所左右,还受到了新时期以来外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本文就两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圣经>文学性的研究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在此探讨了西方文学与<圣经>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日益被边缘化而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当下的网路科技对传统的纸质媒介构成了一种极为严峻的挑战,文学在网络时代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在传统纸质媒介下的文学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文学危机的种种表现和内在逻辑,借以阐明网络文学对于文学未来发展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犹太裔美国作家艾·辛格的文学作品研究后发现,其所有作品都是由意第绪语翻译至英语,继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与中国文学的对比下得出结论,翻译对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文学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16.
从加强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文学性入手,强调了文学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用学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因为它突破了形式主义的观念,将文学语篇看作是动态的,是作者、读者和语境互动的产物.语用学与文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宽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文学研究的视角.文学语用学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尚处于形成阶段,但是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文学研究势必会显示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中国传统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魅力是周所周知的,而随着现代电影、电视的发展,影视文学也成为人们观众的焦点,它的魅力也由此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影视文学的内涵和第五代导演的作品等的论述来彰显影视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龚鹏程的《文学散步》,现在仍可给文学概论的重写热提供诸多启示:一、必须明确文学概论的基本问题,去掉伪问题和多余问题;二、文学概论的撰写应具有问题意识、价值取向和生命关怀;三、文学概论的撰写应融合中西,但立足点和旨归应是中国文学传统和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告可以说无处不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果能在漫天飞舞的广告充斥的生活中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会发现那些精彩的广告语和文学是如此契合,可以说一则小小的广告彰显了文学的魅力.根据文学流派的风格不同,我们可以将广告也做类似的分类,有利于我们对广告语言做一个宏观把握,也有利于我们对高考题中的广告写作题目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