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是近年来学科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对作品进行多维度人文解读与创作技法剖析,以亲历者的切身体验,阐释演唱过程中的理解与诠释,在把握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在"润腔"与"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重点探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被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他所创作的<楚辞>虽然没有获得像<诗三百>那样璀璨的"经"的桂冠,但却别创了"诗言情"的诗学观念.本文拟就汉代和魏晋以来对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理出其评价背后所暗含的中国诗学思想的"复古"与"新变".  相似文献   

3.
综合渭南市的旅游形象现状、旅游资源禀赋和城市形象竞争力分析,初步提出了新时期旅游形象新定位,并提出了渭南市旅游形象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音乐剧《歌剧魅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经典作品之一,剧本根据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Caston Leroux)所撰著的爱情惊悚小说《歌剧魅影》(Le Fant?me de l'Opéra)改编。《歌剧魅影》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的音乐剧,除了剧本和音乐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其中"魅影"埃里克的刻画塑造,更是充满矛盾纠结,但最终展示给世人的,是他对爱的成全与放手。  相似文献   

5.
舞剧《红梅赞》通过优美的舞姿、深情的音乐、逼真的舞美、震撼的音效成功地刻画出典型人物的外表、个性和心理活动,从而成为当代舞剧中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在莫扎特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音乐形象与整部歌剧是有所不同的。她始终扮演着正歌剧的形象。其唱段庄重、典雅,与整部歌剧的音乐形象大相径庭。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角色,才使整部歌剧更具戏剧性和冲突性,也丰富了整部歌剧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7.
《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这段优美的咏叹调表达了莱奥诺拉对无名的游吟诗人的深情,以流畅华丽的花腔将少女的热情宣泄无遗,抒情完美地展示了一个纯洁姑娘的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莱奥诺拉咏叹调《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使演唱者能够更好地塑造莱奥诺拉的歌剧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大家,本文从张恨水的两部小说<啼笑因缘>和<满江红>入手,着重分析了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相似之处,从而大致总结出张恨水小说中女主角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叙事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话语,但叙事者掌握着操控叙事的权力,并利用相关叙事的技巧,将叙事本身转化为一种话语的表达,从而传递出某些深层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指向。本文希望通过对电影《禁闭岛》文本的影像叙事的个案考察,以期解读出本片影像叙事的话语意义,剖析其深层的意识形态企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其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的文本分析入手,展现社会下层普通民众尤其是女性群体虽生犹死的生存图景和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即"虽生犹死,非生非死"的生死情状。重点关注其小说中以"死"观照"生",以"生"透视"死"的生死意象,在作者热烈而绝望的期冀下,警示人们去思考"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一深邃的人生要议。  相似文献   

11.
龚鹏程的《文学散步》,现在仍可给文学概论的重写热提供诸多启示:一、必须明确文学概论的基本问题,去掉伪问题和多余问题;二、文学概论的撰写应具有问题意识、价值取向和生命关怀;三、文学概论的撰写应融合中西,但立足点和旨归应是中国文学传统和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品评方法为基准,通过其对顾恺之绘画评价悖论的阐释与辨析,来探讨如何品评的问题,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忐忑》一曲迅速走红为例,将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和保护相结合,阐述在当代《忐忑》一曲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走红的原因,并且将《忐忑》一曲作为正规的民族音乐类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加以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平凡的世界》是凝聚着路遥毕生心血的长篇佳作,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社会背景、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奠定了路遥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作品主人公孙少平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却演绎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他在苦难中成长、奋斗,既铸造了他钢铁般的铮铮铁骨,又造就了他深沉而细腻的柔情,为男子汉形象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吴梦梦 《天津冶金》2015,(3):146-147
本文在主要对国歌剧的发展进行阐述,是从中国20世纪20,30年代到现代新时期这个阶段,对歌剧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新艺术形式出现的历史和期自身原因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论述了歌剧《伤逝》选段《一抹夕阳》的文学、音乐、情感等特征,力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使其引发情感的共鸣。第三章是对我国歌剧发展的思考,寻找中国歌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脱离了原始蒙昧状态后,逐渐对时空永恒和生命短暂的二元对立有了自己的认识,而随着认识的加深,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也就随之觉醒。《采薇》和《东山》这两首战争诗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种生命意识,而这也正是《诗经》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中,两性嘉宾所认同的异性形象折射出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前传媒作用下两性角色的建构依然是传统媒介作用下以女性为主要观照对象的性别形象.构建新型的媒介性别形象,可以通过提升女性媒介素养和挖掘男性多元化角色两方面入手,来改变传统传媒作用下的两性角色导向.  相似文献   

19.
鬼魂,这个恐惧的虚幻形象经常出现在小说和各种传奇故事中.比如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早期作品<睡谷传奇>和<瑞普·凡·温克尔>,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作品中都有鬼魂"出没".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正是这种可怕虚幻的形象让读者感到恐惧的同时又紧紧吸引着读者.本文就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毛里森的作品<宠儿>和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女勇士>里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20.
小说<灵旗>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对当前抗战小说的创作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从思想主题上看,该部小说的写作超越了社会结构视野以及战争本身,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反思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以及历史理性的荒谬,其内蕴着一种可贵的哲理精神.从形式上来看,这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心理刻画以及"超现实"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足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