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相控旋回高精度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细分开发单元的需要,提出应用"相控旋回"建立高精度成因地层格架的方法.该方法以岩心、测井信息为基础,以地层对比标志层及沉积相的空间演化规律为控制,综合考虑地层自旋回特征、沉积微相组合及砂体配置关系等因素,对比高级次(第5级)成因地层单元的界限,分析成因地层单元的空间展布与沉积相演化规律的关系,完善地层等时对比的结果.应用该方法对比了桩西油田东营组下段浊流水道第5级成因地层单元的界限,建立了目的层高精度成因地层格架,其结果与单井沉积特征分析的认识和沉积地质背景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储层预测的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塔中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高精度的等时地层格架;根据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分析,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发现砂岩、砾岩富集的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和形态特征。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建立了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并对于有利层位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3.
经典的Vail(EXXON)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效果较好,但划分精度低;而以Cros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划分精度非常高,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对比效果差。结合Vail和Cross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提出了"V-C"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Vail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识别典型地震接触关系和地层叠加样式变化,建立盆地或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的三级、四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基准面旋回-地层过程响应为理论依据,识别旋回结构类型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从而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然后以四级层序(中期旋回)为校验标准对划分的层序界面和旋回结构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层序格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处于开发阶段的番禺A油田,其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不仅能够提高垂向层序地层的划分精度,而且能够对区域层序地层进行有效的划分对比,尤其是短期旋回划分对比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隔夹层成因和分布提供一个高精度的格架约束,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预测储层展布及泥质隔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4.
经典的Vail(EXXON)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效果较好,但划分精度低;而以Cros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划分精度非常高,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对比效果差。结合Vail和Cross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提出了"V-C"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Vail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识别典型地震接触关系和地层叠加样式变化,建立盆地或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的三级、四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基准面旋回-地层过程响应为理论依据,识别旋回结构类型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从而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然后以四级层序(中期旋回)为校验标准对划分的层序界面和旋回结构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层序格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处于开发阶段的番禺A油田,其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不仅能够提高垂向层序地层的划分精度,而且能够对区域层序地层进行有效的划分对比,尤其是短期旋回划分对比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隔夹层成因和分布提供一个高精度的格架约束,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预测储层展布及泥质隔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上油田开发前期决定了平台位置以及油田后续开发的潜力,是油田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组织了系列攻关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储层预测以及砂体描述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中国海上某油田开发前期研究中充分应用了该系列技术,对该油田油藏类型、油水关系、沉积微相以及砂体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馆陶组油藏类型新认识,建立了精细地层格架、刻画了沉积相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为油田原有的油水关系矛盾提供了合理解释。后续开发生产情况表明,其系列成果符合该油田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7.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集层横向对比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碎屑岩储集层油田开发阶段,横向对比砂体进而预测砂体分布、形态等是重要的开发地质研究工作,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中期旋回为对比单元,建立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开展以静态和开发动态资料为基础的综合研究,确定砂体的大小和延伸范围;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储集层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砂体的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展布规律与形态分布。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以微相类型为对比标准,完成单砂层的对比和分布预测。应用该方法对比黄骅坳陷港东油田明化镇组下段部分河流相储集层,首先建立以中期地层旋回为基础的等时地层格架,再以微相类型相同为对比约束条件,然后根据确定的砂体大小预测出砂体的位置和类型。图3参7(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砂体的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表征河流相储层内部结构和非均质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砂体的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方法。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网格模型确定性地建立地震解释砂体单元结构模型,通过提取单砂体单元地震属性体并进行时深转换,结合地震属性体协模拟技术建立储层参数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单砂体单元的构型和非均质特征。不同网格模型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网格划分方法所建立的地质模型更具有地质意义,能更好地反映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9.
歧口18-1油田自投产以来,由于井控程度低,储层横向变化大,导致砂体延伸方向及连通性等认识不清,为目前注采井网完善和后期开发调整带来很大挑战.因此,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作指导,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充分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资料,在高频地层格架下对扇三角洲砂体精细刻画,综合分析各级层序单元的沉积体系发育特点,编制相应的沉积相图,客观地再现沉积环境.研究成果为后期滚动勘探和开发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类似油田的沉积微相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合岩心、测井、地球物理等资料针对渤海Q油田中深层储层存在的精细预测的难题,使用Opend Tect软件通过Wheeler变换,将地震数据从常规时间域转换到相对地质年代域,进行沉积体系域解释以确立层系划分方案,并在等时年代地层格架控制下井震结合确立沉积微相研究,对优质储层展布规律和范围进行预测。采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以及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评价,对指导油田开发井的实施和优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对于海上油田储层预测和合理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地层切片技术的使用原则和适用条件,探讨地层切片技术在沉积相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以陆丰13-1油田恩平组上段为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分频解释为基础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最小等时单元内应用地层切片提取多种属性进行沉积相展布研究,提出了合理利用地层切片预测岩性的思路.研究表明:在分频地震数据体上寻找不随频率变化的低级序等时地层界面,能较好地确定地层切片研究的最小等时单元,保证切片等时标准面的地球物理与沉积的等时性,为井控地层切片属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可以作为地层切片识别岩性的输入数据体;在钻井分层控制下,以等比例地层切片方式提取地层属性,这样的地层切片更具等时性和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描述中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追踪的超覆线与实际地层油藏的超覆线不一致,地层超覆线识别及刻画是地层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下,通过古地貌精细分析及物源体系研究,明确地层超覆带及构造-地层型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层序分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细致分析砂泥岩地震响应特征。综合运用相位分析技术、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等进行地层超覆线的识别及刻画,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较好地刻画出了地层超覆线的位置,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3.
老河口油田是在平缓单斜背景上发育的典型的隐蔽性岩性油藏。文中针对该区地层平、断层少的地质特征,以高品质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小波域信号重构处理方法,对等时地层单元内河流相储层的岩石物理学特征和储层正演模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水平切片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砂体进行了追踪解释,并根据砂体吸收系数的特征,利用叠后信息进行油气判识,总结出一套针对馆陶组岩性油藏描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层切片的地震沉积解释方法是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三维地震解释新方法。通过建立等时格架约束下的高密度地层切片,结合剖面精细构造解释,能够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视角互动解释地震资料。在高密度地层切片上进行沉积微相的解释,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全三维地震解释,同时平面和剖面的互动解释,解决了因为地震纵向分辨率低,在剖面上很难识别沉积微相的问题,降低了解释难度,大大提高了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15.
渤海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沉积背景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快。以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及重矿物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沙二段沉积特征精细研究。研究表明:1锦州25-1南油田受控于双物源,沙二段可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9个五级层序;2分析各级层序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的锦州25-1南油田沉积模式;3应用研究成果有效指导油田各四级层序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N油田U组上段地层发育粉砂岩和钙质泥页岩的三角洲前缘—浅海过渡相,多变的沉积相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针对此特点,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井—震结合对比划分地层,利用地震资料和标准层控制,构建大套地层等时格架;然后运用地震反射轴的等时性结合沉积旋回在地层格架内对比小层,确定研究区80口井6个...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测试及地震资料,在等时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属性、分频、波形分类和可视化振幅透视、波阻抗反演等技术,开展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储层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这种井震结合、利用测井相分析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岩性油藏储层预测的难题,对其他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储层静态建模不仅是油藏工程师认识储层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环节,也是地球物理工程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由于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和不同地球物理数据间的差异性,储层静态建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联合应用地震空间分辨率和测井垂向分辨率进行储层静态建模。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储层静态建模方法,其要点有:基于地震和测井分辨率相同部分的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地震和测井储层沉积等时格架解释,以及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测井插值建模和基于建模结果的等时切片单砂体解释等。该方法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逆掩断层下盘薄互储层研究中进行了应用,得到了开发信息的验证,从而解决了该油田面临的开发非均质高含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