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油气地球物理》2014,(1):19-23
阿什里地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工区地表条件复杂,以山地为主,主体处于伊连哈比尔尕山山前带,相对高差变化大,地形变化剧烈,地层推覆作用导致出露地层多样,产状多变,近地表结构复杂,单炮上的初至和有效同相轴表现出较强扭曲现象,静校正问题非常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了近地表约束的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层析反演中引入小折射和微测井信息,约束层析反演的初始模型,使最终反演出的近地表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的野外静校正问题,提高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在西部复杂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校正技术在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中至关重要。在中国西部地区,地表起伏剧烈,表层低速带横向速度变化较大,静校正问题严重。传统的野外静校正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准近地表速度模型和静校正量。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通过非线性算法反演出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求出准确的静校正量。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包括射线追踪和联立迭代重构法反演。通过在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的实际应用,明显改善了地震叠加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较大,静校正问题十分突出。阐述了近道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该技术在塔里木盆地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结果,对比了层析反演时有、无近道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和静校正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近道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在解决塔里木盆地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震勘探目标区逐渐由平原地区向复杂近地表条件地区转移。复杂地表区由于近地表结构的剧烈变化,引起地震波传播旅行时的不均匀延迟,导致地震剖面反射层位的畸变,影响到剖面的成像精度。针对不同典型复杂近地表特点,对模型法、沙丘曲线法、初至拟合法、折射波法、层析反演法等不同近地表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优缺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以准噶尔盆地北缘地区二维测线为例,通过对折射波与层析反演近地表校正方法对比,展示了层析反演技术在解决山地、山前带近地表静校正方面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CY油田,地表高程相差不大,但近地表的速度、厚度无论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化,且该油田已处在较成熟的开发阶段,对地震数据处理的要求很高,因此,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反演近地表结构,获得较准确的表层模型和静校正量,以保证微幅度构造的成像精度。本文简要介绍该区近地表条件的特点,说明所使用的层析静校正方法的算法和原理,并将层析静校正与野外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点、线、面监控了层析静校正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层析静校正方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勘探地区地表条件的日趋复杂,静校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往的常规折射静校正方法受复杂的地表条件的影响,不能完全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无法满足复杂地表的静校正精度。通过对Omega层析反演静校正的关键步骤及其参数选取的研究,确定了适合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流程与合理参数,形成一套有效改善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在复杂区块的应用显示,Omega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明显,能够很好地解决中、长波长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7.
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与静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合适的近地表模型以及静校正处理流程,较为准确地消除静校正量的影响是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的关键。介绍了近地表模型的研究内容以及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获得近地表地层速度的微测井法、折射法、沙丘曲线法和浅层反射法等技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了近地表模型及静校正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提出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研究、建立合适的近地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校正问题的解决要做到有理有序。有理就是根据近地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有序就是解决静校正问题需要遵循先长波长、后中短波长及剩余静校正的顺序。为了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首先要建立近地表模型.然后应用模型约束折射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接着应用折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中短波长问题,最后应用分频静校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套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震资料处理中,当地表起伏剧烈,横向速度变化大,高速顶界面不稳定时,采用常规的反演方法建立高精度的速度模型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近地表建模各种算法的特点后,提出了基于小折射和微测井约束的层析反演方法,该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可以进一步提高近地表模型的精度,取得较好的静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近地表速度结构变化较快的地区,能否做好静校正直接决定了地震勘探效果。而在复杂地区三维资料处理中,很难用一种方法彻底解决整个区块的静校正问题。为此,以非线性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为基础,在平面上对速度模型进行相带划分,以及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作为初始模型,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可大大提高模型的垂向反演精度和空间合理性。对不同静校正方法具有成像优势的高频静校正量,采用拼接方法,在边界用函数插值方法进行处理,可实现多种方法在一个三维区块成像优势的结合。以上复杂地区三维静校正综合技术,在实际三维资料处理中见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目标采集了多块三维地震资料,对于该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需要整体认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相,为此在该区开展了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研究。柴西南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岩性多变,地表高差达600 m,低、降速层厚度变化大(4~200 m),连片处理中静校正问题突出。在对各种静校正方法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先验信息约束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在方法实现时,区块之间的初至时差采用相关法予以消除,初始速度模型采用相控处理的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来建立,并将该模型作为初至波非线性层析反演的约束条件,建立了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全区的静校正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先验信息约束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校正问题影响着地震波成像和构造解释的精度,国内几十年的静校正研究历程表明,复杂的近地表结构是影响地震勘探静校正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从用近地表速度模型模拟复杂近地表结构、近地表结构底界的界定、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历史变迁研究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静校正办法,即用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模拟近地表结构,通过速度模型和初至时间计算长、短波长的静校正量,从而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对地震勘探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相对一个排列,沙漠区小沙丘的高程起伏变化一般不足以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大幅度起伏的沙梁和低、降速带纵横向速度和厚度的变化,才是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主要原因。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地表主要表现为条带沙梁和蜂窝状流动沙丘,近地表低、降速层带中存在高速夹层。采用了3种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分别为:近地表分层模型法,主要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通过控制点间内插的方式建立模型;初至波折射静校正法,利用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时间,通过给定的近地表初始速度构建模型;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法,利用更加丰富的初至信息,包括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等,通过多次迭代,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分析了3种方法静校正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认为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效果最好,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静校正技术基于不同的模型假设,适用于不同的地表地质条件。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证明,在老地层出露区,微测井约束的层析静校正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地表平缓地段,基于EGRM的折射静校正效果最好。只有采用综合静校正技术才能优势互补,解决好一次静校正问题。然后进行初至波多域剩余静校正和反射波剩余静校正。讨论了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和初至波多域剩余静校正的原理、假设条件、适用范围和误差分析,结合实际资料,处理中利用野外高密度的微测井资料,获得折射静校正的风化层速度;利用折射静校正反演的速度模型和微测井建立的速度模型,建立层析成像初始速度模型;利用直达波、折射波和回折波,进行初至波射线路径追踪、走时计算和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的求解。  相似文献   

15.
折射层析静校正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非显式射线追踪折射层析静校正方法可消除复杂近地表速度对地震反射波的影响。该方法结合了首波法与回转波层析法的优点,利用HerglotzWiechert方程将初至时间进行分解,以求取近地表的速度时间函数,以此为基础算出折射层深度,从而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量计算。经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应用,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山前冲积扇表层静校正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山前地表冲积扇的厚度和速度变化较大,利用传统的表层调查和静校正方法计算无法彻底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小折射排列长度太小(当低速带厚度较大时,无法追踪到高速层顶界面)、小折射资料的解释算法不合适及微测井深度明显不够。通过对雁木西地区多条过井测线进行系统分析(内容包括采集方法、处理技术、速度建场及成图方法等),从采集、处理和解释入手对表层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大排列小观测折射及微测井观测,层析成像等技术,并利用初至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表层静校正技术,先后在雁木西和胜北地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岩性和低幅度构造越来越重要。就低幅度构造而言,除地层岩性固有因素外,长波长静校正是影响低幅度构造描述的关键因素。产生长波长静校正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地表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建立的精度不够及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刻画不准。因此,采用分层约束的建模思路,首先用微测井资料建立低速层模型,然后用小折射、VSP资料联合建立降速层模型,获得全局寻优非线性层析反演的初始模型,进行分层约束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基于VSP及实测井深约束,采用协克里金方法优化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通过以上2种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复杂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X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岩性和低幅度构造越来越重要。就低幅度构造而言,除地层岩性固有因素外,长波长静校正是影响低幅度构造描述的关键因素。产生长波长静校正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地表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建立的精度不够及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刻画不准。因此,采用分层约束的建模思路,首先用微测井资料建立低速层模型,然后用小折射、VSP资料联合建立降速层模型,获得全局寻优非线性层析反演的初始模型,进行分层约束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基于VSP及实测井深约束,采用协克里金方法优化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通过以上2种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复杂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X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效。  相似文献   

19.
几种常用静校正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林伯香  孙晶梅  徐颖  李博 《石油物探》2006,45(4):367-372
随着地震勘探区域地表条件复杂化,静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为此,对目前常用的高程静校正、模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等方法的基本理论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层析静校正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表区由于地形和低速带变化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同时讨论了多域统计剩余静校正、相对折射法剩余静校正和反射剩余静校正等方法,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多域统计剩余静校正是解决由测量误差和表层速度模型误差引起的残留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较好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适合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高度发育,地层隆凹相间,各种波场交叉叠置,层间接触关系复杂,以及静校正问题、高陡构造及速度变化快等影响因素突出的特点,通过分析地表因素、有效波频率、静校正量及膏岩层效应对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的影响,研究和开发出三维折射波静校正以及构造建模层速度约束偏移成像等一系列处理技术,消除了众多因素对地震成像的影响,并在宣汉达县地区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普光特大气田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