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志为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11):741-743,747
经调查研究认为源头地下河系统汇水面积13.25 km2,主要发育于岩溶发育的D2d、D3r地层中,主干段长度4.5 km,源头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水主要由南东向北西、由两侧向中间地下河主管道径流汇集。主干地下河的侧支径流地下河或岩溶径流管道有蚂拐岩地下河、天河玉———大浪———响水岩北侧径流管道、天井南西侧径流管道、岩山咸———源头径流管道,同时对该地下河系统的补径排条件、边界条件、地下水赋存条件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板寨地下河流域暴雨期间降水量和水位的实时监测,认为森林植被对喀斯特流域水循环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较强的削减洪峰作用.受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限制,森林植被对地下河水的补枯作用极为有限.通过对泉点出露部位的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泉点出露于地下河上游拉笔腊断层西北水力坡度较小的地段,说明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岩溶泉点出露的重要原因,与森林植被的分布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张泽宇 《陕西水利》2022,(1):68-69,72
洪山泉域是山西省晋中市历史明泉,泉域地质构造复杂,补给源少,水生态极其脆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岩溶地下水作为泉域内的主要水源而被大量开采,泉水流量逐年下降并出现连续性断流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外界条件的响应是控制地下水资源超采、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的重...  相似文献   

4.
地下河作为岩溶山区水资源的重要运移及储存场所,对于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根据贵州岩溶地区地下河径流路径与地层产状、构造的关系,将地下河径流路径划分为走向型、倾向性(顺倾向型、逆倾向型、其它型)、断裂带型及褶皱轴线型(沿向斜轴线型、沿背斜轴线型)4种类型,并对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下地下河径流路径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自遵义拱断-六盘水断陷-黔南台陷方向,地下河径流路径由走向型为主逐渐过渡为倾向型为主,且地下河平均长度及河网密度都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南方岩溶区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在雨季浓度降低;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这些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稀释作用、淋滤作用或岩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控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离子浓度相比,只有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有明显的升高。地下河的水质虽然未超标,但探讨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及原因对保护岩溶含水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典  蒋勇军  杨平恒  贾鹏 《人民长江》2009,40(21):45-46
在对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文气象观测的基础上,针对岩溶地下河水文过程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及存在的观测噪声,利用小波消噪方法对岩溶地下河水文时间序列进行消噪。结果表明:对水文时间序列进行消噪是必要的;小波消噪后,曲线变得平滑而且自相似性更强,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小波函数的选择、分解层数的选取、阈值的确定和处理,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岩溶山比较常见,在这些岩溶山区降雨比较多,雨水较充足,但是由于岩溶的作用比较强烈,垂直渗透的速度过快,地表汇水就非常困难。目前,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缺水,所以要借用科学技术,大力开发地下水,改变缺水的现状。就岩溶山区的高位地下河成库的条件进行研究,以期给相关专业的人员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平恒  李林立  蒲俊兵 《人民长江》2007,38(11):160-162
以重庆金佛山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Greenspan,对表层岩溶泉的降雨量、水温、pH值、电导率昼夜变化进行了监测.昼夜尺度监测表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其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明显的昼夜变化,且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降雨对岩溶泉有较强的稀释作用,但在降雨数小时后,表层岩溶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由于岩溶泉流经的基岩内部结构和岩溶泉流经出露的时间的不同,其时间有较大差异,并且从降雨前后泉水化学性质变化,表层岩溶地球化学行为有必要把水、岩、CO2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物理化学的变化.植被对降水有较强的调蓄作用,延长了水-岩相互作用时间,降低了降雨对岩溶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南岩溶区典型地下河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四方洞地下河为例,将影响该区地下水脆弱性的6个主要因素,即出露地层、地下水埋深、石漠化程度、植被覆盖率、土层厚度、岩层产状,作为评价该区地下水脆弱性的指标,对这6个指标实际值进行量化,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建立各评价指标实际值及其权重值与地下水脆弱性的函数关系式,以量化单个点(小区域)的地下水脆弱性,最后用Arcview3.2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完成对四方洞地下河流域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武汉市白沙洲岩溶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给区内岩溶地面塌陷防灾减灾、水资源及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对区内31眼地下水监测孔2019~2021年3个水文年的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根据不同水文地质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水文地质单元;确定了地下水水位受长江水影响的范围。结果表明:岩溶地质模式、长江水位和人为因素是区内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侧式进/出水口紊动强度变化规律,构建了RSM紊流模型用于侧式进/出水口流向、横向及垂向三方向上紊动强度研究,分析了进/出水口三方向上紊动强度分布沿程变化,重点关注了拦污栅处紊动强度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边、中孔三向紊动强度各断面轮廓基本一致,横向与垂向的紊动强度均小于流向紊动强度。在沿程分布规律上,壁面附近紊动强度在扩散段有减小的趋势,孔口中间紊动强度逐渐增大,水流经过扩散段以后有回转趋势。水头损失与紊动强度呈正相关,紊动产生的水头损失先增大后减小,壁面产生的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孔口高度、隧洞坡角、雷诺数对进/出水口三向紊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雷诺数、孔口高度、隧洞坡角基本不影响紊动强度场的断面分布及沿程变化规律,但会影响拦污栅断面处三向最大紊动强度值及其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力  郭鹏  江大水 《人民长江》2003,34(5):25-27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包括对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变更的审批原则、审批程序、监管体制及制度等方面.新水法颁布实施前,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盲区,但<长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及<长江片水功能区划>规划水质及总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入河污染物控制量及削减量等指标最后都要落实在入河排污口上,所以对入河排污口有效的监督管理是规划及区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依照新水法授权,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督管理是水利部门没有系统开展过的开创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可以遵循,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建立完善其监督管理的法制建设、科技标准建设、执法队伍建设,形成系统完整、公正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以区域骨干感潮河道——灌河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 11 HD模块,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实测水文及河道断面资料,选取相关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验证了模型并确定相关参数。根据区域水利规划要求,分析了灌河现状及规划不同工况下过流能力,评价了工程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灌河糙率时,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最优;灌河干流现状过流能力可满足区域规划要求,其大部分堤顶高程满足行洪排涝安全要求,个别堤段需加固治理。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灌河河道过流状况,可为类似工程分析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陆永军 《水利学报》1998,(10):60-68
本文建立了一个支流河口水沙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采用贴体正交曲线坐标克服了干支流汇合处河道边界形状复杂的困难,给出了正交曲线坐标系下二维全沙模型的基本方程及数值计算方法.以长江上游的嘉陵江河口为例,分析了支流河口河段水沙特性及浅滩成因,模拟了汇合口河段流场及泥沙冲淤分布,计算值与实例值吻合良好.为支流河口浅滩演变及整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汊河段河中布置船闸水沙碍航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汊河段的汇流口水沙条件复杂多变,为保证航道稳定及船舶航行安全,分汊河段水利枢纽平面布置时一般将通航建筑物布置于其中一个汊道的靠岸侧。受工程建设条件限制需将通航建筑物布置于分汊河段河中时,既存在流态碍航问题又存在泥沙淤积碍航问题。针对布置于分汊河段洲尾汇流段的已建桃源枢纽船闸存在的通航条件较差的问题,采用整体定床水流、定床输沙与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开展了船闸下游口门区水沙碍航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流条件是导致流态碍航与泥沙淤积碍航的根本因素,左、右汊不同下泄水流在汇流段形成单边突扩或水流掺混交汇,致使下游口门区所处的汇流段水流流态差且推移质泥沙落淤碍航,分汊河段船闸河中布置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climate fluctuations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fisheries of Paraná River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It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appraise the influence of hydro‐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variables on the population chang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land fisheries of Argentina. Datasets covering more than eight decades (1935–2016) of a number of frequent and abundant commercial species inhabiting the main channel as well as the large floodplain of Paraná River were us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ish catches and structure changed over time. Long and short‐term changes and reduction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fluctuations of 18 hydro‐climatic variable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chthyofauna were recorded during humid periods (1930–1940 and 1970–2000), when the frequency of large spring–summer floods increased. An increase in anthropic impacts (accounted for with nine variables)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We highlight the usefulness of the approach to support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sources, ensuring sustainability of commercial fish assemblages and the long‐term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in big rivers.  相似文献   

18.
寒区河道凌汛灾害河势“弯道效应”的量化评估十分重要。基于分形理论提出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多维度河势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机制,并探讨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演变分形特征及其与凌汛灾害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均具有多尺度自相似分形特征,且具有多年记忆周期的长程相关性;冰坝(严重性冰塞)发生频次与河道主槽弯曲分形维数呈正相关指数型函数关系,与河相系数、深泓点高程和河段平均底坡分形维数负相关,与水深-面积分形维数正相关,总体表明冰坝灾害更易发生于主槽偏移摆动大、蜿蜒曲折、河湾发育程度高的宽浅型弯曲河道,研究成果可为凌汛期冰塞冰坝灾害易发河段诊断及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