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寡聚酸合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乙醇体系中,以寡聚酸钾与Cu2+离子反应合成寡聚酸合铜(Ⅱ)配合物,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V(水)∶V(乙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最优反应条件为:V(水)∶V(乙醇)=1∶4,40℃,6 h。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寡聚酸合铜(Ⅱ)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均表明,Cu2+与寡聚酸配位。寡聚酸合铜(Ⅱ)配合物中金属配位方式为单齿配位。热分析表明,配合物在190℃之前是稳定的,其分解过程是逐步进行的。初步应用实验表明,叶面喷施稀释100 000倍的寡聚酸合铜(Ⅱ)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寡聚酸和三氯化铁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的反应体系pH值和配位比对寡聚酸合铁(Ⅲ)合成及其水解稳定性的影响,并且用红外光谱分析对寡聚酸合铁(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出反应的最佳pH值为6,最佳配位比为:寡聚酸/铁=1:16。将纯化后的产品做红外光谱分析,并和纯品寡聚酸的红外光谱做了比较,证明寡聚酸合铁(Ⅲ)成螯合状态。  相似文献   

3.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实验是很多大学在大一学生中开设的综合设计实验。许多高校对此实验的操作条件进行了研究与改进,本文从原料、原理、加量、加速等实验条件方面分析比较了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几种合成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亚铁铵、草酸为主要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合成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工艺,用XRD、FT-IR、SEM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化学式为K[Fe(C_2O_4)_3]·3H_2O,形貌为微米块状颗粒。优化工艺条件:草酸亚铁制备中草酸用量为28.00 m L、反应时间为18.00 min;氧化配位反应中草酸钾用量为17.00 m L、H_2O_2用量为6.00 m L,清除H_2O_2时间为5.00 min;酸溶配位中草酸用量为11.00 m L,在该条件下重复实验,产品均为翠绿色晶体,产率均在89.89%~90.57%之间。  相似文献   

5.
在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制备实验中,对投料比、草酸的加入方式、溶液的pH及反应温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究,通过优化实验过程,提高了产率和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秦建芳  马会宣 《应用化工》2011,40(4):606-608
以废铁屑、H2SO4、氨水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悬浊液),与草酸反应,得草酸亚铁,再与草酸钾反应,得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以溶液的pH值为草酸加入量的依据,采用浓缩后挂棉线的方式析出晶体。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结构组成进行确定。得到有关测定数据与理论值相吻合,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在阳光直射下,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发生分解生成黄色物质,说明了其光敏性。  相似文献   

7.
相比于PZT等铅基压电陶瓷,碱金属铌酸盐陶瓷具有下列特点:介电常数小,压电性高,频率常数大,密度小,因此多年来常被作为电光材料。铌酸钾作为一种典型的铌酸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本文系统介绍了铌酸钾粉体的性质,制备方法、表征以及性能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磷钨酸铈作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67 ℃合成棕榈酸和硬脂酸混合酸甲酯反应,研究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在最佳反应条件基础上研究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工艺。结果表明,在酸醇物质的量比1∶10、催化剂用量为棕榈酸和硬脂酸混合酸质量的8%、反应时间4 h和催化剂重结晶后循环利用10次条件下,棕榈酸和硬脂酸混合酸转化率均≥96.0%,催化剂反应前后的IR和XRD表征发现,催化剂均为Keggin型结构,未发生变化,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科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案例—“三草酸合铁(Ⅲ)酸钾(K3[Fe(C2O4)3]·3H2O)的制备”是通过“酸法”反应来实现的。但酸法制备有诸多缺点:副反应多、条件难以控制、产物含杂质等。为此,尝试开发新的实验方案以替代现有方案。新方案以硫酸亚铁铵、过氧化氢和氨水为起始反应物,通过“碱法”反应制得产物,再将产物结晶析出。新方案避免了传统制备方法的缺点,所得产物晶型好、纯度高、产率高且易于制备。为完善新实验方案,本实验还重点探讨了各关键因素的变化对产物形成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同一因素在过量、适量和不足条件下的对应产物,有助于优化实验条件以达到提高产物纯度和产率的目的,为下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含铈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硅橡胶与耐热助剂相容性出发,以氢氧化钾催化下环三硅氧烷开环聚合得到的聚有机硅醇钾、甲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氯化铈为原料合成了POSC。探讨了其反应过程,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硅-核磁共振谱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POSC为含铈聚有机硅氧烷。  相似文献   

11.
王薇  胡劲  王玉天  唐华  赵娜 《应用化工》2013,42(7):1354-1355
Re粉与KCl混匀后用氯气高温氯化,制备六氯铼酸钾,研究了温度、氯气流量、接触面积等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在温度为500℃,氯气流量为60 L/h时,反应产率最高,可达67.37%,纯度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马来海松酸和醋酸铈为原料,合成马来海松酸铈,探讨工艺参数对产物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和热烘箱法研究了马来海松酸铈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和醋酸铈反应的最佳摩尔比为1∶1.8,反应温度为60 ℃,时间为6 h,产率达95 %以上;马来海松酸铈对PVC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效果。 关键词: 聚氯乙烯;马来海松酸铈;热稳定性;制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7种吸附树脂对酸石榴汁红色素的吸附,及酸石榴各部分提取物对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且将提取出的酸石榴汁红色素添加到化妆品配方中,探讨了该配方对于延缓衰老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HPD-300对酸石榴汁红色素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机化学实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制备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K3[Fe(C2O4)3]·3H2O的制备条件进行探索和改进。改进后的制备条件不仅改善了实验结果的重现性,也提高了产品的产率和纯度。  相似文献   

15.
用异辛酸为原料,经过同氢氧化钠皂化和氯化铈复分解反应,合成了异辛酸铈,研究了皂化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氯化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20 min左右、温度55~65℃、皂化率为75%,氯化铈的转化率可达到99.996%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9):2190-2194
采用植物源腐殖质中提纯的富里酸对Sb(Ⅲ)进行等温吸附及动力学吸附,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富里酸与Sb(Ⅲ)作用前后的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富里酸对Sb(Ⅲ)的最大吸附量(Q_m)为2.985 0 mg/g,最大吸附率为90.36%,对不同浓度Sb(Ⅲ)的吸附率均为62%以上;Langmuir模型是最佳等温拟合模型。富里酸对Sb(Ⅲ)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2 h,吸附率达到51.30%,Elovich方程为最佳动力学拟合模型。富里酸与Sb(Ⅲ)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富里酸分子内和分子间的O—H、N—H、C—H、COO—、C=O官能团。富里酸对Sb(Ⅲ)吸附效果明显,且吸附行为易于发生,可为富里酸改性、植物有机物料制备富里酸吸附剂、富里酸淋洗、富里酸纳米材料等方法修复环境中的Sb(Ⅲ)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燃料电池的研发过程中,针对铈酸锶进行分析,找到一种合适的代替催化剂,成为盐酸盐燃料电池研发的关键。在实验室针对铈酸锶-盐酸盐燃料电池具体的性能探讨,并从反应动力学和电化学伏安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最终发现镥掺杂对于提升性能的优势,并且试验了对不同的条件下镥掺杂电极性能进行分析。并且最终得出结论,这种燃料电池性能和普通的燃料电池相比,具有稳定性高,放电速度持久,方便储存运输等多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试剂》2021,43(7):992-995
研究了大黄素-硒(Ⅳ)配合物的合成,并对比配体和配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大黄素-硒(Ⅳ)配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n(大黄素)∶n(四氯化硒)=1∶2、pH 3~4、反应温度40~45℃。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对大黄素-硒(Ⅳ)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体和配合物对DPPH的清除率。结果显示,大黄素-硒(Ⅳ)配合物抗氧化活性相对于配体大黄素有显著提高,大黄素与硒之间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微反评价装置,结合XRD和AES等分析手段,考察稀土CeO2作为脱硫助剂Mg-Al尖晶石的活性组分对助剂脱硫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氧化富镁镁铝尖晶石脱硫活性在8%时达到最大;不同方法引入由子的分布导致了脱硫活性的不同。8%CeO2/MgAl2O4.MgO助剂表面吸附的氧量最多。  相似文献   

20.
彭建文  彭中朝  宋强  李端生  黄若森  唐刚 《塑料》2020,49(2):32-35,39
采用简单方法合成苯基次膦酸铈(CeP),并将其作为阻燃剂加入聚乳酸(PLA)中,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聚乳酸/苯基次膦酸铈(PLA/CeP)复合材料。通过热重(TG)、极限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UL-94)、微型量热(MCC)研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燃烧性能。通过阻燃测试发现,CeP能够提高复合材料阻燃性能,PLA/CeP20极限氧指数能达到24.3%并通过UL-94 V-2级别。热重分析的结果表明,CeP显著提高了PLA/CeP复合材料初始分解温度和成炭率。MCC测试结果表明,CeP能明显降低PLA/CeP复合材料火灾危险性。PLA/CeP2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THR)分别为397 W/g和13.6 kJ/g,与纯聚乳酸相比,分别下降了13.9%和28.0%。因此,苯基次磷酸铈对聚乳酸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