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廉价的惰性气体代替天然气作为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垫层气时,不同气体之间的相互掺混会影响回采气的质量,因此,确定储库内气体浓度动态分布情况非常重要.通过建立气水渗流模型及气体扩散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封闭边界条件储库的建库及工业运行过程进行模拟,分别对单井注氮单井注采天然气及从边缘井注氮中心井注采天然气这两种情况下,储库压力、含水饱和度、气体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单井情况下,停止回采时,回采气中氮气浓度达9.665%,说明由于对流及扩散作用,氮气与天然气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多井情况下,停止回采时,氮气浓度只有0.094%,说明多井注采可以有效抑制天然气与氮气的混合.  相似文献   

2.
由于储库地质构造的非均质性以及储层存储和传输流体能力的不同,若库内并的注入量不合理,可能导致压缩机消耗功率过大,甚至局部压力升高过快,使天然气溢失甚至发生危险,通过建立水驱气藏型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注采动态数学模型,确定出储库注气时的压力、含水饱和度变化的动态特征,以储库压缩机站的功率最小消耗量为目标函数,以给定时间内城市剩余天然气总额和注入时各单井压力、含水饱和度的限制为约束条件,来确定库内各单井的最佳注入量,编制出夏季储库最优运行方案,为实际地下储气库注气过程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储气库冬季调峰双目标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冬季天然气的消耗量决定了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动态采出量.由于储库地质构造的非均质性以及储层存储和传输流体能力的不同,若库内各单井的采出量不合理,可能导致局部压力降过大,降低储层原有的渗流特性,使岩石骨架上覆压力增高过猛,底水锥进.通过所建立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注采动态数学模型,分别以储库最大采气量和最小地层压降为目标函数,以库内各井采出量为优化运行变量,并建立相应约束条件,利用系统动态模拟与多目标优化方法相结合,在各个单目标优化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建立了储库冬季的最佳运行模式.实例计算表明:多目标优化结果综合了储库运行过程的各种要求,比单目标优化更经济合理,为实际地下储气库优化运行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垫层气与工作气混合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建筑是调节城市用气不均衡性、平抑供气峰波动的最合理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储气库进行注采动态运行时,避免注入气与垫层气发生混合是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分别建立三维两相渗流模型和三维气体扩散模型,采用跳跃式的求解方法,首先求出库内各点瞬态压力分布,再根据达西定律确定出速度分布,最后通过求解三维气体扩散数值模型,可动态的确定垫层气的需求量和注采天然气所需的最佳储气压力,残存气与储存天然气的混合而导致的回采气体浓度的变化,为保证储库满负荷的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底水驱枯竭气藏型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注采动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建立底水驱枯竭气藏型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注采动态数学模型,采用分数步长解法,以储库平均地层压力和含水饱和度的动态变化为目标函数,数值模拟出储气的历史过程,预测储库的储存容量,研究储库注采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确定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往往通过试井资料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但试井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且难以随时进行动态储量分析,基本上没有利用单井的相对渗透率和单井采油指数的变化来确定单井控制储量.在分析采油指数变化与相对渗透率关系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确定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得出采油指数递减率与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速率相同的关系,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计算出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同时对剩余可采储量作出准确的预测,为单井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单井生产能力,保障油田稳产、高产,安塞油田加强了试井解释曲线和解释参数等试井解释成果在油田地层渗流特征定量描述中的应用。以安塞油田开发为例,从油层改造措施和注采调整入手,分析油田储层动态特征变化及与注采调整的相关性,提出措施效果及选井选层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试井解释成果指导调剖、酸化、重复压裂、注采调整,能够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单井蒸汽辅助重力驱启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裂缝性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动态预测解析解模型,模型分为注蒸汽加热动态计算、油藏平均压力计算及产量计算三个部分,可以对单井蒸汽辅助重力驱的启动过程进行动态预测.以克拉玛依某油田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用于裂缝性稠油油藏单井蒸汽辅助重力驱启动过程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9.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可使产出液在地下实现油水分离,达到减少地面水处理量,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但实施此项技术之后,同井注采井区回注层与产出层之间的压差增大,当二者之间压差大于隔层启动压力梯度时, 隔层流体发生窜流。为防止隔层流体发生窜流,根据A油田实际地层参数,建立同井注采模型,研究实施同井注采技术之后隔层发生窜流的范围及单井日产液量的上限值,得到隔层渗透率-厚度-单井日产液量界限图版。分析图版可知,当前A油田同井注采井单井日产液量为70m3 条件下,隔层渗透率为1×10-10-3μm2时,隔层厚度下限值为2.3 m;隔层厚度为3m 时,隔层渗透率上限值为1.25×10-3μm2。在隔层物性参数变化时,可根据图版确定同井注采井合理的单井日产液量,对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矿场小排距加密试验结果的开发指标分析,对50~150m不同注采井排距井网下的水驱控制程度、注采对应率、单井产能变化、含水、含水上升率、采油速度以及采收率的对比评价,认为70m以下注采排距具有较高的采油速度,90~110m注采排距井网时,具有较高的单井累计采油量与采收率,且含水稳定。综合对比,认为90m行列式注采井网是最优注采排距。  相似文献   

11.
依据软件工程学思想,采用自顶向下分析方法和逐步求精的分析技术,在对大量海洋工程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IMSOCSOF中国海洋油气田信息管理系统,旨在将计算机这一先进技术应用到海洋工程中来,更好地管理这些宝贵资料,为中国的海洋事业服务。本文主要讨论该系统的数据组织,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的多元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勘探开发页岩气最成功的国家,主要采用水平井+水力压裂进行开发.调研表明,页岩气资源量约占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一半.国外页岩气勘探主要采用三维地震和微地震技术优化设计,已形成一套资源评价系统.国外钻井选择直井和水平井两种方式.完井储层改造多采用裸眼、筛管等完井方式,配合大型水力压裂改善页岩的超低渗透率.  相似文献   

13.
现有采用大气式燃气燃烧器的中餐燃气炒菜灶存在热效率低、燃烧不完全、燃烧噪声大等缺点。按照中餐燃气炒菜灶的自身特点及辐射传热理论,若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可以大幅度提高其热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实验数据证明了中餐燃气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钢管混凝土中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钢管混凝土中钢管和混凝土能否共同工作是很多研究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国内外很多对加强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结合,保证在轴向荷载作用下能共同工作进行了研究。有的还作了混凝土推出试验,测定混凝土与钢管间的粘结力;有的在管内加栓钉以增强二者的结合和整体性,尤其是在各梁连接的节点部位;有的还提出把钢管内壁作成花纹状以增加与混凝土的结合等等。作者从荷载作用方式、钢管与混凝土的内力分布、梁连接处剪力的传递,以及截面的抗弯刚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保证核心混凝土密实和构伯二端加盖板焊接密封是二者共同工作的关键,并不需要采用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多目标决策法在冷水机组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水机组的选择属于空调设计的方案决策问题。论文采用多目标决策法中的理想点法,依据初投资、运行费、运行管理、环境影响、能耗等五个目标对冷水机组选择的可行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由此得到最佳方案。多目标决策法中的目标权重值的确定对最终结果影响很大,也容易使决策者做出矛盾和混乱的判断。论文首先采用三标度(0,1,2)矩阵法,经过转换后,得到1-9标度的权重判断矩阵。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多目标决策法应用于冷水机组优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厌氧处理构筑物中SRB的生态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处理硫酸盐废水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处理构筑物中的生态学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影响SRB代谢的重要生态因子包括pH值、温度、底物资源、抑制剂等),SRB与MPB和AB对H2和乙酸、VFA等共同底物的竞争利用,并介绍了不同SRB种群对底物的竞争,指出对SRB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完善可使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Exploitation technology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vertical surface wells is a new method for exploration of gas and coalbed methane exploitation in mining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as, where tectonic coal developed. Studies on vertical surface well technology in the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play a role in demonstration in the use of clean, new energy re-sources,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coal mine gas accident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gas drainage engineering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vertical surface wells and combined with relative geological and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theori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design and structure of wells of pressure relief coaibed methane in vertical surface wells a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and their caus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gas production of the vertical surface well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mining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as, where tectonic coal developed, a success rate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surface vertical well is high and single well production usually great. But deformation due to coal exploitation could damage boreholes and cause breaks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quifers and bore-holes, which could induce a decrease, even a complete halt in gas production of a single well. The design of well site location and wellbore configuration are the key for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coalbed methan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gas 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wells.  相似文献   

18.
大型支撑框筒结构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型支撑钢框筒为例,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大量的静力分析。采用结构侧移、结构内力、剪力滞后效应指标和结构效率指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主构件刚度比、斜撑角度、结构高宽比、结构平面长宽比、结构高度和外框筒柱距等参数对大型支撑框筒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大型支撑框筒结构的主要设计参数的合理范围和一些设计建议,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目前使用的空调负荷计算软件忽略了设计冷负荷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预测性”的特点,而且,这些软件的实用性差,使用效率低,难以满足空调设计人员的需要,因而导致空调系统设计中冷负荷设计值普遍偏大,冷机容量严重过剩,产生了惊人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智能化空调冷负荷计算系统。通过应用实例,充分表明:智能化空调冷负荷计算系统简单、实用,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0.
悬浊颗粒光学检测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国外理同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悬浊液透光率脉动值的解析式。对该解析式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悬浊液透光率脉动值VR或R(R=VR/V)主要与悬浊颗粒大小有关,颗粒个数浓度N对VR或R的影响较小,悬浊颗粒凝聚时透光率脉动值总是增大的。给出了单一粒径组成和具有一定粒径分布的悬浊液,根据其透光率脉动值计算颗粒平均径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