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沙特原油,以节能降耗、低温破乳为目标,从6种破乳剂中筛选出效果良好的单剂,并对其进行复配及化学改性,研制低温破乳剂.结果表明:破乳剂N在80℃、加药量10mg/L条件下,脱水率几乎达100%;而破乳剂S在60℃下、加药量为30mg/L时,脱水率可达84.6%,低温性能更好.将上述破乳剂N和S进行复配,在配比3:5、总加药量40mg/L、温度60℃条件下脱水率接近100%.进一步采用一步合成法对低温性能最佳的破乳剂S进行丙烯酸改性并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的产物在50℃、加药量10mg/L下脱水率达84.6%,具有更良好的低温破乳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沙特原油,以节能降耗、低温破乳为目标,从6种破乳剂中筛选出效果良好的单剂,并对其进行复配及化学改性,研制低温破乳剂。结果表明:破乳剂N在80℃、加药量10mg/L条件下,脱水率几乎达100%;而破乳剂S在60℃下、加药量为30mg/L时,脱水率可达84.6%,低温性能更好。将上述破乳剂N和S进行复配,在配比3∶5、总加药量40mg/L、温度60℃条件下脱水率接近100%。进一步采用一步合成法对低温性能最佳的破乳剂S进行丙烯酸改性并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的产物在50℃、加药量10mg/L下脱水率达84.6%,具有更良好的低温破乳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沙特原油,以节能降耗、低温破乳为目标,从6种破乳剂中筛选出效果良好的单剂,并对其进行复配及化学改性,研制低温破乳剂。结果表明:破乳剂N在80℃、加药量10mg/L条件下,脱水率几乎达100%;而破乳剂S在60℃下、加药量为30mg/L时,脱水率可达84.6%,低温性能更好。将上述破乳剂N和S进行复配,在配比3∶5、总加药量40mg/L、温度60℃条件下脱水率接近100%。进一步采用一步合成法对低温性能最佳的破乳剂S进行丙烯酸改性并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的产物在50℃、加药量10mg/L下脱水率达84.6%,具有更良好的低温破乳性能。  相似文献   

4.
老化稠油破乳脱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王集油田老化稠油含水状况及油品性质,进行破乳脱水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单用破乳剂时破乳脱水困难,在加入一定量的脱水助剂FW后,其破乳脱水效果显著.研制的破乳脱水配方为破乳剂TY-1、TY-2、TY-3质量配比为4:2:1,用量为300×10-6,FW加量为0.9%,脱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实验室配制的克拉玛依原油乳状液,研制出低温高效的有机硅改性聚醚破乳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适宜合成条件为:含氢硅油质量分数为1.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4%,缩合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应用红外光谱法比较改性前后破乳剂官能团的特征峰,分析物质结构所发生的变化,验证反应获得了目标产物。考察其对克拉玛依三次采油、辽河油田老化油、辽河曙光原油、大庆原油的破乳脱水性能,结果表明,对克拉玛依三次采油脱水效果最好,其脱水率达87.5%,三次采油两相分离明显,界面清晰。现场用破乳剂、有机硅改性破乳剂脱出水电导率分别为4 960、7 010μs/cm。有机硅改性破乳剂脱水效果好于现场用破乳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瓶试法测定了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氮聚醚型破乳剂(PRO7501 X,X=A、B或C)对南海某高含蜡原油破乳脱水净水的能力,考察了破乳剂种类、破乳剂相对分子质量、破乳剂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原油乳状液脱水率的影响。通过现场中试以及加药点改造,考察了该药剂在现场实际脱水净水的能力。结果表明,在现场停留10min时,破乳剂PRO7501 X的脱水速度较快,其中,破乳剂PRO7501B因其相对分子质量适中,脱水率最大。在实验范围内,随着破乳剂PRO7501B质量浓度的增大,脱水率逐渐升高,当质量浓度升高到15mg/L时,脱水率趋于稳定。对现场中试以及加破乳剂点进行了改造,检测结果表明,破乳剂PRO7501B可以明显降低P-V-103分离器油相出口的含水率,由原来的11.0%~15.0%降至0.2%~1.0%,处理后外输原油的含水率为2.5%~3.0%,可以满足平台的正常生产及外排要求,水相出口含油的质量浓度从30~35mg/L降至3mg/L以下,基本解决海面存在油膜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八面河油田稠油破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稠油问题,八面河油田在接转站内直接对面138区的稠油进行破乳。实验结果表明,破乳剂YQ-1在温度为65℃时脱水率≥98.5%,脱水时间≤6h,满足面138在接转站的现场工艺需求,同时破乳后净化油中剩余水含量为1.25%,破乳后污水含油量仅为1.364mg/L,符合外输要求以及污水排放标准。复配后的油溶性破乳剂脱水效果明显好于水溶性的破乳剂。  相似文献   

8.
在75℃及碳酸钾、碘化钾催化条件下,以相对分子量大、活泼氢多的甲基纤维素为主链,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接枝到主链上,形成具有梳型结构和超高分子量的环境友好的新型多糖类原油破乳剂.在梳型多糖类破乳剂合成过程中,选取4种不同分子量的MPEG(350,750,1 000,1 900),对甲基纤维素进行改性,从而合成梳型改性多糖破乳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氢谱进行结构分析,并用瓶试法测试破乳脱水性能,考察MPEG的分子量对破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EG改性的甲基纤维素(MC-O-MPEG)具有很强的破乳性能,MC-O-MPEG(1900)的破乳性能最好,脱水率达到95.3%,脱水界面齐整,水层成浅白色.  相似文献   

9.
一种高支化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酚A、甲醛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在70℃下反应60min,再在120℃,1.33kPa下脱水缩合得到酚胺树脂,然后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与PO、EO反应合成了6种具有十八分支的PAE聚醚破乳剂。测定了所合成聚醚的表面张力及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PAE聚醚破乳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随EO质量分数的降低和起始剂与PO质量比的升高而增强;降低临界胶团浓度的能力随起始剂与PO质量比的增加及EO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强。室内评价表明,PAE聚醚破乳剂的最终脱水率随EO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起始剂与PO质量比高的破乳剂脱水速度快。PAE84在40℃,加量20mg/L时,15min脱水率即达到80%,而相同条件下SP169基本无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实验对加入不同类型破乳剂的苏丹Palouge FPF含水原油热化学沉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破乳剂TS-101最适合现场原油脱水,经过不同乳化条件乳化之后的不同含水率的稳定原油乳状液,加入TS-101破乳剂的最优破乳温度为80℃,最佳质量浓度为170~180mg/L,大部分试验油样在沉降13h后慢慢趋于稳定,沉降19h后全都符合预期脱后含水率低于5%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非晶态玉米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玉米淀粉进行非晶化处理的基础上,对其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原玉米淀粉的酯化进行对比,得出原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35℃、3h、pH=8.5、淀粉乳0.25g/mL、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3%(占淀粉干基质量分数),所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6 1,反应效率为67.47%;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40℃、3h、pH=8.0、淀粉乳0.25g/mL、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3%(占淀粉干基质量分数),产物取代度为0.020 5,反应效率为85.94%。经过非晶化处理的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效率及产物的取代度都高于未经处理的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2.
季铵盐型阳离子瓜尔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瓜尔胶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制备了季铵盐型阳离子瓜尔胶,考察了乙醇浓度、醚化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季铵盐型阳离子瓜尔胶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得出较佳制备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为85%,pH11.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在较佳条件和醚化剂与瓜尔胶质量比为7∶100的条件下,阳离子瓜尔胶取代度为0.1651,反应效率86.79%.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醚化和酯化双重作用,制备羧甲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衍生物(OSCMS).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甲醇浓度、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对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制备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机溶媒法直接合成高取代度的羟丙基玉米淀粉,并对分散剂、催化剂、原料配比和反应温度、时间等醚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助于提高产物的分子取代度:增加环氧丙烷用量利于促进醚化反应进行,提高产物的取代度;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然而最终产物的取代度却相对接近;分散剂用量对羟丙基玉米淀粉的取代度有明显的影响,初始时产物的取代度随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之后则随着分散剂用量的增加反而较低  相似文献   

15.
A kind of novel cellulose ether-trlhydroxybutyl cellulose (THBC) was synthesized. The process includes the steam explosion treatment of cotton cellulose, alkalization, ether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 Sweep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ellulose pretreated and the product.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temperature, time) on the molecular substitution (Sm) were discussed. To obtain a higher degree of molecular substitutio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80℃,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4h.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对壳聚糖溶解效果好、可重复使用的离子液体氯化2-氨基乙酸[Gly]Cl,用1H 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在制得的离子液体水溶液中,制备了水溶性N-乙酰化壳聚糖。用XRD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较佳反应条件:n(乙酸酐)∶n(壳聚糖)=2.75∶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 h。并对产物的吸湿保湿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温性能。还考察了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3次后,N-乙酰化壳聚糖的取代度仍大于89%。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下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废弃棉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制得羧甲基纤维素,通过测定其取代度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m(纤维素)∶m(NaOH)∶m(ClCH2COOH)=1.0∶1.1∶1.2,以95%的乙醇为分散介质,碱化间歇辐射时间2 min,醚化间歇辐射时间2 min,微波辐射功率为200 W。所得产品为白色粉末,取代度为0.75。  相似文献   

18.
以松木纤维素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采用浓碱预处理,醚化过程中两次加碱法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松木纤维素。以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探讨了浓碱预处理及醚化两阶段中碱浓度、温度、处理时间、固液比及醚化剂用量各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制备最佳工艺为:浓碱预处理为NaOH质量分数40%,固液比1g∶35mL,温度30℃,时间1.5h;醚化阶段工艺为NaOH的用量2g,氯乙酸钠的用量4.3g,固液比1g∶20mL。第一阶段加入质量分数50%的碱剂和70%的氯乙酸钠,温度35℃、时间1.5h,第二阶段加入剩余的碱剂和醚化剂,温度75℃、时间2h,在此条件下制得取代度高达1.237的羧甲基松木纤维素,并采用红外光谱和XRD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 ,选用湿法工艺制备小麦羟丙基淀粉 .探讨各反应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以取代度为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 ,并对不同取代度的小麦羟丙基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M062X在6-31+G**基组水平上以-CH(CHO)-CH2-NFR(R=H, CH3)为计算模型,考察分子内可能发生的2种竞争反应路径——氮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R=H的亲核取代反应能垒为49.7 kJ/mol,而R=CH3亲核取代的反应能垒为68.6 kJ/mol,表明CH3的空间位阻明显提高了反应能垒。R=CH3的优势路径是亲核取代,产物为三元氮杂环,而消去历程的能垒为151.7 kJ/mol,得到的是开链副产物。计算结果表明,分子内氮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三元氮杂环比较容易发生,且对其竞争路径消去反应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