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鸿年 《砖瓦》2000,(2):41-42
青砖瓦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至今都引以自豪的建筑 ,在世界上也享有胜誉。青砖瓦烧制工艺更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 1997年德国《国际砖瓦工业》杂志社曾组织德国企业代表团专程到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和《砖瓦》杂志社了解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技术 ,目前德国已研究开发出了烧青砖瓦的新型隧道窑系统 ,而我国各种烧制青砖瓦的窑型却相继被拆除了。拆除之余 ,我们不仅要闷心自问 ,难道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烧制青砖瓦工艺就此绝迹在我们手中 ?就连外国人都在不断研究的这项技术 ,我们难道就不能改进和发展 ?这些都是我们砖瓦人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登载一位老砖瓦人的心声和忧患 ,以引发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青砖灰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基本的建筑材料,已经伴随了我们几千年,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无法厘清,青砖灰瓦的青灰色标准是什么?为什么称之为"青"或"灰"呢?选取其中的"青"为例,看看古建材称谓的根源,同时探讨仿古建材生产工艺中色泽的控制要点。1"青"是什么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是现在人们对色彩的基础认知,其中的青是这样的色泽(见图1),但色谱的青为什么和砖瓦的青不是一个颜色,差距之大使我们无  相似文献   

3.
许拥胜 《砖瓦世界》2005,(11):40-41
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人们对烧结砖的颜色和耐久性能越来越关注,加之古建筑的修缮和复古文化的复苏,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对青砖更是情有独衷,因此青砖的生产日益成为砖瓦生产企业的一大亮点,然而随着窑炉工业的日益发展,高能耗、低产出的间歇窑逐步被淘汰;青砖烧结老艺人相继去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既可烧红砖,又可烧青砖的分体组合式隧道窑,在焙烧红砖过程中可变换为烧青砖,在烧青砖时也可切换成烧红砖,即在焙烧过程中品种可互换,其产量几乎不受影响,完全取代用罐罐窑焙烧青砖的落后工艺,并彻底改变隧道窑不能连续烧青砖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周天津  梁嘉琪 《砖瓦》2018,(6):47-49
介绍一种即可烧红砖,又可烧青砖的分体组合式隧道窑,在焙烧红砖过程中可变换为烧青砖,在烧青砖时也可切换成烧红砖,即在焙烧过程中品种可互换,其产量几乎不受影响,完全取代用罐罐窑焙烧青砖的落后工艺,并彻底改变隧道窑不能连续烧青砖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人们对烧结砖的颜色和耐久性能越来越关注,加之古建筑的修缮和复古文化的复苏.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对青砖更是情有独衷,因此青砖的生产日益成为砖瓦生产企业的一大亮点,然而随着窑炉工业的日益发展,高能耗、低产出的间歇窑逐步被淘汰;青砖烧结老艺人相继去世;加之人类对环保意识的加强,木质燃料的供应和大量烟气的任意排放受到限制,已使青砖的生产濒临绝迹,传统的艺术瑰宝几尽失传。  相似文献   

7.
古青砖烧结工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拥胜 《砖瓦》2005,(11):32-32
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人们对烧结砖的颜色和耐久性能越来越关注,加之古建筑的修缮和复古文化的复苏,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对青砖更是情有独钟,因此青砖的生产日益成为砖瓦生产企业的一大亮点,然而随着窑炉工业的日益发展,高能耗、低产出的间歇窑逐步被淘汰,青砖烧结老艺人相继去世,加之人类对环保意识的加强,木质燃料的供应和大量烟气的任意排放受到限制等,已使青砖的生产工艺濒临绝迹,传统的艺术瑰宝几尽失传.  相似文献   

8.
李惠娴 《砖瓦》2012,(11):77-78
烧结砖瓦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焙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物料随温度变化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生成达到一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焙烧过程最直接决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砖瓦产品生产的关键工序,因此,人们常常把窑炉比作工厂的心脏,以喻其重要性。然而砖瓦坯体大多采用挤出成型,坯体  相似文献   

9.
生产青砖在我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河北省情况来看,1957年全省青砖产量占青红砖总产量的38%左右,估的比重还很大.青砖生产主要的热工设备是土窑.根据1957年11月2日国务院所发布关于“增产煤炭和节约用煤同时并举”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0.
轮窑也称环窑,是我国目前砖瓦生产中普遍使用的窑炉。轮窑生产能耗较高,一般焙烧每万块砖耗标准煤为800~1000千克。1991年,高阳县砖厂对轮窑焙烧工艺进行了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11.
《砖瓦》2019,(1)
正成都利马高科成立于2002年,是由几位留美博士回国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砖瓦行业的自动化创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产品及技术均属于国内砖瓦行业领先水平,以隧道窑自动焙烧系统、计算机自动配煤/配水系统、车间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隧道窑窑炉运转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数千家客户广泛使用,尤其隧道窑自动焙烧系统是行业公认的国内砖瓦焙烧类排名首列,对砖瓦焙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利马高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了砖瓦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砖瓦》2019,(3)
正成都利马高科成立于2002年,是由几位留美博士回国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砖瓦行业的自动化创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产品及技术均属于国内砖瓦行业领先水平,以隧道窑自动焙烧系统、计算机自动配煤/配水系统、车间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隧道窑窑炉运转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数干家客户广泛使用,尤其隧道窑自动焙烧系统是行业公认的国内砖瓦焙烧类排名首列,对砖瓦焙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利马高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了砖瓦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烧结砖生产技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伟大贡献.手工制作、间歇性生产的各种烧砖窑炉也延续了五千年. 1886年,清朝的李鸿章为了在旅顺修建海军码头用一万两白银从德国购买了一套以蒸汽为动力的生产砖的机器,并修建了大、小三座砖窑,揭开了我国制砖工艺新的一页.1887年,由华商引进的以蒸汽为动力,机器制坯,18门轮窑焙烧的“上海浦东机制砖瓦厂”成功投产,是有案可查的中国最早的轮窑,是砖瓦焙烧由间歇式生产进入了连续式生产的门槛,跨越了一大步.上个世纪中叶引进的烧砖隧道窑极大地改善了装出窑工人的劳动条件,使砖瓦焙烧窑炉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张学功  葛桂祥 《砖瓦》2009,(4):24-27
1概论 在建材工业中.砖瓦、陶瓷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窑内完成的(指烧结制品),焙烧是最关键一道工序。如果窑内烧不出合格优质产品.那么前面的原料制备、加工成型都等于零。所以一条好的生产线,首先要把窑型的设计选择好。我在《砖瓦》2006年第9期上介绍了一种经济合理、环保、节能、高产、优质的新型隧道窑。  相似文献   

15.
砖瓦焙烧窑炉在正常生产使用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会因各种原因熄火停烧,之后根据需要重新点火。本文介绍了砖瓦焙烧窑炉点火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以及多种点火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要按照砖瓦窑炉点火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并结合不同的原料、燃料、产品和窑炉等具体情况,合理选用点火方法,确保安全可靠、顺利点火。  相似文献   

16.
《砖瓦》2015,(5)
<正>砖瓦生产中,要求砖瓦焙烧窑炉的窑墙密不漏风。砖是不会漏风的,只有砖墙的灰缝才有可能出现漏风。因此国家标准GB 50301-2007《工业炉砌筑及验收规范》和JC 982-2005《砖瓦焙烧窑炉》对其砌筑灰缝的厚度、灰浆饱满度及材料均有十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众所周知,物质都有一个热胀冷缩的特性,砖瓦焙烧窑炉在运行中各部位温差极大,其热胀冷缩的差异也很大,为免互相干扰,JC 982-2005《砖瓦焙烧窑炉》还规定了沿窑的长度方向必须留出若干条伸缩缝(膨胀缝),还规定了红砖砌体每1 m长窑室不得少于3 mm,  相似文献   

17.
《砖瓦》2019,(9)
正成都利马高科成立于2002年,是由几位留美博士回国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砖瓦行业的自动化创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产品及技术均属于国内砖瓦行业领先水平,以隧道窑自动培烧系统、计算机自动配煤/配水系统、车间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隧道窑窑炉运转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数千家客户广泛使用,尤其隧道窑自动焙烧系统是行业公认的国内砖瓦焙烧类排名首列,对砖瓦焙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利马高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了砖瓦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18.
砖瓦焙烧窑炉在正常生产使用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会因各种原因熄火停烧,之后根据需要重新点火。本文介绍砖瓦焙烧窑炉点火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以及多种点火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要按照砖瓦窑炉点火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并结合不同的原料、燃料、产品和窑炉等具体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适用的点火方法,确保安全可靠、顺利成功点火。  相似文献   

19.
庞守恩  徐龙生 《砖瓦》2012,(5):35-36
砖瓦企业的焙烧窑炉——隧道窑在日常生产中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提高焙烧时的烧成速度,也是窑炉运行中内部挖潜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保障制品品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窑炉焙烧至最佳状态。下面简述一下  相似文献   

20.
《砖瓦》2016,(2)
砖瓦内燃烧砖掺配的固体燃料种类很多,不同固体内燃料的成分与燃烧特点不同,对砖瓦焙烧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同。各种固体内燃料挥发分、灰分、固定碳、水分的含量的多少,分别影响焙烧窑炉焙烧的着火点、升温速度、焙烧温度、焙烧周期和产品的焙烧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