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电液伺服马达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PID内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内模控制作为一种先进控制策略,其设计思路是将对象模型与实际对象相并联,控制器逼近模型的动态逆。考虑到内模控制对系统模型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本文降阶大大简化了电液伺服系统的模型。基于此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器,以传统的PID为基础且使其只有一个可调参数,且该参数直接与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相关,整定方便,避免了控制器整定的随机性与复杂性。SIMULINK仿真研究表明这种PID内模控制完全可以实现系统的控制要求,能够满足高精度电液伺服马达系统系统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的内模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是一不确定时滞对象,内模控制可提高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PID参数整定方法。仿真表明,内模PID控制器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具有对参数变化不敏感以及超调和振荡小等特点,适用于该不确定时滞系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应用新型PI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并网系统,将内模控制器原理应用于电机的矢量控制并网环节,并进行了等效简化,减少了调节器参数整定数量,降低了参数整定环节的难度,从而达到优良的控制性能。同时,给出了对应的参数整定公式,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基于内模控制器的PMSG并网控制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PMSG具有较强的动态响应能力和抗扰能力,同时电网侧电压和电流能够保持较高正弦度。  相似文献   

4.
PID调节器参数自签定是80年代初进入工业实用阶段的一种新型智能仪表.本文介绍了美国FOXBORO公司推出的SPEC 200 MICRO型专家系统智能自整定PID调节器应用在我国国产2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中.并在锅炉主控制器上实现了专家系统PID调节参数自整定功能,取得较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分析了这种专家自技定调节器的自整定过程,可作为开发新的智能控制仪表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模型切换的过热汽温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火电厂过热汽温具有大迟延、时变、非线性等特性,在常规的串级PID控制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模型的切换控制策略,有效避免单一控制方式不能适应负荷变化的要求,主调节器参数根据内模控制的原理进行整定.仿真结果表明,多模型切换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能够获得满意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过热汽温对象难以用开环辨识算法得到精确模型,使基于模型设计的PID串级控制器难以整定的现状,提出了基于RLS(Recursive least squares,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的两阶段闭环辨识方法,并将辨识模型结合内模控制原理对PID参数进行整定。将该方法应用于过热汽温控制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整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模糊PID控制的微机励磁调节器。其中,在增量式PID算法前乘以单参数K_B,参数K_B的模糊整定规则知识表由专家经验和整定知识构成。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感应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系统的双内模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渊深 《电气传动》2005,35(7):12-16
基于先进的内模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内模控制结构,将内模控制拓展应用到多环控制的感应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系统的外环;仿照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调速系统调节器设计原则,并进行了调节器设计.所设计的电流调节器为PI结构、磁链和转速调节器为PI或PID结构,但都只有一个可调参数,结构简单,参数调整方便.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内模控制后,系统的输出动态性能优于工程设计方法设计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9.
PID控制是过程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法。文中简述了FOXBORO公司的I/A’SeriesPIDE自整定调节器的参数整定方式以及该调节器在汽包水位调节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业控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过程控制对象,设计了一种二自由度内模控制器,可以同时独立地调节日标值跟踪特性、干扰抑制特性和鲁棒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二自由度内模控制参数在线智能整定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设计简单、参数凋整方便,可以使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目标值跟踪特性、干扰抑制特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RCC—M是一种核电技术规范的简称,核电机组内1、2、3级热交换器所用传热管,均需按RCC—M技术规范进行预制批制造,在试样管的质量鉴定通过后,才能进行产品管的制造。预制批的实施和控制应在RCC-M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产品要求和工厂现场操作流程进行制订,可分为前期文件准备、过程控制和最终鉴定三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和雷击等暂态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电流突变量变化特征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主保护原理。该原理对两极线路同侧保护安装处测得的电压突变量幅值的比值设定阈值,选出故障极;利用故障线路两端电流突变量的极性在线路保护区内故障时相异、在区外故障时相同,区分线路上保护区内和区外故障。PSCAD/EMTDC软件对实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原理在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方式下能够快速判别故障极和区分线路上保护区内、外故障,可靠排除雷击干扰,在故障性雷击和高阻抗接地时准确动作,并适用于一极降压和一极全压运行、功率反送、一极停电检修及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等。采样频率在10~100kHz范围内时可满足保护判据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3.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指标是体现风电场运营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风电场项目后评价应集中于发电指标评价,由于发电量与风能资源联系紧密,而风能是随机变化、无法预估的,对发电量指标的评估有一定难度。针对此问题,提出对风电场实际运行期的发电量进行代表年分析订正的方法,对发电量进行评估。通过风电场实施前与风电场建成后的实际发电量对比,对风电场实际运行期的发电量进行代表年分析订正后,分析产生偏差的各种原因,最后根据风电场的实际参数,针对各种影响提出了调整建议,以使评估发电量更符合实际情况,为以后风电场可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具有三对磁耦合电感线圈的星形连接电路的去耦问题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星形去耦等效电路及一般的去耦规则 ,利用电路理论和矩阵理论给出了严格的理论证明 ,并把这种去耦方法推广到多对磁耦合电感线圈的星形连接电路中。利用该去耦规则 ,可以使具有多对磁耦合电感线圈的星形连接电路的分析计算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15.
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反应器中臭氧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极气条件变化着手,对放电过程以及NO脱除过程中自由基簇射反应器内臭氧的生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放电功率下,当电极气为氧气时产生的臭氧最多,通入空气时其次,而不通电极气时最少;(2)随着电极气湿度的增加,臭氧的产生量逐渐减少;(3)电极气流量的增加提高了臭氧的产生量,但考虑经济性,电极气流量有一最佳值;(4)在NOx脱除过程中,自由基簇射反应器内臭氧浓度大大减少,且随着烟气中NO浓度的增加,臭氧浓度逐渐减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臭氧和氧自由基参与了NO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雷树华 《广东电力》2006,19(3):1-4,8
分析了从国家层面开展电力工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应从发电环节可持续发展、发电和输电共性资源可持续发展、电力终端消费可持续发展、电力技术可持续发展以及政府管制政策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同时提出规划研究五项原则,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与国家一次能源资源战略相适应、开源与节流并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政府监管与市场引导并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对雷云背景下的感应电荷进行研究,搭建了模拟雷云的试验平台和研制了感应电荷测试仪。模拟雷云的试验平台由一个直径3m的金属圆盘构成。通过对该金属圆盘施加变化的电压,模拟电场的快慢变化。在金属圆盘上施加的直流电压,通过瞬间断电方式模拟电场的缓慢变化;在金属圆盘上施加冲击电压模拟电场的快速变化。感应电荷测试仪测量这两种方式下的感应电荷。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感应电荷测试仪能够实现对模拟电场缓慢变化和快速变化的测量,该设备可以应用于感应电荷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广大内陆地区相对于珠江三角洲而言土地较为宽松,劳动力丰富,不论电网或其它原有的基础都较薄弱,源于此,正是我省可持续发展寄予厚望之地,通过分析清远电网的现状和近期发展注意的问题,以确保其它产业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设计同系蓄电池时,根据导体的载流量大小借用零部件,采用可改变零部件结构的板栅模具、极群组焊接模具,不会造成材料过剩,使蓄电池设计更科学化、精细化。  相似文献   

20.
长距离同杆架设双回路保护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长距离同杆双回线的特点及故障分析的介绍,提出在工程设计中用距离原理的保护应用合以相对完善的通道构成全线性速跳闸,使用分相电流差动原理的保护应计及线路电容电流的影响并采取补偿措施,同时在重合闸的使用上可以选择简单方式,或为了保存系统的联络而选择相对复杂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