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南水北调通水初期海河流域农业和生态补水方案编制的必要性,提出了补水方案制定前需要对南水北调通水初期当地和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的年景进行分析,选取补水对象,测算农业和生态的需补水量.统筹考虑南水北调工程余水过程与补水候选对象不同季节的缺水过程,采用"过程匹配,典型归类"的方法,将海河流域补水年份归纳为4种类型,即单补... 相似文献
2.
实施生态补水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重大举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向河南、河北、天津等地方河道先后实施了多次生态补水.为更好地发挥中线工程生态效益,在分析相关工作现状基础上,从补水启动条件和程序、各方职责和工作要求、协调机制、用途监管、水量计量及水费收缴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设想,为指导规范后续生态补水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立足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生态补水实践,从生态环境供用水水量、设备设施及环境条件、调度方案、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了现有分水口门条件下2019-2024年中线富余输水能力相对充足;指出现有退水闸作为生态补水通道的有利条件和总干渠调度方案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实施生态补水时需要关注水面线变化过快、地方配套工程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9.
为研究河流生态修复所需的补水量和补水关键期,以永定河官厅山峡段为例,采用环境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两种方法,计算不同阶段河流生态修复所需的生态水量。结果表明:水文变异后,永定河生态严重退化,实施生态补水迫在眉睫;现状1. 7×10~8m~3补水水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满足河流正常需水;未来3个典型年(75%、90%和95%)最低的生态补水量为4. 88×10~8、6. 11×10~8和6. 37×10~8m~3,同时推荐3-6月份为生态补水关键期。通过对生态补水量和补水时机的研究,为永定河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南水北调通水后海河流域的供水格局变化情况,探讨了通水后的调度情景及各调度情景下与调度有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本身的工程运行管理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需求等非工程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海河流域调度管理模式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海河流域环境用水与南水北调配水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在全国七大江河中名列前茅。海河流域水资源不当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尽快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全面分析和科学预测海河流域现状和未来水资源短缺量及其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量、建设和运营以及地下水库参与水量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问题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介绍海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复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水生态环境的目标,建议采取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水污染防治、抓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高调控洪涝水能力和加强管理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上看,生态环境意识的变迁决定着水资源管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50年来,由于人口猛增,加上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不断地侵夺生态环境用水,从而造成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必须建立健全水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用水的权属管理,实施水资源分类分级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了江苏省旧有的江水北调工程,形成了现有格局。从而形成了东线工程供水成本核算的复杂性组合。本文从该工程供水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人手,解析这一组合成分,剖析了核算依据的指导思想,为今后各类相关综合性工程中的分项目标的成本核算及相关新、旧工程运用中的成本分摊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管理制度决定着调水工程的成败,基于国情和水情,水资源配置的准市场机制是其必要的制度选择.在南水北调工程水市场机制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建立协商机制、完善水权流转制度等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在介绍生态水工学的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海河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利用生态理念提出对海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进行改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用生态学的理念改造海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生态水工学的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海河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利用生态理念提出对海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进行改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