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化学交联提高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PP/LDPE)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并对交联PP/LDPE共混物的发泡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PP/LDPE共混物熔体在拉伸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熔体强度明显提高;采用交联PP/LDPE共混物可制得泡孔均匀、性能良好的闭孔泡沫材料;随着LDPE含量的增加,交联PP/LDPE共混物的凝胶含量逐渐增加,熔体流动速率(MFR)减小;随着发泡剂用量的增加,交联PP/LDPE共混物泡沫的密度逐渐减小,泡孔孔径略有增大;随着泡沫密度的减小,泡沫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及压缩永久变形逐渐减小,拉伸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的组合发泡剂对聚丙烯(PP)和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在自制的单螺杆串联单螺杆挤出发泡机组上进行挤出发泡试验。通过真密度计/开闭孔率测定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发泡制品的密度、发泡倍率和泡孔形态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发泡剂后,大部分PP和HMSPP发泡制品的泡孔密度提高,发泡倍率增加,泡孔尺寸分布更加均匀,泡体结构优于单独使用物理发泡剂或化学发泡剂的发泡制品。  相似文献   

3.
《塑料》2017,(2)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丙烯(PP)/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共混材料,并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使其形成一定程度的交联结构,然后用超临界CO2方法对其进行发泡。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共混材料发泡前后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观测了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研究表明:交联PP/TPI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泡孔尺寸降低,泡孔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选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PP)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异丁烯(PIB)。用双螺杆熔融共混的方式对PP进行改性研究。测试了改性剂加入量对PP的熔体强度及发泡性能的影响,分析了PP配方中各种成分对发泡材料密度、表观质量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用于成型低发泡倍率的泡沫片材;PP/LDPE共混体系的发泡倍率较高,发泡片材表面光滑,气孔细密,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许红飞  黄汉雄  王建康 《塑料》2008,37(2):14-18
共混改性是改善聚丙烯(PP)发泡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以PP/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高压釜装置进行发泡,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通过比较泡孔形态、泡孔密度和泡孔直径等,分析了PP/PS共混物组份比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P中加入PS可以改善泡孔结构;随着PS含量的增加,泡孔平均直径逐渐增大,泡孔密度逐渐减小;PS分散相分布较均匀时,更有利于产生均匀分布的泡孔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纳米黏土(nano-clay)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螺杆连续发泡挤出机系统进行发泡,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通过比较泡孔形态、发泡膨胀率、泡孔密度、泡孔直径等分析了PP/PS/nano-clay共混物组分配比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将PP与PS共混,可以改善PP的发泡性能;同时,nano-clay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共混体系的发泡性能。随着nano-clay用量的增加,泡孔平均直径减小,泡孔密度增加,当nano-clay用量为5%(质量分数)时,制得了泡孔密度达到2.16×108个/cm3的微孔泡孔塑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聚丙烯(PP)的微孔发泡性能,将PP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提高其熔体强度;然后在PP/HDPE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滑石粉,研究滑石粉的用量对共混体系熔体强度及微孔发泡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石粉的加入使体系的熔体强度提高,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变得更均匀。而且,随着滑石粉用量的增加,泡孔尺寸减小,泡孔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作为相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丙烯(PP)共混物体系并研究了其发泡行为。采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其热行为和流变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貌及泡孔形态。结果表明,随着MAH-g-PP添加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加入PP促进了PLA的结晶,当MAH-g-PP含量达到7%时,PLA的绝对结晶度达到6.07%,同时加入PP提高了PLA/PP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使其发泡行为得到改善,共混体系的发泡倍率最大可以达到8.1倍。  相似文献   

9.
《塑料》2017,(1)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丙烯(PP)/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共混材料,然后用超临界CO_2对其进行发泡。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发泡倍率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共混材料发泡前后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PP/TPI共混材料可形成微孔泡沫结构;随着TPI含量增加,材料泡孔尺寸变大,泡孔壁变薄。  相似文献   

10.
《塑料》2019,(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氧化石墨烯(GO)共混材料,采用超临界CO2进行间歇发泡,制备了PP/GO发泡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偏光显微镜(POM)对PP/GO共混材料的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与纯PP相比,PP/GO共混材料的总结晶速率有所提高,球晶的尺寸减小且分布变窄,晶体的结构无明显变化,但结晶度有所降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P/GO发泡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P/GO共混材料的发泡性能较纯PP有明显的提高,当GO的含量为8%时,PP/GO共混材料的平均泡孔尺寸达到最小值,约为8. 4μm,其平均泡孔密度达到最大值,约为7. 9×109个/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