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7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30个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单位的风景名胜区齐聚一堂,足不出户就可以饱览中华山水文明、品味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结晶,有这可能吗?2007年9月1日.“中国风景名胜区25周年综合成就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隆重开幕,超过5万大众现场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神奇,再一次感受到了漫漫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更多的人们则通过新闻媒体分享了他们的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美丽风景"——纪念风景名胜区制度30周年暨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风景和遗产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旨在纪念我国风景名胜区制度30周年暨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以"美丽中国美丽风景"为主题,国内风景名胜区资深专家、学者、各地相关部门领导、业内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相关企业代表、在校师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哲理感召,名胜者,在风景资源集中之所,以正名之胜地。中国凡风景必有名胜之理。而中国园林源远流长,以独特、优秀的园林光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具有5个特色,即: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科学的艺术;山水清音,景面文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建设》编辑部 《小城镇建设》2008,(1):10-11
2007年12月26日,建设部召开"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东序通报了2003年以来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并对10处综合整治验收不合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给予了通报批评,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26日,建设部召开了。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建设部新闻发言人李秉仁主持会议,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东序通报了2003年以来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并对湖南省猛洞河等10处综合整治验收不合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给予了通报批评,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之后李东序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王凤武回答了部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26日,建设部召开“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东序通报了2003年以来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并对湖南省猛洞河等10处综合整治验收不合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给予了通报批评,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30余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保护了我国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其自身属性和技术特点,十分重视建立由风景游览欣赏、旅游设施服务、居民社会管理3个系统相结合的风景区职能结构.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其规划将更加强调不同层次的衔接,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功能,注重对区内村镇开展规划研究,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风景名胜区依托于数千年演化发展的名山大川而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了风景名胜区制度。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改革的背景中,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制度的起源,主要指改革开放初期至《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颁布这一历史时期的制度形成过程。认为风景名胜区制度缘起于当时我国众多著名山川面临破坏而无人管理的现象,管理议题最早由建设部门提出,1979年正式由国务院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制度设计阶段与国内各部门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也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制度形成的过程反映出当时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对我国风景资源本质特征的充分认识和积极开放的心态;快速开始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动了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风景名胜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异类特征——兼为风景名胜区请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中,个别地方已出现了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新趋向——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经济开发区,形成了对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资源及其环境的严重威胁。虽属个别,但仍有攀模扩蔓之兆,如不加以正确认识和及时制止,后果实堪难想。思为国家根本利益,为风景名胜区千秋大业,为保护地球和人类这一最珍贵的景观环境计,辨明这个问题,迅速走出这一认识和实践的误区,迫之当务,是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的历史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迹和遗存物不胜枚举。它们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光辉璀灿,蕴藏分布全国各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途径1.文物保护单位对于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系统规划——对风景名胜区的积极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崛起的风景名胜区被视为经营旅游业的空间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规划与保护问题已引起广泛的讨论和研究。理论界的剖析主要屯足于风景名胜资源本身和合理发展旅游业两方面,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且日趋重要的方面——居民社会对风景名胜区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部,由古城遗址、蜀冈名胜、瘦西湖自然风光和古典园林群、文化休息区、旅游服务区五个部分组成,面积6.35平方公里。1988 相似文献
16.
序峨嵋山,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主峰海拔3099 米,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从晋代开始,峨眉山一直为佛教普贤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史。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泼墨赋诗歌之咏之,成就了“峨眉天下秀”的美名。马元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生于峨眉山,长在峨眉山,为保护好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为把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国家优秀风景区,为构建和谐景区,殚精竭虑,将个人利益抛之脑后,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以一腔杜宇啼血的赤子之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17.
18.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作为项目法人,对风景区内建设工程承担首要责任,为保证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合法合规,通过对宁国青龙湾省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建设项目调查分析,针对基建程序存在的问题,探讨项目从规划设计、项目决策和投资控制、项目服务商和施工承包商的选取以及需要办理的项目审批和许可事项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