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玉才 《山西建筑》2011,37(17):129-130
对高速铁路的路桥过渡段进行了研究,指出路桥过渡段是柔性路基与刚性桥台间转换地带,并简单探讨了过渡段的工后沉降原因及过渡段的设计,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
吴晓 《中外建筑》2013,(1):108-10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于路桥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各个路桥工程不断兴起,其规模也日益扩大,因此路桥设计施工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了当前备受瞩目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在路桥设计施工中,过渡段的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路桥过渡段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设计,那么极有可能引起过渡段的沉降,它对于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从路桥过渡段沉降因素分析出发,简要阐述了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并结合路桥设计原则和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从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方面提出了几点措施,以期能够有效的避免过渡段发生沉降,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郭晓军 《江西建材》2011,(3):209-211
路桥过渡段在工程交付使用后经常出现问题,通过资料收集并结合工程实践及室内实验和理论研究探讨路桥过渡段的设计方法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黄军华 《云南建材》2010,(7):383-384
路桥过渡段在工程交付使用后经常出现问题,通过资料收集并结合工程实践及室内实验和理论研究,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分析了路桥过渡段的设计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道前 《山西建筑》2009,35(19):275-276
分析了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变形的原因,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路桥过渡段的工程处理方法,归纳了不同情况下路桥过渡段的处理重点以严格控制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差,保证高速列车的平稳舒适运行。  相似文献   

6.
杨贤辉  应平平 《城市建筑》2013,(10):239-239
在交通建设中,路桥过渡段施工是重要的工程之一,直接关系着路桥整体质量。因此,我国交通建设企业必须要重视路桥过渡段施工,以保证整个交通系统的畅通无阻。本文主要分析了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保证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所以深厚软土路段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山处理尤为重要。针对软基处理软土区软基深、难度大、造价高的特点,文章根据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沿海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基于MIDASGTSNX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阐述刚性过渡、柔性过渡和刚柔结合过渡3种差异沉降控制方案,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软基处理技术指标方面,刚性过渡方案和刚–柔结合过渡方案具有工期短、沉降小,地基承载力强的特点,但另一方面,柔性过渡方案存在建设工期较长、地基承载力不稳定、沉降大、隐性因素较多的显著特点;造价分析方面,按照工程造价从高到低排序为刚性过渡方案>刚-柔结合过渡方案>柔性过渡方案,所以柔性过渡在造价上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路桥过渡段是公路路基工程中重要环节,其严格的变形控制要求才能保证路基与桥的协调工作、避免桥头跳车保证行车的舒适与安全;而液化场地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将完全丧失,导致地基与上部建筑发生较大变形,因此对液化场地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是保证路桥过渡段在地震下正常工作的基础,通过实际工程研究,振冲碎石桩可以消除路桥过渡段液化土体的液化性,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郑西高速铁路上使用的新型路桥过渡段,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车辆-轨道-路基动力大耦合计算程序,深入分析了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规范规定的路桥过渡段的动力响应和新型路桥过渡段动力响应之间的差别,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新型路桥过渡段较规范规定的路桥过渡段降低了过渡段上边界被拉裂的危险;②新型过渡段的轨面变形沿线路走向方向呈线性分布,而规范规定的路桥过渡段则是在桥台后一定范围内呈现曲线分布,并且前者的最大沉降量小于后者;③新型过渡段的轨面弯折角沿线路方向呈抛物线分布,且远远小于后者。总体来讲,新型路桥过渡段较规范规定的路桥过渡段更能够实现由刚性桥台向柔性路基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0.
罗洋波 《门窗》2020,(6):267-268
为解决桥头跳车病害现象,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对路桥过渡段沉降现象进行处理,通过高压旋喷桩处治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优化方案,提高路桥的安全舒适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党昱敬 《建筑技术》2012,43(3):243-247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刚性桩布桩间距等于3~5倍桩径。桩长和桩径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设计目标值确定。就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水平比较而言,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水平尤为重要,且按变形控制设计比按承载力控制设计更合理。通过对现有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和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桩基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利用刚性桩现场单桩荷载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大型荷载试验成果,对现有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方法进行改进,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土压力监测在高填方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京津二通道(五环路-天津)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下CFG桩基础的土压力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高填方路基下的沉降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的最终沉降量,对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了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变化情况,指出了影响桩顶、桩间土压力变化的影响因素,说明了因为土压力计...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复合地基中刚性桩与柔性桩不同的破坏机制和承载特性、影响复合地基强度和刚度的主要因素:有效桩长、置换率、桩土应力比和桩土变形协调等分析比较,探讨刚性桩复合地基用于一般十~二十层高层建筑的软土地基处理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根据数项工程实例和静载试验结果说明加固效果,并简单介绍刚性桩成桩工艺.  相似文献   

14.
刘吉福  郑刚 《岩土工程学报》1979,41(11):1992-1999
现行规范中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稳定分析方法不能反映单桩承载力、桩帽等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的路堤稳定安全系数严重偏大,导致部分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滑塌。为克服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现有稳定分析方法的缺陷,在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滑塌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路堤滑塌时桩土相互作用,及刚性桩提高路堤稳定性的机理。然后,在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现有稳定分析方法的缺陷的基础上,将修正密度法完善为修正重度法。最后,为研究单桩承载力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利用修正重度法分析了刚性桩长度、间距、扩底、桩帽等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对比了不同稳定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并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设计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单桩承载力对密桩复合地基路堤稳定性影响很小,对疏桩复合地基路堤稳定性影响很大;增大单桩承载力比减小桩间距更合理;刚性桩在持力层中扩底比加大桩长更有效;利用桩帽、土拱等措施将大部分路堤荷载转移到桩顶方可发挥单桩承载力对路堤稳定性的作用;软土强度随深度增大不明显时应慎用悬浮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宜采用“强桩大帽”的疏桩复合地基方案。  相似文献   

15.
插筋增强型CFG桩复合地基在北京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已经大量地将刚性CFG桩复合地基应用于20~30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以达到650kPa。刚性CFG桩优点是强度高、密实度好,而且这种优点随着其围压的增大而更加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刚性CFG桩的这一优点,并使桩头或接近桩头段在高承载力的情况下不致破坏,采用CFG桩上部插筋增强,使CFG桩复合地基的整体水平抗剪、水平抗弯和竖向抗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使得CFG桩复合地基在大型高层、超高层等建筑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光华国际世贸中心地基处理工程实例,详细介绍插筋增强型CFG桩复合地基新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扩展现有刚性CFG桩应用范围,并可以成功应用到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高达到938kPa的建筑工程当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挤密桩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刚性桩桩载试验与抗拔试验,对比分析了挤密法地基处理不同施工工艺对刚性桩桩侧阻力的影响,探讨了挤密法地基处理后刚性桩桩侧阻力确定以及影响因素,最终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CM复合地基中,刚性桩起到将荷载传递到深层较好的土层,充分调动发挥各土层的承载能力的作用。本文基于某实际工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对刚性桩桩长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CM复合地基整体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荷载变化时刚性桩桩长变化对刚性—亚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化影响规律,以及对500 kPa荷载作用下对桩身轴力的影响规律,对荷载变化时对刚性桩、亚刚性桩的桩顶应力的影响规律,在荷载变化和500 kPa荷载作用下对刚性桩、亚刚性桩和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复合地基位移场变化的影响规律,可为相关工程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全面了解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通过在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两试桩区的现场足尺试验,重点研究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载荷板与桩体的沉降差、地表土应力分布特征、剖面沉降等性状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带帽长桩型复合地基较带帽短桩型复合地基易于控制地基沉降变形和提高地基承载力,在设计荷载下带帽短桩型复合地基较带帽长桩型复合地基更能发挥地基土承载作用,桩帽下土体与桩帽间土体承载性能及发挥程度不同。由于桩帽能均化桩顶应力,起到刚性板作用,带帽桩体与桩帽下土体能产生近似等量的竖向变形,同时保证了垫层的整体效应。试验分析成果有助于建立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计算模型、完善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以及优化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刚性桩的桩体刚度比较大,承担较大荷载后桩身变形较小,其桩土应力比远大于半刚性桩的桩土应力比。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仍沿用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经验设计,导致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过于保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确定其桩土应力比。基于刚性桩荷载传递规律、桩-土-垫层变形协调条件,综合考虑了桩体的上下刺入变形、桩侧正负摩阻、桩长、桩径、土性等影响因素,推导得到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简化公式,并与刚性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公式便于工程应用,更有利于刚性桩复合地基定量化设计和计算沉降。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多元复合地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探讨了多元复合地基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和检测方法是符合工程实际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