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吕宁  赵骧 《工业催化》2001,11(6):9-18
本文重点介绍了台湾省各大学和研究院所对催化及催化剂的教学、研究与开发方面动向,相关催化方面学科带头人的研究领域和主要成果,并给出大量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
周贤太  薛灿  纪红兵 《化工进展》2021,40(4):2070-2081
催化烃类氧化是提供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大宗化学品以及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基本工艺,在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工业上的烃类氧化工艺普遍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苛刻条件可以使氧气活化及碳氢键断裂产生自由基。本文从均相催化、非均相催化、仿生催化等方面对近年来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梳理了催化氧化中的自由基机理。总结了仿生催化体系中自由基稳定性和定向性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高效催化剂的设计、自由基的传递及调控机制等方面将是催化氧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物催化是21世纪研究比较多的一门技术,有其相对于化学催化显著的优越性,发展比较快的酶催化及抗体催化,重点介绍对其在工业催化,手性药物合成方面的应用,简要介绍在环境保护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玉花  陈德展 《山东化工》2009,38(12):20-23,27
烷基卤脱卤酶的催化脱卤反应具有重要的合成价值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巨大潜力。随着酶晶体结构的确定,它的催化作用机制逐渐被研究。日前,催化循环机制在很多方面仍然存有争议。本文对烷基卤脱卤酶催化脱卤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脱卤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不断提高脯的生物催化活性和拓宽底物范围,为工业上生物催化难降解有机卤化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催化酯交换是制备生物柴油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酸性催化和碱性催化、固体酸和固体碱催化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每类催化剂的特性和应用范围进行比较,得出固体酸和固体碱催化符合绿色生产生物柴油的要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固体酸在催化含有水分和游离酸的油脂酯交换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陈宇  纪红兵 《化工进展》2019,38(1):626-638
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挑战,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是应对该挑战的低碳方案。其中,催化热解木质素获得燃料和化学品是低碳方案的重要部分。本文以能源和环境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木质素催化热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催化裂解行为、催化裂解过程和催化产物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文章首先对木质素的结构和转化过程进行了概述;然后从催化热解行为、催化热解产物以及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现有的催化木质素热解过程的机理研究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木质素催化热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的发展前景、技术瓶颈以及逻辑方面进行评估表明,木质素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过程中提高产品的产率和能量效率是今后的总体目标,而原料供给和生产、催化剂开发、产品分离纯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以及计算模拟等方面将是深入研究木质素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工业催化》2013,(11):48-4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专门成立金催化研究中心,旨在促进金催化研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力争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工业应用方面获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成立的金催化研究中心,将结合已有金催化研究的基础,深入开  相似文献   

8.
徐珍  吕早生 《化工进展》2013,32(7):1547-1554,1583
近几年来,Pd催化的有机反应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Pd化合物在催化氟化反应中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引起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d催化的氟化反应进展,分别从亲核氟化、亲电氟化以及不对称氟化反应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Pd催化形成C—F键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选择性、产率以及机理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总结。特别是对合成含氟芳香化合物的研究,从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和催化配体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对脂肪族含氟化合物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Pd催化在氟化反应中的一些应用前景,指出反应机理的深入探讨和催化配体的选择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洪祖培 《煤化工》1989,(3):52-57
当前,C_1化学中的催化研究较集中于突破选择性、改善稳定性、均相催化多相化及催化基础研究等方面。本文就C_1化学中的催化研究近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甲烷转化的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达望  马腾才  崔锦华 《化工学报》2003,54(9):1193-1200
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甲烷转化的研究概况,从工艺方法、反应器及反应机理方面评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催化甲烷转化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is a key pillar of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emical and petrochemical sector, and 85% of all chemical products are produced with at least one catalytic step. Indeed, catalysis and catalytic reactors are a critical underpinning science for energy,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future critical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catalysis science, toward a greener and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We believe that even a relatively mature field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nd nanomaterials can be vitalized and spurred by major discoveries, but an outside-the-box thinking and a focused effort in a large plurality of disciplines is necessary. Thus, critical research needs in several areas, including heterogeneous and homogeneous catalysis, biocatalysis, photocatalysis,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s, and computational catalysis, are reviewed. The research needs of the future li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ynthesis of novel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with tunabl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ontrolled porosity, and high surface area; development of new catalytic applications for such materials; and the science of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including in situ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In the area of computational catalysis, we believe that the future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methods (parallel and serial) which can model the typical multiscale phenomena that are typically encountered in protein transloc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charge transport, enzymatic catalysis, surface chemistry, and self-assembly in complex fluids. As we promulgate the new directions to the catalysis fraternity, some prior research areas will unfortunately need to be relegated to obsolescence, to maintain a healthy balance on the research forefront.  相似文献   

12.
In 2000 China ranked 5th in the world (7.9%) in the publication of SCI papers on organic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by 2008 China had become 1st (21.6%), followed by the USA, Germany and Japan. Major contributions made by Chinese research groups in the last decade in the areas of total synthesis of complex natural products, cross‐coupling, asymmetric catalysis,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re highlighted.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on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from China continue to increase, so tha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hinese chemists will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organic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陈建军  黄传荣  甘世凡 《化工进展》2002,21(6):417-419,429
综述了国内外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开发与进展,进一步概括以光催化,电催化,酶催化以及金属氢化物催化在温和条件下合成氨的催化剂,并介绍了近年来以稀土,钒和钴等金属氧化物为促进剂的新型铁系氨合成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吴楚龙  柳松  秦好丽 《化工进展》2006,25(5):512-516
介绍了微波场、超生波场、电场、磁场、低温等离子体、热场等外加场辅助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反应机理及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外加“场”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脂酶催化及其在香料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脂肪酶催化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它们在香料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生物柴油被认为是替代化石燃料最有前途的新型能源之一。作为新型的加热方式,微波强化技术克服了传统加热方式下受热不均等缺点,在与不同催化体系偶联的过程中显著促进了酯交换反应的效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物柴油的产率。本文归纳了微波技术强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介绍了微波强化技术偶联均相催化、非均相催化、离子液体催化以及酶催化技术在生物柴油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波强化技术偶联各催化体系的利弊。从催化效率和环保等方面考虑,微波强化偶联非均相催化和酶催化具有更优的研究前景。最后,就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外均相络合催化的研究及发展,并对均相络合催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丁健桦  乐长高 《化工时刊》1999,13(3):3-6,25
介绍了国内外均相配合催化的研究及发展,并对均相配合催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催化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分支基础科学,它主要研究催化剂在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在催化研究过程中,辨证的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辨证的角度,对催化研究中的类比推理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做了概述,并通过实例阐述了上述方法在催化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