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实现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有着重要意义。采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LandUSEM),优选适用于研究区的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因子,得到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空间分布及变化结果。研究表明:(1)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年均值较高,整体适宜性较好。2000至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适宜性整体上先升高后降低。(2)在依据最新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海岸带划分的四大区域中,南部组团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最好,而北部组团最差。(3)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适宜性存在耦合性。近海地区适宜度变化相对明显,且人造地表扩张强烈,限制海岸带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研究较少,烟草种植区划缺少必要的依据等问题,根据适宜性评价中存在的模糊性特点,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并在河南省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结果与目前烟草的实际分布有较高的吻合度,因此模糊综合评判可作为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涂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开发海涂的基础.选择浙江沿海典犁海涂围垦区,基于GIs建立空间和属性数据库,采用栅格运算与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多目标适宜性评价研究;根据优先用地规划方案,应用评价结果,初步实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资源具有多宜性特点,不同利用类型的适宜等级间存在"重叠"现象;基于土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配置时,不同的用地规划方案会产生不同的配置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评估蓝莓生态适宜性,合理选择蓝莓种植区域,提出一种基于CatBoost算法的蓝莓生态适宜性评估模型。以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为例,利用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等10个特征因子,利用CatBoost算法构建蓝莓生态适宜性评估模型,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全县的蓝莓生态适宜性区划。实验结果表明:CatBoost(CB)模型具有最佳的表现性能,AUC得分为0.897,比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分别高4.9%、3.8%、2.5%,并且在精确率、召回率和F1-score方面都有着优异表现,该模型适宜性分类结果与麻江县实际蓝莓种植情况吻合度最高,对蓝莓种植区域选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烟草对其生长环境条件的变化敏感。烤烟生产有着严格的地域限制。本研究在分析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各项肥力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烤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分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土壤肥力状况图。结果表明,河南省烤烟种植区以信阳、南阳等地为最适宜,而大部分地区肥力水平处于中等,占整个种植区的78%。对烤烟地力适宜性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氯离子含量和pH过高,而有机质过低。  相似文献   

6.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是“双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规划国土空间的重要依据。提出一种将遥感数据作为主要驱动数据,采用生态服务模型与生态敏感性指数相结合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2018年青岛市陆域的生态保护等级。依据“双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区域内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态保护因子,划定青岛市生态保护重要性,并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遥感与生态服务模型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区域生态保护重要性,青岛市生态保护重点区面积为1 125.57 km2,约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0.34 %,主要分布在青岛市东部的崂山片区、西南部的胶南山区以及北部的大泽山片区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为丰富且生态敏感性较高的部分地区。研究提出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为“双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评价结果对于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如何更加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基于地理国情监测获得的地表覆盖数据和粮食产量统计数据,从微观角度反映水土匹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粮食主产区辽宁省为研究对象的数据显示,辽宁省水土匹配状况空间分布不均匀现象明显,中部地区优于东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粮食产量中部地区高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水土匹配系数较高的地区与粮食产量较高的地区均分布在辽宁省中部地区,但东西部地区水土匹配与粮食产量存在空间错位,建议在中部地区保护水资源,东部地区根据地形条件选择适宜农作物种植,西部地区兴修水利,改善水土匹配状况,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8月印度喀拉拉邦遭受强降雨,引发大量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研究农业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探求适宜的人地协调发展模式,以该地区受灾最严重的伊都基为研究区,基于已有的灾害点数据,利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获取研究区灾害发生前8 a(2010年)和灾害发生时(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Landsat TM/OLI数据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对比分析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伊都基地区灾害点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地区,分布在种植林、种植灌丛、建筑物、道路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该区域灾害点占总灾害数的80.46%;(2)伊都基地区灾害点的土地利用变化虽然较小,总体变化率为37%,但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种植灌丛、种植林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中;(3)伊都基地区植被覆盖度下降率为16.70%,在空间分布上,灾害点易发区域与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有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潜江市作为研究区,以GIS技术及适宜性理论为基础,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知识;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通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等级的划分结果来进行分析与统计.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开展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估算方法研究对我国大豆生产和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美国大豆当年种植面积与上一年种植面积的关系,建立了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估算模型,并根据当年大豆生产政策和前3年种植面积平均波动量进行订正来估算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模拟估算与估算检验结果表明:准确率基本都在97%以上,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区域的核心地带。针对中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遥感监测评价方法较为单一且缺少空间化的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基于MODIS卫星数据的中亚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利用MODIS卫星数据,分析了2003—2013年中亚地区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计算了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并得到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通过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和GIS空间技术,计算生态承载力并将其空间化,解决中亚五国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化。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3年中亚地区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哈萨克斯坦人均生态承载力为五国最强,2003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6.57ha,2013年为14.74ha,乌兹别克斯坦的生态承载力为五国最弱,2003年为1.27ha,2013年为1.12ha。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的适宜性生态位构建对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将社会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历史街区的更新,从文化、经济、功能扩展等方面提出了设计方法和策略,为其提供适宜的生态位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园地类要素的评价与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市建设规划造成的优质农用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该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针对板栗生长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选取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指标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开展作物生长适宜性评价分析研究。以河北省迁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板栗生长的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将影响板栗生长的不同层面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适宜性分区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分区结果更加合理,有助于引导地区板栗种植业合理结构布局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县域尺度生物多样遥感监测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缺少系统性生物多样性遥感评价技术方法与案例的现状,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要求,基于遥感技术优势与特点,建立了县域尺度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并开展实例应用,动态监测了研究区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生物多样性在2000~2010年以降低区域为主,其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7.24%,而提高区域只占22.58%。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监测县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时空变化情况,能在"面"尺度上获取生物多样性空间信息,相对于生态调查的传统方法,具有时效性强、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县域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青海湖环湖地区为研究区,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因子和脆弱性形成的结果表现入手,通过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出8项生态因子包括植被指数、土壤亮度和土壤湿度指数、高程和坡度以及气温降水和土地利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研究区综合脆弱度,并根据统计结果将脆弱度的大小划分为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4个不同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所占面积比例较大,分别占到研究区陆地面积的35.2%和40.7%,说明该区总体环境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引进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黑河38,对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性状、生育期结构、叶面积指数消长、生物产量积累动态、器官平衡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随着播期延迟,生育日数逐渐缩短,最大叶面积指数下降、单株生物产量的积累减少。各播期间单株粒数、百粒重、小区产量差异显著,单位面积产量以6月9日播种最高,迟至7月11日播种,仍可获得较高产量,可作为春小麦或马铃薯下茬利用。以黑河、沈阳两地同期播种相比较,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2000~2002年在内蒙古东部区四盟市开展了主要作物降水利用率与生产潜力的研究。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建立了大豆、玉米等六大主栽作物的降水生产潜力模型,分析讨论了各地区不同作物降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湖泊湿地生态水文结构分析对维持其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大气状况的影响会造成特定水位下可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缺失,而遥感时空融合技术为弥补这一缺陷提供了重要途径。以安徽省升金湖湿地为研究区,根据改进后的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模拟生成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影像,评价模拟遥感影像的数值精度,进而分析了升金湖湿地的生态水文结构。结果表明: ① ESTARFM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不同水位下湖泊湿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影像与真实影像在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反射率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和0.91,且输入数据与融合数据的日期间隔越短,模拟精度越高;② 基于不同水体指数的水体提取效果表明,新型组合水体指数(NCWI)更适用于湖泊湿地的水体信息提取;③ 对升金湖湿地生态水文结构分析可知,湿地中心区、适宜活动区和非适宜区分别约占该湿地总面积的32.8%、12.1%和55.1%。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 NDVI的吉林省植被覆盖度动态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对于区域水文及生态状况、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 NDVI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2000~2007年吉林省植被覆盖度,获取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图,并进一步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吉林省植被覆盖度由东部到西部逐渐降低,其中白山地区植被覆盖情况最好。过去8 a间,吉林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植被覆盖度达到最高,为83.04%。在此期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增加了 797.52 km2,占总面积变化的74.79%。生态恢复工程、降水和气温等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黑岱沟煤矿生态修复遥感监测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煤碳的过度掘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煤矿开采区进行生态修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是植被恢复,以黑岱沟煤矿为研究区,进行植被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价。选择1999~2011年6~10月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绘制了1999~2011年的典型地物类型解译图,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黑岱沟煤矿区排土场的总面积逐年增加,即煤矿开采的力度逐年加大;植被修复区的面积逐年增加,表明黑岱沟煤矿区生态修复的范围增大力度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