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阙怡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0,28(12):123-125
三线建设时期反映出我国工业化奠基的历史,随着企业的迁出,这部分工业遗址成为宝贵的工业遗产。文章通过对三线地区军工业废弃地的调查,分析了三线军工厂的环境及利用现状,归纳了这类废弃地的特征,提出其保护与更新的设计思路,并就景观更新设计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丁一巨  罗华 《园林》2003,(7):42-43,64-65
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的交汇处,足德国19世纪重工业区的中心。由于20世纪60年代起钢铁行业不断缩水,对煤矿工业的需求也大大降低。80年代后期,这里已经成为整个联邦德国失业情况最恶劣的地方之一。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laftspark Duisburg-Nord)这个名称其实不能反映陔公园的特征,而称钢铁厂公园或工业废弃地  相似文献   

4.
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Ⅶ)--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的德国工业旅游已经过半,这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  相似文献   

5.
“足下文化,野草之美”是歧江公园的主题。一切从平常着手。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高官,也不是一些深不可测的学者,而是大众。  相似文献   

6.
沈洁  李利 《风景园林》2014,(1):136-141
卡尔·亚历山大矿山基址原是德国贝斯韦勒市一座废弃的露天煤矿。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相关环境立法的促进下,矿区植被得到了全面再造和恢复。2002年,在一次针对矿山及周边区域改造的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中,德国DTP景观事务所以矿山改造为契机,通过对景观结构的改变将这里转变成为一条以未来为导向的、多方向发展的主动脉,从而带动区域振兴。一期实施的矿山公园,通过架设“空中廊道”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矿山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也成为了贝斯韦勒市独一无二的地标。在该项目中展现的设计尊重现状、景观推动区域发展的策略,为我国的后工业景观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施雨  杨蕊 《城市住宅》2021,28(4):205-206
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大多数工厂逐渐向城郊转移,由此出现很多工业废弃土地.阐述工业废弃地的价值,分析修补生态漏洞、合理处置新旧建筑物等景观重塑措施,进而从景观和生态两方面探讨景观重塑策略,并以南京市汤山矿坑公园为案例论证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煤炭开采量持续上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土地也产生了极大的损害,破坏了局部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造成了城市片区的消极空间,煤炭工业废弃地在我国的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为城市中的"牛皮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与城市的发展背道而驰。如何对其进行景观修复和修复后的亮化提升设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唐山南湖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煤矿工业废弃地的景观艺术特征及景观修复后的亮化提升策略,以期对今后相关课题和实践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失去活力的城市中心区工业废弃地进行重新激活,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供良好的户外公共空间,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一个深刻社会问题。通过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的实例分析,认为艺术介入空间可以为这种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璐  唐文 《园林》2017,(5):42-4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产业结构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社会已经慢慢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并在城市或郊野中遗留下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工业废弃地见证历史变迁是重要的工业遗产,其蕴含的工业景观不仅值得深入挖掘研究,而且还具备显著的改造与再利用的价值。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方式可能多种多样,而Loft创意产业园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在中国利用城市工业废弃地一种较早的也是较为成功的方式。本文以昆明108智库为例,来分析研究其改造策略,以及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为工业废弃地改造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转型亟需的要素。本文以白浮泉—龙山区域城市设计为例,研究白浮泉这一核心历史文化遗存,指出白浮泉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的点段之一,是大运河文化之源。通过深入研究龙山、凤山历史遗迹,分析永安城湮灭的原因,提出重构文化昌平、山水昌平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丁一巨  罗华 《园林》2003,(4):10-12,42-43
汽车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品质。作为德国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早巳认识到,只局限于生产高质量的汽车已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愈来愈多的企业在提高汽车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更注重  相似文献   

13.
14.
15.
风景园林学科在德国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期“古典主义”的大部分作品保留完好,如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洛可可式公园,其中有些甚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80多年前,在德国大学中已经创建了风景园林专业这门学科。今天共有16所大学,技术学院或应用科学大学,都设有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和风景园林规划专业。自1954年开始,德国风景园林师协会(BDLA)作为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的成员国,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1977年德国风景园林师协会设立“德国风景园林奖”。该奖项每两年由选出的独立评委会从德国近五年内杰出的项目评出两个大奖和八个荣誉奖。得奖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生态价值,同时在美学上是令人信服和创新的。本文介绍了获得2003年和2005年德国风景园林奖的各个作品。它们是德国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领域目前最好的实例,从而很好地反映了德国风景园林行业现在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6.
Modern lifestyles, new demographic trend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re changing the European countryside. At stake are cultural landscapes, their richness in wildlife, historical interest, scenic beauty, and the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they provide. Visible phenomena of change are symptoms of a growing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isparity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Agreements on AGENDA 2000 European policy provide a new platform for region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explores which landscape dynamics are in store. Employing examples from rural Germany, the paper presents corridors of possible futures for unique, and at the same time, dynamic places. Modern strategies of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are discussed which aim at closer co-operation between a multitude of stakeholders, policy makers, planners, and other agents of change. Methods and tools are needed to build consensus among ever increasing numbers of participants representing potentially wide ranges of values.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景观设计理论、实践的提升,为世界人居环境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动力,其学科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作为建筑设计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景观设计”部分,也应当对这一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而做出相应调整。本文拟从教学框架、设计选题与课程衔接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学教育框架下的景观设计课程的内容优化与教学探索,并以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2011年以来的景观设计课程设置为例来具体阐述这一教学思路、成果及反馈。  相似文献   

18.
论校园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论述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细节的把握,阐述了景观设计在大学中对被教育者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offers an introductory overview over the points of contact betwe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economics, and shows that economics has been fundamental to landscape practice throughout the centuries. It points towards the neglect of histories of labour and materials in landscape studies and the disconnect between landscape history and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two fields of scholarship which have much to offer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20.
景观环境为建筑的产生提出了制约和期待:同时,建筑也把场地景观中所隐含的需求诠释和表达出来。因此,设计者必然将场地的期盼贯穿于建筑的塑造中,将案观环境的潜在意义揭示出来,从而能与号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一个建筑与景观相融合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