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香料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香料植物资源丰富,约有分属62科的400余种香料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现在,已能生产120余种天然香料。其中,如肉桂油、八角茴香、薄荷油、薄荷脑、桉叶油、松节油、柏木油等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或首位,在世界天然香料生产、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详述了我国丰富的香料植物资源,讨论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我国香料植物资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可持续利用植物资源中获取的植物性天然香料是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类香料,但其资源数量有限,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难以满足人们对香料不断增长的量的需求。以从可持续利用植物资源中获得的单一化学成分为原料,可以合成数以千计的合成香料,从这种途径制备的香料与以石化产品为原料制备的香料相比,在消费心理上更能够被消费者接受,满足了人们对香料来源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源于可持续利用植物资源的合成香料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优先发展埘在香料合成中有重要应用的部分植物资源及其所合成的香料。  相似文献   

3.
植物精油是广西天然香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广西天然植物精油资源及其在卷烟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目前烟草工业对天然香料研究的需求情况,指出应在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资源、进一步优化天然香料的提取工艺、加强天然香料的生物活性在卷烟生产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的研究等三方面加强研究工作,同时对广西丰富的植物精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是盛产天然香料的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400多种香料植物,目前己生产的天然香料有120多种。其中,薄荷油、桂油和茴油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因此,无论在香料植物资源上,还是目前已经形成商品的天然香料的品种和数量上,我国在国际上均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已成为天然香料的生产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丰富多彩的香料植物资源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各种香料植物.世界上绝大多数香料植物种类都可以在我省发现或找到适宜引种栽培的生态环境.云南素享“天然香料之乡”的美誉,有不少品种在我国香料工业和对外出口的香料油中占有特殊地位。品种多、分布广、特有品种丰富,名贵香料植物引种适生条件优越,是我省天然香料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全国香料植物约有500多种,云南就有365种,其中可以开发利用的100多种,目前已开发利用40余种,潜力很大。全省已知的香料植物分属于43个科,90余个属.香料产量较大的樟科植…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天然香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开发利用的天然香料近200种,亟待开发的约100种,其中进行批量生产的天然香料产品品种已达100多种,不少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衣香料研究的进展: 1.地衣香料植物资源,2.地衣香料产品的加工和种类,3.香气成分及其它化合物,4.橡苔在香料上的应用。我国地衣植物资源丰富,约有分属200余属的2000多种地衣。根据初步的化学分析和评价,隶属于4个科的8个属的许多种地衣植物均能作为地衣香料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现在已开发利用了中国树苔和橡苔Ⅰ号和Ⅱ号等地衣香料产品。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萃取天然植物香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近年已经在天然植物香料萃取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超声波(溶剂法)萃取、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和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在天然植物香料提取方面的最新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超声波辅助萃取天然植物香料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木本香料系指利用木本辛香植物为原料,经过适当的物理、化学加工而成的精油及其香料。约在公元2000年前后,人们就懂得应用植物香料作药用和食用了。中国、埃及和印度是古代应用天然植物香料最盛的国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香料进口品种约200余种,约356吨左右。(不包括香料原料)。现就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的进口情况简述如下: 天然香料主要是动物香料和植物香料,前者如灵猫香和海狸香。进口的植物香料有桂叶油、熏衣草油、橙叶油、柠檬油、甜橙  相似文献   

11.
由煤制取高附加值芳香化学品是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煤的快速热解技术、煤热解物定向催化转化技术和煤加氢液化技术制取芳香化学品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由煤制取高附加值芳香化学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型湿法磷酸和磷铵装置的成功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外大型湿法磷酸装置的工艺技术,国产化技术特点、生产规模及设备应用;国内外大型磷酸二铵装置的工艺技术.国产化技术特点、生产规模及设备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整C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涛  黄明凯 《当代化工》2001,20(3):145-148
对近年催化重整C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综合性的调研,介绍了用C10生芳烃生产高沸点芳烃溶剂油、均四甲苯等多种利用途径及工艺简介。对其进行深加工,可获得萘、石油精萘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它具有萃取效率高、分离工艺简单、不需要溶剂回收设备、工作条件温和、无毒、无残留等特点,在天然香料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植物根茎叶芳香成分、水果芳香成分和鲜花芳香成分三个方面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天然植物香料提取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在天然香料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高亚男  张生娟  石欣 《化工进展》2019,38(11):4890-4900
芳烃组分的分离是实现煤基油分质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芳烃组分在煤基油中的分布及其组成结构有助于促进芳烃组分分离技术的开发。本文分别针对蒸馏法、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等煤基油中混合芳烃组分的分离方法及精馏法、结晶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化学法、吸附法等单一芳烃组分的精制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了各分离方法的优势及不足;同时综述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多维色谱联用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主要的芳烃组分组成及结构鉴定方法;进而探讨了煤基油中芳烃组分分离及其鉴定的发展趋势,认为芳烃组分的精细分离应深入研究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将低能耗、环保型新型分离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芳烃组分的鉴定应将多种表征手段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其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6.
葛泮珠 《化工进展》2016,35(Z1):79-86
催化裂化柴油(LCO)具有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特点,已成为炼厂的主要低价值油品。如何高效利用LCO中富含的芳烃,国内外相继推出了LCO的综合利用技术。本文主要从技术特点、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催化剂和应用数据等方面简要介绍了4类LCO综合利用技术,包括LCO加氢改质技术、LCO加氢裂化技术、LCO加氢-FCC组合技术、LCO加氢-芳烃抽提组合技术。分析表明LCO综合利用技术不仅可生产清洁柴油,还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BTX轻组分,炼厂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在追求产品质量升级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适应了现代炼油企业油、化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催化裂化柴油硫含量高,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是较为劣质的柴油组分。通过加氢方法一般可以实现催化裂化柴油的大幅改质,但芳烃加氢饱和对提高中间馏分油的十六烷值有限。催化裂化柴油已成为限制企业柴油质量升级的关键。针对国内外车用柴油质量升级趋势,以劣质催化裂化柴油高值化和清洁化利用为出发点,综述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后调和柴油的劣势,重点介绍由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生产低碳芳烃或高辛烷值汽油的工艺技术,提出利用催化裂化柴油富含芳烃的特点,加氢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是最具竞争力的加工路线。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芳烃加氢饱和与侧链断裂选择性,提高低碳芳烃产率,减少低值副产物,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贵州某电厂炉渣和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对贵州某电厂的炉渣和粉煤灰制备免烧砖的工艺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为该地区电厂炉渣和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产高纯液态CO2是近几年开发的新技术。针对当前许多化工厂蒸馏塔产生的大量高浓度CO2气体的合理利用,介绍了高纯液态CO2的生产技术及主要设备特点,供该项技术的推广运用、渐臻完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CO2)减排和海洋生物污损防治是滨海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CO2固体吸附材料及新能源催化反应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碳捕集与利用技术(CCU)的实用化进程。在燃煤火电厂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将其改造成碳捕集与CO2资源化电厂,有望从根本上实现CO2减排的目标,是火电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洁净能源驱动的催化反应技术也已延伸至海洋生物污损防治领域,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综述了固体CO2吸附材料研发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结构改性和功能化修饰对提高CO2选择性吸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滨海火电厂的生产实况和能源资源优势,分析、总结了热催化、光/电催化反应技术在CO2资源化利用及生物污损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利用光触媒涂层阻断或抑制海洋生物黏附与生长的污损防护策略及其在具体场景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从环保和实用化的角度对滨海电厂在CO2减排和生物污损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