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溶液除湿空调系列文章溶液式空调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江亿  李震  陈晓阳  刘晓华 《暖通空调》2004,34(11):88-97
分析了目前空调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原理和系统构成方式,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改进空调末端装置方式、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等方面讨论了这一方式的优点和特点。分析表明,基于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有效消除空气的霉菌、粉尘,可以根据人员数量调节新风量,并通过独立的吸收或提供显热的末端装置调节温度,实现室内温湿度的分别控制。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还可有效地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并在过渡季利用干燥或低温的新风,从而降低空气处理能耗。由于冷水不承担除湿任务,因此只需要18—21℃冷水用于吸收除湿过程释放的热量和室内显热。这就有可能利用各种自然冷源或采用高GOP的冷水机组。溶液除湿方式还可实现高密度的能量蓄存,从而协调各种能源供应中的负荷匹配。  相似文献   

2.
地下建筑的防潮除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我国部分城市地下工程湿度环境调查结果,探讨了地下工程潮湿的原因,指出通过合理计算湿负荷并采取一定的防潮除湿措施是改善地下空间内部湿度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夏热冬冷地区除湿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夏季新风负荷的特点,通过对该地区各主要城市新风负荷进行解耦计算,得出了新风负荷中潜热负荷很大、新风处理中用于除湿的能耗远远高于用于降温的能耗的结论,认为对新风进行独立除湿适合于该地区新风湿负荷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空调除湿方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已经发展成熟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几种空调除湿方式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最后得出在目前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研究中溶液除湿方式具有一定优越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陈默  王得水  胡磊洋 《建筑》2021,(16):73-74
针对我国回南天、梅雨季节时期温度适宜、湿度大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集除湿、净化、通风于一体,同时具有热回收和再热功能的除湿新风一体机.在满足室内环境热舒适的前提下,依据室外温湿度及室内CO2浓度,提出了三种运行控制模式.在焓差实验室和三亚实楼样板间对该机组的热湿处理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组在额定除湿工况和高温除湿工况下的除湿量分别为1.46kg/h和1.96kg/h,具有良好的热湿处理能力,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可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实验装置,分析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空气和溶液进口参数相同时,以50?Cl2 50%LiCl混合溶液为除湿剂的系统除湿效率要高于以纯LiCl溶液、纯CaCl2溶液为除湿剂的系统.采用该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时,对于不同的室外空气参数,通过调节除湿溶液与空气流量比,均可达到室内湿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毛细管辐射供冷系统传热模型。对分别采用单纯毛细管辐射供冷系统、新风除湿辅助毛细管辐射供冷系统的空调房间内的温度场、速度场进行模拟。采用新风除湿辅助毛细管辐射供冷系统,室内可达到更为舒适的温度范围,在工作区内无吹风感。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沙市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评价了太阳能溶液除湿在该地区的可行性,得到该地区太阳能保证率为89%。计算并比较了太阳能溶液除湿DOAS同常规空调系统的能耗情况:该系统比传统DOAS节电19.1%,比带全热交换器的一次回风系统节电32%,比一次回风系统节电52%。  相似文献   

9.
桃巴高速米仓山隧道中部的隧道竖井底部为深25米的蓄水区域,空气湿度90%。潮湿且粉尘颗粒量较大的空气被送入轴流风机安装洞室及变配电设备间,粉尘颗粒物极易粘附在电气设备表面及控制线路板上,导致设备污染腐蚀,易引发电气故障;同时,粉尘颗粒物易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潮湿环境也让工作人员易患关节炎、风湿病等。通过实施除湿新风换气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实验对象,改变系统中除湿器入口空气及溶液的参数,得出空气出口温、湿度随之变化的状况.与理论模拟计算值比较,发现实验值和理论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由此得出各入口参数中,溶液的温度和流量的变化对空气出口温、湿度影响较大,空气的出口温度实验值偏小于理论值,空气的出口湿度实验值偏大于理论值.这将对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阪神地震中地铁车站遭受了严重破坏。破坏基本都是由于中柱坍塌引起的,这表明中柱是浅埋地下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对地下结构中柱的内力进行静、动力分析,并对北京地区典型的地铁车站结构缩尺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中柱动力响应进行振动台试验验证,揭示中柱受地震力破坏的机理,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维叠层剪切模型箱,完成黏土层中典型三层三跨地铁车站模型的地震响应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车站模型结构和土层中的加速度时程及其傅里叶频率幅值谱的对比研究,分析地下结构动应变变化规律及结构破坏宏观现象。揭示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制为地下结构地震响应主要受周围土层控制,土层相对较软时,地下结构易发生破坏。同时,埋深越浅,地下结构破坏越严重。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模式是地下结构周围土体的剪切变形使结构产生层间相对位移,当位移过大时,楼板与侧墙将发生拉伸破坏。而柱子则在剪切或弯矩作用下可分别产生剪切破坏和弯曲破坏,或在同一根柱子上同时出现剪切和弯曲组合破坏。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其作用到地下结构上的外水荷载受到土体结构性的影响。土体的孔隙率n是反映土体结构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简单计算和实测结果分析了土体的孔隙率对地下结构外水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在地下空间中运用自然光缓解人们在地下空间中易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感受,如封闭感、情绪紧张、焦虑等,及其改善地下空间的环境品质的作用。总结出地下空间中自然光运用的相关经验及各种模式,并探讨将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5.
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分析中常用的反应位移法的实用性,结合子结构法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法等理论对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进行验证。介绍目前工程应用及规范规程中反应位移法的具体应用形式,对不同计算模型、地基弹簧系数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为比较不同形式反应位移法的有效性,以大开地铁车站地震反应为例,将不同形式反应位移法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典反应位移法更接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法的计算结果,是一个实用性较高的拟静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支护结构原理,结合工程实例,通过ANSYS软件进行了开挖和支护的数值模拟,计算出了支护结构的内力,由其内力结果,得出衬砌强度安全系数,研究不同厚度的衬砌对其安全系数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工程规范,确定衬砌的最小安全厚度。  相似文献   

17.
在地下结构的动力分析中,通常将结构周围土体的约束简化为作用在结构上的弹簧和阻尼器,针对剪切型地下结构和一般多自由度地下结构分别提出了识别结构参数和周围土体附加参数的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时域运动方程,剪切型模型结构的参数和其周围土体的附加参数可被同时识别;而对于一般的多节点有限元模型结构,则采用两阶段法识别。首先通过建立不含附加参数的运动方程来识别结构参数,然后把识别得到的结构参数代入到包含附加参数的运动方程来识别附加参数,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所提出的识别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 ,分析了目前地下结构轴力监测中一些不当的做法 ,并且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替代方法 ,即用混凝土应力控制代替轴力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集和分析地震震害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特点,着重对隧道地震响应的解法作了简要论述,并通过算例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岩体软硬相间、层间错动复杂等特点,采用动力法和静力法相结合的试验手段,研究了岩体性状、非均匀性及试验尺寸等对岩体变形参数的影响,提出了该工程地下洞室群岩体宏观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