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番禺南村镇,建造于1867~1871年,占地面积不足三亩,理景借小求精,为岭南古代名园精品,"如文之言简意赅,创造了以少胜多、文人写意之自然山水美" 1)。作为存世不多的岭南名园遗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将从景面文心、布局有章、理微求精、植物特色四方面对其造园意匠进行梳理和提炼。 相似文献
2.
岭南传统庭园是应对湿热气候的智慧结晶,目前学界对其遮阳设计要素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以岭南传统庭园典型案例之一——四大名园中的余荫山房为例,基于夏季现场微气候测试和热感觉问卷调研,运用SPSS量化分析人体主观热感觉和庭园客观微气候测试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数据比较各测点空间的遮阳设计要素,尝试挖掘夏季人体热感觉和遮阳设计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结论如下:(1)在夏季余荫山房中,约84.5%的游客表示庭园中太阳辐射可以接受;(2)黑球温度与热舒适投票、太阳辐射舒适和太阳辐射可接受投票都有较好的相关性;(3)夏季庭园中,对应热舒适的黑球温度约28.48~37.16℃;对应太阳辐射热舒适的黑球温度约27.60~39.11℃;(4)遮阳设计要素包括遮阳分区、遮阳覆盖率、遮阳类型、遮阳构造,其中:遮阳分区、遮阳覆盖率对热感觉投票和微气候测试指标有整体性影响;水平遮阳进深显著影响热感觉(TSV);遮阳类型影响黑球温度(Tg),从降低庭院Tg值的角度,复合遮阳最佳,其次是水平遮阳;空间高宽比显著影响遮阳效果稳定性;(5)余荫山房实测中,长波辐射占总辐射能的极小部分,几乎可忽略不计。本研究以期为岭南传统庭园遮阳设计及遮阳要素导控提供研究方法和设计目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造园难,品园亦难。不同的游览路线影响着视觉空间属性的概括与描述。园以景盛,景以游异,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余荫山房“公园化”前后空间组构、游园序列的分析研究,以多维视角发掘最佳游赏体验规律。研究表明:空间意向生成的结构与层次越贴近园主的思想境界,越能全面的了解空间结构、个性与意蕴。从“游园”看“造境”,句法视野下的游园组织与空间赏析,能挖掘传统造园艺术营造手法的背后暗藏“观”与“游”的时空博弈,为后期整体性景观更新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从时代变迁之视镜洞观中国古典园林,最具"精神"的莫过于明清江南园林.寄畅园作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个案,始终受锡山秦氏家族传承之影响,彰显了不同时期的文人精神和家族风貌.其文源体现隐逸风情和诗画情意;文脉贯穿于寄畅园初建、转折、改建和兴盛各时期,从最初的山林原野到臻入佳境;文体集中体现在山水、植物和建筑方面,园林山水具有环山...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是中国园林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而古典园林“形”的塑造”与“意”的升华,及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设计中学生较难把控的内容。本文以一份以书法为主题的宋式园林设计为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设计全过程,复现了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从立意构思为始,在分析宋式园林的空间格局基础上为本课题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以宋代四位书法家的承续关系和艺术风格为线索,探讨其在园林空间形态上的转译方式和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是中国园林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而古典园林“形”的塑造”与“意”的升华,及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设计中学生较难把控的内容。本文以一份以书法为主题的宋式园林设计为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设计全过程,复现了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从立意构思为始,在分析宋式园林的空间格局基础上为本课题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以宋代四位书法家的承续关系和艺术风格为线索,探讨其在园林空间形态上的转译方式和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8.
“六胜”论是传统园林营造的重要理论之一,探析其意境的内涵能够为风景园林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补充。基于文献研究及实地考察,对洛阳湖园与金泽兼六园“六胜”内涵进行探析。通过梳理两园的造园背景与历史沿革,以选址地貌、谋篇布局、风貌意趣3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分别对“六胜”理论中的“水泉与眺望”“宏大与幽邃”“人力与苍古”3组意境进行分析:湖园选址于平原,规模宏大,“水泉”资源丰富,通过堆山筑台,增加景观的层次,以求“眺望”与“幽邃”之意;兼六园选址于台地之上,发轫于幽邃之处,“眺望”之景易得,在引水上山同时将视野向外拓展,以求“水泉”与“宏大”之姿。同时两园均历经多人多代营造,建筑点缀于园林之间,舒朗古朴,体现出苍古之中见人力的意境。通过探析“六胜”意境与空间的本质关系,以期为新时代风景园林实践以及唐宋园林史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建筑空间与意境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筑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方面,就建筑的空间、意境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内容涉及美学、哲学、心理学,文学等范畴,旨在说明:一项优秀作品总是源于成功的意境塑造,建筑创作只有达到高层次境界,其作品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眼于设计中对空间里重要的点及其与身体的关系的关注,举例分析了基于各种空间维度的不同设计手法,并由此引出限定空间内与身体息息相关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清代畅春园匾额楹联的意境表达内容作为研究切
入点,结合文献及已有复原成果对畅春园盛期的匾额楹联依据
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空间落位,并以畅春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
空间为例,探究景题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研究发现畅春园
匾额楹联题写历经康、雍、乾三朝,匾联内容的变化体现出园
林功能的更迭,体现出园主不同的审美意趣。畅春园的匾联内
容以状物点景和修身养德类为主,兼有勤政亲贤、宗教祭祀、
祈福祝寿、问道求仙等内容。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手法,
点明所处环境,体现清帝对治世境界、自然境界和神仙境界的
追求,起到了凝练主题和升华意境的作用,是探究清帝造园
思想最直接的载体。根据畅春园楹联匾额解析畅春园的造园意
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畅春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为清代皇家
园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汉岱家山大桥项目主桥检修楼梯悬挂于桥梁底部,与桥梁底部预埋钢板焊接成整体,便于人员进行箱梁内部的检修.本项目检修楼梯上部受限于110 kV高压线、下部受限于府河河道影响,起吊安装作业空间十分有限.本项目根据现有施工条件,制作胎具辅助起吊安装,合理解决有限空间桥梁检修楼梯起吊安装问题,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施工经验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造景意境美主要有地域之美、生态之美、主题之美,情感之美4种类型。运用模仿,抽象、隐喻、象征的手法,将植物造景与意境美相结合,这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意境的感知,意境的时空变化,以及意境的创造等内容,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之意境,分析古典园林之内涵,达到园林意境创作的"情景交融",在有限的园林艺术形象中感受无限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为改善生活及局部小气候环境,岭南人都喜欢在私宅中设置庭院,使庭院与宅居融为一体,着重主人的生活需求和空间的实用性。因其独特的营造手法及受地理、气候和民间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为改善生活及局部小气候环境,岭南人都喜欢在私宅中设置庭院,使庭院与宅居融为一体,着重主人的生活需求和空间的实用性。因其独特的营造手法及受地理、气候和民间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文化逐渐丧失,城市建筑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本文以"本土设计"立意,从空间和意境两个方面对苏州博物馆新馆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全面深刻地传承了后者的风格特点,非常熨贴地嵌入了特定的建筑环境,从而延续了苏州的地域历史文化脉络。苏州博物馆新馆渗透着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创新理念,是一次本土设计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建筑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绝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王维辋川别业营造背景考察,以宋郭忠恕《辋川图》为主要图像依据,并结合诗文描述,采用沉浸式的体验方法对辋川园居空间景境开展分析。揭示了辋川绘画图像背后所传递出的景境营造理念:1)在大尺度的风景空间景境营造上,辋川中反映了以山体为界域的空间序列营造,通过园居的风景感知产生了对于空间的情感体验;2)在小尺度的园居场所景境营造上,与友人社交、抚琴和奉佛是辋川图像中反映的主要园居活动,并且不同的园居活动所依托的空间景境营造不同,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表达。辋川园居包含了诗情、画意、园境三位一体的景境营造语意对后世文人园林绘画和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