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幡竿,为系旗幡之竿,其材质有木、铁或铜等。它主要竖立在寺院中,在旗幡上标出寺名。版引檐,是从屋檐向外伸出的一段木板,用于遮阳及将檐部雨水引向阶外远处,以保护平座与阶基。"跳檐",位于板引檐之下,用来承托的椽子。"阑头木",钉于跳椽之上的木构件,用于固定跳檐,防止移动。  相似文献   

2.
现有屋面与新建屋面防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研究调查总结发现:屋面防水工程渗漏最多的部位在女儿墙内外及屋面檐部。这是因为女儿墙及屋面檐部防水构造设计标准基础错位陈旧,造成施工复杂且难度加大,以及防水材料极易老化。女儿墙及屋面檐部泛水防水构造做法,按《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中的规范做,却常常出现渗漏水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木结构建筑经风吹雨淋容易腐烂,而且又有白蚁蛀蚀坍塌之虞。因此,目前我国唐代以前木结构建筑早已不存。即使唐代遗构,在全国也只存廖廖几处,成了国家级文物。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第196窟是敦煌石窟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唐代窟檐建筑,综合利用多种历史图像材料和空间信息采集手段,对其窟檐建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基本厘清第196窟窟檐百年来历史风貌变迁以及80年来的科学调查历程,校核了第196窟窟檐历次测绘数据,明确了窟檐建筑形制与结构特征,标识出主要构件与改易情况。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平顺县的天台庵正殿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相关专家推断其为唐代遗构。本文通过分析在考察中取得的数据资料,就其物征和用材尺度等方面对建筑物年代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施用于建筑外檐的装修构件,不仅具有避风、遮阳、调节建筑室内温度的功能,也是建筑外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存早期建筑遗构中保存的此类构件很少, 为系统深入研究这些构件的形制和用法带来了一些困难, 但两宋的建筑绘画中保存了相当多当时外檐装修的图像资料,能够补充实物资料的不足。本文即通过对这些图像资料的考察与分析,结合《营造法式》等文献的记载,讨论宋代建筑中常设于建筑外檐,起避风遮阳作用的擗帘竿、 避风?、障日?、引檐四类构件的形制与用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样的建筑外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传统建筑中,平台建筑的平板挂檐上常使用彩绘进行装饰,例如园林别墅中带挂檐的亭、廊以及市肆中的铺面、店堂。平板挂檐彩画多采用“苏画”样式。常见的形式有灰色挂檐彩画、黄线苏画、片金挂檐彩画和金琢墨挂檐彩画。  相似文献   

8.
《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卷五·檐:“其檐自次角补间铺作心,椽头皆生出向外,渐至角梁。若一间生四寸;三间生五寸;五间生七寸。五间以上,约度随宜加减。其角柱之内,檐身亦令微杀向里,不尔恐檐圜尔不直。”这是《法式》关于翼角生出及翼角檐口细部处理的记述,其中没有翼角起翘的规定。翼角起翘,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明显标志。但在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营造算例》中,没有记述到这个技术层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中,记有翼角起翘的规定:“木工口诀中所谓‘翘四’系指仔角梁头部边棱线(即大连檐下皮,第一翘上皮位置)与正身…  相似文献   

9.
王媛 《华中建筑》2009,27(3):243-246
该文从《全唐文》的文献出发对唐代佛寺的布局和建筑装饰做了整理,重点分析以佛殿为中心,钟楼经楼相辅的布局形式,以及基于唐代发达细金和琉璃工艺的建筑椽头、檐下等部位的装饰特点。  相似文献   

10.
辽代佛教盛行,诞生出类型丰富的佛教建筑,现存以密檐砖塔为主。对现存辽代密檐砖塔进行文献梳理、现场测绘以及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选取塔身下皮砖至塔檐上皮砖的高度 H 为研究基准,将其分别与密檐塔塔身平面的相关尺寸,以及立面各组成部分的高度进行数值上的比对形成比值。根据所得数据发现 H 与密檐塔塔身内切圆相关,且密檐塔塔身高和塔檐高存在一定的比值关系,说明辽代密檐砖塔形制具有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辽代典型密檐塔的轮廓演变进行分析,由此也反映出契丹民族在高层建筑营建上的理性思考与审美变化。  相似文献   

11.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 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张十庆的研究,这种 方法也适用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 好的唐代遗构佛光寺东大殿,其复原唐尺约 为29.6 cm。本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佛光 寺东大殿20 08年的实测数据继续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唐尺 =31.46cm的营造尺尺长进行设计和施工, 同时还可能存在一个1/3唐尺的尺度模数。另 外,又因此唐尺尺长作用下本建筑材广刚好 为1唐尺,故本文所推测的设计方案在满足 整数尺法的同时,也是“材分制”设计方法作 用结果的重要例证。文章还深入挖掘了佛光 寺东大殿的建筑技术细节,对认识整数尺法 和材分制的古代建筑设计方法和丰富唐代尺 度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晓峰  陈知行 《中国园林》2022,38(4):127-132
《南风歌》最早记载于中国先秦典籍中,全文蕴含了虞舜歌“南风”以煦育百姓、顺应天时物性而治天下的美好象征。随着《南风歌》的传颂,以该典故为主题问名的建筑景点大量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先考辨了“舜歌南风”典故的历史源流,挖掘其在流传过程中所衍生的文化内涵。继而对以“南风”主题问名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面貌进行爬梳,重点以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南风”主题景点为例,围绕“薰风解愠”和“对时育物”2个角度探析其在园景构筑与文化内涵阐释层面对“南风”主题的表达。结论证明“南风”意象主题景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类重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3.
冷婕  饶敏琪  陈科  冯棣 《室内设计》2020,(6):121-128
旋螺殿是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研 究的重要案例,但其斗栱营造在后来的维修 中发生了较多的改变,这给后续研究带来极 大困扰。本文在2018年旋螺殿与1944年《旋 螺殿》的对比阅读中,着重对斗栱类型和配 置方式、斗栱出跳跳头样式和配置方式两个 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尝试解决了以下三个 问题,旋螺殿斗栱中的替换与改动、原设计 意图及原状  相似文献   

14.
傅敉邦 《华中建筑》2008,26(6):111-113
研究对象是陕西地区古塔文化的区域特征。在对遗存古塔基本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唐、宋、金古塔及其他历史遗存古塔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劭琨  侯艳芳  郭靖 《砖瓦》2021,(3):41-43
瓦当作为建筑屋檐上的一个构件,不仅起到保护木质檐头,防止风雨侵蚀的作用,更是实用性和美学相结合的精致艺术品。瓦当纹饰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展演变,记录着时代的信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16.
以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为研究对象,论述石子地面的三种做法(石子甬路、石子散水、石子海墁),对石子地面做法以及工丈尺销算则例进行分析,并计算讨论了白灰、黄土与石子的用量铺墁关系。梳理石子地面历代审美规律,结合清代档案与遗存、遗址勘察,对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审美旨趣转向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江南元代木构延福寺大殿构架形制中的两处重点问题,从现状重檐与歇山转角做法的存疑入手,提出虽然当今大殿为重檐厦一架形式,但早期原形制应为单檐并保留厦两架做法的推断,阐明了推断的依据,并分析了造成现状形式的成因,总结了延福寺大殿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即大殿作为早期至明代寺庙建筑过渡的重要节点,其形制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建构思维的转变,并仍延续和保留部分早期做法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玄胜旭 《华中建筑》2008,26(6):167-170
清代盛京地区的府、州、县城,基本上都是从明代都司、卫城继承发展的。该文通过《全辽志》、《盛京通志》。等史料的分析,对明清盛京地区府、州、县城的演变进行分析,并对清代该地区府、州、县城的城墙规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两宋园林中方池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12,28(4):73-76
通过考察遗存的宋代文献典籍和宋代绘画,指出方池和直线形的池岸是两宋皇家园林理水的常见形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水手法受到宋代流行的风水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和曲水流觞一样具有悠久的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方池理水在两宋私家造园活动中也非常流行,反映宋人的理学思考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方池欣赏文化.两宋园林中方池的欣赏趣味向外传播,影响了朝鲜半岛的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20.
宁小卓 《中外建筑》2014,(10):44-48
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是我国现存不多的宋至清时期山城防御工事之物质见证与优秀代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然而,800年的悠久历史与时代变迁,不可避免地使这一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了岁月沧桑和衰败残破的面貌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如何能协调好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利益关系,既能有效保护这一遗址,又能充分展示其魅力,发挥其社会价值,构成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现有资料与实地勘察,首先对该遗址的特色与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其次对其本体、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与整治建议,希望能为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的有效保护提供一些思路,为保证其永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