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砖体现了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也是广泛应用于地面铺装的建筑材料,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随着现代材料和工艺的引入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偏差,闽南传统建筑的地面铺装极易被破坏或替换,进而导致历史信息的缺失和工艺做法的消逝,甚至影响了人居环境的品质。文章通过梳理闽南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传统村落的典型案例,结合传统做法,从材料、形式、工艺三个方面归纳传统建筑室内砖地面铺装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期为今后的传统建筑修缮设计、施工和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面工程是构成传统民居不可缺少的部分。基于实地测绘调研分析,将福州传统民居地面工程做法依其铺装材质不同,主要分为三合土地面、斗底砖及粘土砖地面、杉木板地面与石铺地面等几种形式,从地面铺装的材质、应用范围及铺装工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依实际勘查过程地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地面铺装修缮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岛现存德式历史建筑数量众多,质量优秀,具有典型西洋样式特点.室内地面铺装映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室内元素时代特征,蕴含重要历史信息.以青岛现存德式历史建筑室内地面铺装为研究对象,分析风格渊源、材料特性、劣化修复状况,归纳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室内地面铺装适宜修复技术措施,为地方性历史建筑修复导则的建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辽西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论述了该地区民房建筑的建造工艺,并从墙体、地面铺装、土炕、门窗等方面,分析了该建筑的室内装饰风格,探讨了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7~#建筑为例,对需同时满足不发火、防静电、耐磨等功能要求的地坪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基于对材料特性、传统单一功能地面做法、类似地面做法及施工过程中工艺的研究,提出了最适宜的材料配比,最终实现了地坪不发火、防静电、耐磨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砖石地面作为闽南沿海传统建筑最常见的铺装形式,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及营建智慧,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调研闽南沿海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传统村落的典型案例,总结了传统建筑砖石地面铺装类型,归纳了地面铺装形式在空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修缮施工、遗产保护和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透水铺装材料的种类、功能和效益。透水铺装材料是一种新型户外地面铺装材料,与传统铺装材料最大区别在于透水性。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内涵,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广场、停车场等地面铺装,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陶瓷厚板与石材性能的比较、以及对传统架高铺装支架材料和可调节支撑基座的比较,阐明了陶瓷厚板替代石材进行架高铺装的优势及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介绍了陶瓷厚板架高铺装的基本做法和细部做法。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是园林工程中地面铺装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本文主要就近几年来园林工程中铺装应用越来越多,工艺造型图案越来越复杂,结合工作实际经验,简要介绍花岗岩地面铺装施工中质量控制,并对主要的控制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赖世贤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12,(10):147-150
该文首先阐述"对场作"定义,通过对闽南地区几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对场作"建筑的调查研究,详细描述这几个建筑采用对场营造方式的部位与建造手法,并给予对比分析及归类。文章同时进一步论述"对场作"这种营造方式之特点,并从地域文化、社会经济、匠师技艺等方面探讨其历史源起和盛行原因,评价"对场作"营建方式的优点与不足,以期管窥闽南地区多彩而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闽南传统建筑工艺提供最原初资料。  相似文献   

11.
赵红红  阎瑾 《规划师》2005,21(1):25-27
又化遗产保护不仅要重视对名建筑的保护,还要重视对般建筑的保护,要将建筑、民居等有形遗产的保护与反映又化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无形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正式成员。今天,土楼这一传统建筑形式仍然以其丰富的现代内涵给我们许多启示与灵感。在客家土楼遗产保护方面,既要重视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这样,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才能继续保持它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河州白塔寺川古建筑营造与修复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斗栱作为白塔古建独特风貌的典型元素和重要营造特色,有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以及由两攒或多攒穿插组合而成的多种样式,种类达九种之多。作者通过参与白塔木匠的营造活动,对该派系各类斗栱的结构、构造做法、用材比例、营造逻辑、工艺特色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其复杂造型掩盖下的结构关系和构成逻辑,一方面补充、深化了建筑史中的斗栱研究,另一方面对白塔寺川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抢救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四十年的历程。可以说是借助了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春天。为改革开放后的文物建筑保护提供了专业平台和支持。就文物建筑而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全国文物保护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者为文物建筑的研究、规划、设计、维修保护工程贡献了自己的心血。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营造技艺是建筑遗产得到科学保护与修缮的重要前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随着传统营建活动的日趋减少,依靠工匠“口传身授”的营造技艺也开始走向衰落,面临传承断代的威胁。本文选取高平市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民居的营造流程、技艺要点等进行全面的记录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传统工匠营造的民间智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
Traditional garden is a vit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and it is a common concern of the public to protect, inherit and develop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current protection of royal gardens, private gardens in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gardens in different regions, summarized 4 fundamental modes of traditional garden protection, namely protective development mode, developmental protection mode, controlled protection mode, no-protection mod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modes were reviewed, protective development was proposed as a traditional garden protection mode adaptive to actual condition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民居类型文化圈之间的交融,曾催生大量的变异民居。以福建南部为例,闽南官式大厝与闽中干栏民居、闽西土楼民居、外来洋楼民居之间的相互影响,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干栏式官式大厝、土楼化官式大厝、洋楼化官式大厝等民居变体,其中也承载了特色的民间创造经验。这些变异民居作为珍贵的草根遗产,有必要在后续的民居研究与保护工作中给予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结合对文化和文化认同的介绍,从闽南传统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城市的文化方面给予了相关的论述,从而提出应用文化认同的视角来对待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达到一种文化认识上的归属。  相似文献   

19.
束林 《建筑师》2012,(4):76-80
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低技术策略尊重建筑本身的构筑方式,运用最小的改动,适宜的材料与合理的传统营造技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建筑的真实性。同时,传统营造技艺在形态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实体形态及相关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加以保护。本文对低技术策略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探讨,并尝试完成了一些实验性低技术示范模式及其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历史上承担重要建筑修缮的工部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儒家思想和封建体制之下并未衍生出现代文物保护理论和实践。本文围绕清末西学和政治更迭中所衍生的相关机构设置和法律建设,探索国内早期政府层面主导的文物古迹保护事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