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挥发油是药食同源食品的功能成分之一,对挥发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药食同源植物的开发应用。本文综述了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及现代各种分析手段的特点,为建立挥发油质量控制和鉴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相关酶活性,改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促进肝糖元合成、抑制糖异生,增进免疫系统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等多种途径发挥降血糖功能。目前,报道来源于中药的多糖已超过200种,且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植物中分离提纯得到的。随着人们对植物多糖研究的深入,利用其开发制作安全经济的天然类降血糖产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桑叶多糖、南瓜多糖、苦瓜多糖、山药多糖、茶多糖的降血糖功效,并提出了降血糖植物多糖的利用途径,展望了将植物多糖降血糖功效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前景,以期为植物多糖降血糖功效的研究和利用以及天然降血糖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开莹  郑娟  胡露  郭朝万 《食品安全导刊》2022,(29):125-127+180
通过查阅CNKI数据库中近20年相关文献统计有抗疲劳作用研究的药食同源物品,发现其主要成分有多糖、蛋白及肽类、黄酮等,主要作用机制为调节能量代谢、减少代谢产物堆积、提高缺氧耐受力、抗氧化、改善疲劳所致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调节神经系统、增强免疫以及调节内分泌等。中药抗疲劳多靶点特点可被用于开发药食同源类抗疲劳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4.
曹小敏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22,43(23):305-315
柑橘属植物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枳壳、枳实、佛手、枳雀、化橘红和广陈皮是常见的柑橘属药食同源植物制品,含有丰富的类黄酮、香豆素、生物碱、类柠檬苦素和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抗抑郁和止咳化痰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和医药等领域中。这6 种药食同源制品均源自柑橘属植物果实,但各自活性成分组成存在差异,临床功效也不同,目前尚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比较。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它们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以期为柑橘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是人体健康的重大威胁,针对高脂血症人群在症状表现后往往采用西药治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从饮食方面控制高血脂的发病率得到广泛关注。药食两用植物以其多通路、多靶点、毒性弱等优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降血脂食品开发的重点。本文对高脂血症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针对苦荞、苦瓜、决明子、桑叶、荷叶等5种常见药食同源植物降血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药食同源植物降血脂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药食同源植物精油因天然安全性高、抑菌抗氧化特性优良、环境可降解等环保属性,与我国居民对健康养生的传统理念高度契合,也符合国家对经济优质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在介绍药食同源精油种类、保鲜原理、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其在水果、蔬菜、畜禽肉、水产品保鲜中的具体应用现状,为拓宽药食同源精油在各类食品的保鲜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药食同源植物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毒副作用小,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外对药食同源植物的研究从整体疗效的判定深入到了对特定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和构效关系研究。经炮制后,药食同源植物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含量和功效活性都会发生改变。目前,有关炮制对药食同源植物功能成分的含量和功效等影响尚未有系统的总结,实际应用时常根据经验选择炮制方法,缺少理论支撑。因此,本文分析并总结了蒸制、炒制、炙制等多种炮制方法对常见药食同源植物中主要功能成分,如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皂苷、有机酸等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抗氧化能力、免疫活性和改善肠胃功能等功效活性的影响,为合理选择炮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药同源理念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现代研究发现从食药同源植物里提取的多糖成分能够影响肠道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组成,从而发挥调控肠道稳态并改善机体病症的作用。随着植物多糖活性研究的深入,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理论研究利用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及医药产品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基于机体中肠道免疫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可通过保护肠道黏膜、抑制肠道内炎症因子、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发挥修复肠道黏膜、改善肠道炎症、预防肠道肿瘤等多种作用;论述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展望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类多糖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茴香、肉桂、花椒、生姜、姜黄和西红花作为食药两用品种和香辛料,不仅能改善食品的食用品质,还能发挥健康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等领域。本文首先对这6种药食同源香辛料的主要活性成分(如萜类、酚类、苷类等)进行了概括,进一步总结了其主要的功能特性(如抗氧化活性、抗微生物、抗炎镇痛、抗癌、抗抑郁、减肥等),同时重点分析了功能机制(如调节抗氧化平衡系统、破坏微生物细胞完整性、抑制促炎因子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因子、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等),旨在为药食同源香辛料类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药食同源植物因其不良反应小、药用价值高、天然、安全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可以明确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十年来,液质联用(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药食同源植物功的功效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主流技术。本文从LC-MS技术的发展和药食同源植物研究中LC-MS技术应用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近十年来LC-MS技术分析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药食同源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肉及肉制品腐败变质不仅影响销售,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可食用膜是包裹或涂覆在食品表面的一层薄膜,可以搭载功能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阻隔性,抗菌抗氧化等功效,从而延长肉及肉制品的货架期。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可食用膜的主要成分、制备及在肉及肉制品领域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肉及肉制品储藏保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常见药食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实验选用普鲁士兰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光照核黄素一氮蓝四唑(NBT)法和DPPH·(1,1-Diphenyl一2-Picryl-Hydrazyl)法四种常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以蒸馏水、80%乙醇和乙酸乙酯作为样品提取剂,对27种常见的植物原料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别较大,同种植物对不同抗氧化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而同一植物的三种提取物在同一个抗氧化评价指标上也有差距.  相似文献   

13.
健康肉制品更符合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食用菌在功能性多糖、蛋白质和生物活性化合物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改善肉制品营养状况的理想选择。本文综述近几年食用菌作为动物脂肪、动物蛋白质和盐类(食盐、磷酸盐和亚硝酸盐)替代物、风味添加剂和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食用菌在肉制品中应用的发展方向,为健康和“清洁标签”等新型肉制品的研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肉及肉制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会出现食用品质下降、营养功能降低等问题,寻求能够改善肉品品质的绿色健康改良剂具有重要意义和经济价值。碱性氨基酸可以作为NaCl以及NaNO2等传统食品改良剂的替代物,在工业生产与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作者概述了碱性氨基酸对肉品的质构、色泽、嫩度的影响,并着重从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热聚集、凝胶性、氧化稳定性、调控蛋白酶活性等方面阐述了碱性氨基酸对肉品品质的作用机理,为碱性氨基酸在肉品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升级,更加营养、健康和安全的肉制品已经成为肉类工业的热点研究问题。低温慢煮(sous-vide,SV)是将新鲜或稍加工的原料放入真空密封袋中真空包装,后放入恒温水浴锅或低温慢煮机中进行长时间低温煮制的新型加工技术,具有加热温度低、加热均匀等特点,尤其在增加肉制品嫩度、提高多汁性、降低营养物质流失、消除高温蒸煮产生的异味及有害物质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然而,SV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多种因素(如温度、时间、真空度等)的影响,从而对产品的食用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与此同时,如何最大程度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微生物安全性,也已经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影响SV的工艺参数,系统综述SV对肉制品食用品质及货架期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探讨SV加工特性、改善肉制品食用品质、延长货架期和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肉及肉制品中的酪胺是在产酪胺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作用下、适宜条件(25 ℃、pH<7)下产生的一种生物胺。食用酪胺浓度超过阈值的肉制品会引发高血压、偏头痛等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抑制肉和肉制品中酪胺形成和降低其含量的方法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抑制食品中酪胺形成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利用植物活性成分具有的抑菌/抗氧化性可有效地控制酪胺形成,从而降低酪胺在肉制品中的积累。本文介绍了肉及肉制品中酪胺的形成途径、植物活性成分的特性(抑菌性和抗氧化性)及其结构,以及植物提取物控制酪胺形成、抑制其积累的效果。重点综述了植物源活性成分抑制肉制品中酪胺形成的机理,为降低肉制品中生物胺含量、提高肉及肉制品安全性、促进植物源生物活性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肉制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降低糖类,减少脂肪及食盐,添加一些功能因子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功能性肉制品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功能性肉制品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可食用膜在生鲜肉和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无论是在包装领域还是食品保鲜领域,可食用膜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更多形式的可食用膜用于生鲜肉和肉制品保鲜。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功能性可食用膜,但对于这种可食用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果蔬制品上,其在生鲜肉和肉制品上的应用研究比较零散。本文对应用于生鲜肉和肉制品保鲜的功能性可食用膜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类,对其改善生鲜肉和肉制品的品质和货架期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可食用膜与其他保鲜技术联合使用在肉制品保鲜中应用的发展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光谱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重现性好,无需样品制备,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药用菌检测行业。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技术在食药用菌品质检测和安全评定上的重要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分析各种光谱技术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光谱技术在食药用菌检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促进该技术在食药用菌质量控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