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本文以明清北京城东直门、西直门在名号、形制上的特殊之处为问题出发点,试图寻找其存在的直接原因,以及深层次的礼制依据。在梳理明清北京城、元大都城、金中都城、北宋东京城的制度传承关系后,提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瓮城城门制度中"正直之制"的概念:瓮城城门"中门"为"正门",是仪式性的城门,"正门"与"偏门"根据形态上的"曲"、"直"来区别等级。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北京的每一座城门的外侧都设有瓮城,在瓮城的前端设箭楼。内城九门除正阳门的箭楼设有券洞门并在瓮城两侧设闸门,其它八门的箭楼都不设门。现城门已经被拆除了一部分。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先得 《古建园林技术》1985,(8):49-52转59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4.
1969年6月,在修建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中,拆除北京内城西墙北端的西直门城楼及箭楼时,在箭楼台基中意外地发现一座保存良好的砖券洞城门,这就是元大都西城墙和义门瓮城城门。出土的旧瓮城城门券洞结构,是在两座门墩中间起四层砖券。当时正值浩劫之时,所幸保留下了全部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5.
城门     
滨城的城门,在县志上找不到关于她的只言片语。她既没有金陵城门的古老;也没有山西平窑城门的典雅。滨城的这座城门与其它城门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城门不是因墙而修,而是因堤而建。说来也许你不信,修这座城门不是为防别的,完全是有于防水漫“金山寺”的。宽大的防护大堤和雄伟的城门,把1.5平方公里,拥有5万人口的小小县城紧紧地包围着,是座名副其实的“围城”。 淮滨县是1952年新设立的小县,六十年代初曾一度撤销,后不久又恢复了县制,现有人口60万人。现在的淮滨城前身是乌龙集,居淮河岸边,淮水绕城,明末清初这里已是淮河中上游的重要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曾有“平畴遥望树荫浓,夹岸人家图画中,百尺层楼村远近,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居》2012,(10):102-102
有城则必然有门,人们谈起老北京的城门。总会悠悠地吐出一句“内九外七皇城四”.确实。内城分布有九座城门,外城分布有七座城门,可是,皇城真的只有四座城门吗?  相似文献   

7.
子勤 《建筑工人》2006,(1):58-58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各门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音门“西安门”明、清北京之城门(水彩)@张先~~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城门     
~~北京的城门@张先得~~  相似文献   

10.
杨琴 《建筑与环境》2013,(2):135-140
2012年北京中轴线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以往单个建筑或者建筑群落申遗不同.中轴线串联了若干独立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中轴线上的九座城门成为重要的历史节点.在经历了数百年历史更迭和,本文从比较研究中轴线上九座城门的形制等级差别出发,研究“九门”的文物保护和修缮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贾星星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1,37(4):133-138
"花屏"是明清园林中一项独特的造景细节,也是明清园林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大量明清园林的园记、园图等史料的考察,梳理了"花屏"的多样形式、功能和造景手法,并探析了这一造景形式的历史演变、审美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花屏"经过从对西晋石崇"锦步障"和南宋"飞英会"的继承和延续,到明代"花屏"的兴起与流行,再到晚明文人对其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清代"花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历史演变,并阐述其对日韩园林造景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可更加细致地认识明清园林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变,也对古园复原研究、当代植物造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涵 《南方建筑》2014,(2):88-95
本文从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史的学术视角研究了明清商丘古城的防洪御灾体系。通过对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历代水患的梳理,探讨其在防洪御灾上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选址、城墙外形、修筑圆形护城堤、巧筑排水涵洞、筑瓮城等方面。认为商丘古城是中国古城防洪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3.
天安门城楼重油饰彩画修缮按原明清时期的传统彩画制度,外檐梁枋彩画装饰了金龙和玺。和玺彩画为明清彩画等级中最高制度。金龙和玺以金龙为此种彩画的装饰题材。它为沥粉片金加攒退做法。各主要纹路部位的划分安排基本上同龙草和玺彩画,各主要线路均沥粉贴金,各种主要线路都施以晕色。  相似文献   

14.
书斋是传统私家园林中书房、山斋的统称,而其功能又不止于文艺活动。书斋随着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人格和艺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变迁,经历了汉魏六朝在私家园林中无特定选址、唐宋作为宅园的中心,以及明清蜷于园内一隅这3个主要演变阶段。至明清,书斋往往自成一处独立的小院,除了书房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可以独立承载园主人的日常起居、爱好雅嗜等,是明清文人宇宙观日益狭小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张承佑 《古建园林技术》1986,(11):55-60转64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代,后经历大火以及明清两代的多次重建与扩建,天安门已呈现尊贵豪华、庄严雄伟的建筑形象。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在元代已形成基本雏形,明初随着北京城垣的改建,广场南移并加以扩大。天安门和广场见证了中国从元朝到新中国成立几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新的功能需要,天安门城楼和广场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改建,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庄严雄伟面貌。  相似文献   

16.
实地考察位于浙江义乌大元村由晚明清初士绅阶层女性倪仁吉营造的香草园遗址,并结合史料复原其景观原貌及示意平面,发现香草园意匠虽与明清江南士人园林有相似性,但倪仁吉可以自由出入中门,园内主体建筑以她女性化特质强烈的号"凝香"命名,体现出女性对园林空间的主导意识;多用男性士人视野下颇具女性特征的花木造景,植物配色较明清男性在园林中为女性营造的女性空间更多彩,造景植物的选择因她所属士绅阶层而在品赏及情感表达层面有别于平民阶层女性;她的园居生活兼具男性士人情致与女性趣味,具有代表士绅阶层女性园林活动的典型性,且依据园居类型的不同选择或开敞或隐蔽的活动空间,与多被安置在男性所造园林边缘区域内的女性活动空间的遮蔽性相区别。  相似文献   

17.
刘昆朋 《华中建筑》2011,29(6):151-155
该文以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为线索,以福柯的权利空间为基础,从工具理性主义角度来探讨明清北京城城市规划中权利空间的构成,对明清北京城如何构建起有效的权力之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明清同时期的天坛与先农坛坛垣格局进行比 对研究,参考中国古代建筑群规划布局采用的模数设计手法, 综合利用文献、图档、实物、航拍图和测绘图等,得出明洪 武十一年(1378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嘉靖九年(153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民国 三十七年(1948年)及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003年4个历 史时期天坛坛垣格局变迁,并对其因承关系展开分析,研究成 果可为恢复天坛、先农坛坛垣格局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研究北 京其他坛庙坛垣格局、明清北京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理念及保护 北京城市历史景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维  朱育帆 《中国园林》2022,38(10):127-132
北京万牲园作为清末政府尝试社会变革之时的产物,是由新思想引发的本土化变革在物质空间层面的直观体现,也是北京近代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先驱,反映了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传统空间转型中的设计应对方式。通过多种史料考察北京万牲园的建设历程与营造特征,解析其在场所功能转换中体现的空间营造手法与设计理念,以此探讨其物质结果呈现与时代背景、政治观念、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对农事试验场、公园、动物园等外来文化中“文明设施”原型的理解,北京万牲园在建构过程中将“农事试验”作为基底进行风景营造,以传统造园手法容纳了农业研究、科普教育、游憩休闲等多重功能;借由交通系统、车轿游船服务与多样化餐饮场所来建构相对完善的游憩服务系统,将游憩与“民智开通”的社会教育目的融合,奠定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公园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明代科举规制的成熟,使得专门服务于科举的贡院的形制也逐渐统一。据记载到清末全国一共有十七座省级贡院,这些贡院有的是在明代基址上进行修建或重建,有的是重新选址进行营建的。文章在介绍明清贡院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各种古籍文献史料,探寻这些贡院的选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