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王朝一贯重视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作为集大成者的清朝,其保护理念及方法对于今日仍有借鉴意义。本文借助政书、律令、档案等资料,阐述了清朝对帝王陵墓的差异性保护,梳理了保护制度及措施,分析了机构人员及协作方式,并对比古今陵墓保护工作,指出:陵墓保护需要实践积累,不可盲目抛弃古代智慧;应增加陵墓保护中精神层面的引导;应强化国务院在文物保护中的上层协调作用;陵墓保护的最终目的应在于维护国家稳定,提升历史认同感及文化自信力。  相似文献   

2.
宋菁菁 《山西建筑》2005,31(11):142-143
针对有关是否发掘保存尚好的陕西帝王陵寝的争论,本着“文物的‘用’更应该是永久的用”的宗旨,分析了除技术条件外,我国在文化层面上同样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现状,从而阐明了不主张主动开发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遗址的理念出发,论述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释了大遗址概念及其保护规划理念,结合明长城青海大通段的遗址概况,总结了遗址的主要病害类型,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根据现场调研及室内设计的结果,针对其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研究区建立遗址公园的建议,为西北地区明长城的保护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和阐述了郑韩故城城墙遗址公园保护规划设计的背景、范围、区位现状.以及保护规划原则、保护措施及保护展示结构.着重介绍了其主要节点详细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因此保留着大量的文化古迹。开发遗址公园已成为一种保护和利用文化古迹的重要方式。文章从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利用的视角,对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在保护和利用方面现存的问题。文章指出,遗址公园应该采用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方式,充分考虑游客的观赏感受;遗址公园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建设,创造丰富的园内空间,进而持续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7.
8.
曹勇 《山西建筑》2014,(34):26-28
通过对广东部分大遗址保护规划利用模式的研究,分析了遗址保护规划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其中存在的规律及遗址规划利用模式的发展方向,为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闫璐 《安徽建筑》2011,(2):25-26
以十三朝古都西安为例,通过研究及展示西安都城遗址历史文化的厚重性、延续性及整体性,提出"整体式"的保护理念,将西安现存的周、秦、汉唐都城遗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及人文历史资源,不断发掘生态文化内涵,兴建集都城文化、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供给于一身的综合体。探求一种适合大遗址群落的合理保护与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位于城市中心的大遗址不仅面临遗产保护的重任,同时面对遗址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传统“单点保护”模式在快速城市化的冲击下已不能适应遗址“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的要求,西安市在大明宫遗址保护中探索“整体保护、积极利用”的大遗址保护模式,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为城市中心型大遗址保护提供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下马牌是仪式空间内重要的建筑小品,具有很强的标识性,也是行为转换的关键节点。清陵下马牌的设置在明制基础上发生改变,经历明孝陵下马坊、十三陵下马碑、清陵下马牌的转变,形成了完善的形制及功能,且尤以孝陵大红门前下马牌为代表,其显现出较强的空间观念,成为重要的建筑组群设计元素。深入研究下马牌的发展与演变,纵向以清代帝后陵不同建造时间为轴,横向梳理其在平面位置、空间、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化。试图通过以上整理,形成关于下马牌作为重要入口空间标志的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12.
下马牌是仪式空间内重要的建筑小品,具有很强的标识性,也是行为转换的关键节点.清陵下马牌的设置在明制基础上发生改变,经历明孝陵下马坊、十三陵下马碑、清陵下马牌的转变,形成了完善的形制及功能,且尤以孝陵大红门前下马牌为代表,其显现出较强的空间观念,成为重要的建筑组群设计元素.深入研究下马牌的发展与演变,纵向以清代帝后陵不同...  相似文献   

13.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有相同布局位置和功能属性的建筑,试对其建筑原型进行溯源,并理清其发展演化脉络,为陵墓建筑、特别是皇家陵寝的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清朝封爵制的历史沿革,探讨了清代宗亲封爵的途径,分析了清代的王府建筑制度沿革,系统总结了王府建筑各组成部分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清朝皇家园林建设高潮迭起,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推向顶峰。这期间杰出的皇家建筑师—样式雷世家担任样式房掌案,执掌皇家工程建设,留下了众多皇家园林作品。可以说,自康熙中叶雷金玉建畅春园立功被钦命为样式房掌案,到清末雷献彩主持重修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无不凝聚了样式雷世家的心血。结合样式雷世家主持或参与清代皇家园林建设工程的图档、文字材料以及其丰富的园林创作实践,撷要介绍7代样式雷成员主持或参与清代皇家园林建设的情况,揭示他们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皇家园林遗址指存在于大型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及独立小型园林遗址。本文基于对清代皇家园林遗址保护与展示现状及问题分析,针对其特征,从保护和展示的原则、方法、目标出发,提出整体保护与展示思路。通过分析日本奈良头塔遗迹、元箱根石佛群、平城京左京三条二坊宫迹庭园、圆明园含经堂典型国内外案例,得到了保护与展示应以研究为基础,在保护方面应遵循真实性、保存修复前后多种状态信息的原则 , 选择适当保护措施;在展示方面应使用多种展示方式并存的方法、使用适当的设施展现园林环境与要素,以提高公众正确认知遗址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皇家陵寝万年吉地的相度选址历来备受朝廷重视,按照惯例,每任皇帝亲政之初,即拣选若位大臣率领精通地理堪舆司员,为其相度万年吉地。乾隆皇帝的陵寝最终定在东陵的胜水峪,自此以后,每任皇帝的陵址都固定在清东西陵陵区范围内,且按照昭穆次序在两地相建。相度万年吉地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需反复比对每处地点的风水优劣,力求选出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上佳之地。本文即旨在根据查找到的史料,分析还原为乾隆皇帝择定万年吉地这一耗时数年之久的选址过程。  相似文献   

18.
清代皇家陵寝万年吉地的相度选址历来备受朝廷重视,按照惯例,每任皇帝亲政之初,即拣选若位大臣率领精通地理堪舆司员,为其相度万年吉地1)。乾隆皇帝的陵寝最终定在东陵的胜水峪,自此以后,每任皇帝的陵址都固定在清东西陵陵区范围内,且按照昭穆次序在两地相建。相度万年吉地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需反复比对每处地点的风水优劣,力求选出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上佳之地。本文即旨在根据查找到的史料,分析还原为乾隆皇帝择定万年吉地这一耗时数年之久的选址过程。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皇家园林匾额楹联的形式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皇家匾额楹联内容之广,数量之大,形式之多,都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这些成就与历朝皇帝的重视、倡导密切相关,并对全国各地的匾联创作起到示范与促进作用,进而形成名匾佳联异彩纷呈、灿若群星的局面.在现有清宫档案资料基础上,对清代皇家园林匾联形式进行了简要梳理,依其特点分解为3个方面加以阐述,即匾联造型、匾联书法以及匾联用印.  相似文献   

20.
须弥座传入中国后由佛像座用途推广至台基轮廓及小品装饰,历代记载主要关注于须弥座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在清帝陵中台基、下碱、基座等不同位置设有须弥座,并装饰以不同样式,多样的应用为须弥座营造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以清帝陵须弥座的分布、组成及构件为研究对象,参考文献记载,总结其配合组群关系形成而显现的多样性,营造时内部比例、建造方式展现的适应性,关注须弥座上 纹样的变化,探寻其在时间上的流变关系,以及从宏观到微观形成对于清帝陵须弥座营造实践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