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罗东舒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观的建筑规模等角度,通过对罗东舒祠的再认识、再分析,解读了这座明代徽州古祠堂所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以及这种祠堂文化对古祠堂建筑风格的影响,以便使徽州传统祠堂建筑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秋风楼位于山西后土祠正殿后,因藏有汉武帝所作《秋风辞》的碑石而闻名,曾因黄河水涝屡毁屡建,现存秋风楼地理位置优越,建筑在后土祠园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秋风楼与后土祠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人文历史上都休戚相关。文章对后土祠及秋风楼进行实地测绘以及对其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秋风楼建筑特征,并探究了其艺术形式存在的文化、历史及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迪 《山西建筑》2008,34(3):350-351
通过对泰安市蒿里山的生态环境、气象条件、交通及使用状况等问题的分析,对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该区进行设计做了介绍,以充分发挥植物的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和观赏功能,使蒿里山公园成为深受游客和市民喜爱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棠樾村落文化为出发点,研究其伦理内核对祠堂、牌坊的影响.通过对村落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历史介绍,逐步引出清懿堂的建造背景,从空间轴线、建筑立面、位置优势三个方面介绍清懿堂.最后与传统男祠敦本堂在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精神内涵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女祠文化对棠樾村落文化发展的完善与补充,彰显棠樾文化的巅峰魅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八景文化是古人对自然山水、人文意趣的审美感知与文化内涵的集称体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八景文化现象肇始于清乾隆时期,其特殊地理特征下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象的景貌体系均能成为中国边疆八景文化的典型代表。以东天山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坤郡八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八景文化的起源与内涵分析、新疆八景文化之于中国传统八景文化现象的起源与形成,以“坤郡八景”景象空间格局、景象空间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三个圈层的景象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归纳总结出景象游线序列型、景象视线导引型、综合导引型三种景象空间模式,进一步厘清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八景文化其景观空间原真素材成景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八景文化是古人对自然山水、人文意趣的审美感知与文化内涵的集称体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八景文化现象肇始于清乾隆时期,其特殊地理特征下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象的景貌体系均能成为中国边疆八景文化的典型代表。以东天山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坤郡八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八景文化的起源与内涵分析、新疆八景文化之于中国传统八景文化现象的起源与形成,以“坤郡八景”景象空间格局、景象空间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三个圈层的景象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归纳总结出景象游线序列型、景象视线导引型、综合导引型三种景象空间模式,进一步厘清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八景文化其景观空间原真素材成景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权 《山西建筑》2016,(6):119-120
阐述了选煤厂浓缩车间的组成、作用及定位方式,对浓缩池中浓缩机的选型与设置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提高浓缩池煤泥水浓缩沉淀效果的方法,并从循环水池、加药设备、管道等方面,对浓缩车间泵房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水洗选煤厂浓缩车间给水排水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8.
山水环境在晋祠(1)的选址与兴建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步考证了晋祠建祠前的原初山、水环境以及建祠过程中对晋水的利用状况,据此考据晋泽演变过程及晋祠水环境变迁过程。在山水环境影响下晋祠祠区气候条件优势,形成了"山-水-祠-城"空间格局模式,为深入研究晋祠的相地造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鄂东地区的田野调查,分析了"祠居合一"型大屋不同的祠祀空间与形式,通过家谱等文献研究其家族的规模、迁徙和发展状况,进而结合例证分析了明清时期的宗法与户籍等制度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祠居合一"型大屋或居祠并置的形制也广泛存在于其他地区,非移民家族所特有。最后探讨了祠祀空间的形制与仪礼、社会制度等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吉安地区祠堂是江西地区祠堂的代表,目前保存较为完好,是研究江西地域建筑文化的典型范本。该文研究了吉安祠堂的地域性建筑形制,在二者基础上指明了吉安地区祠堂是江西会馆在其他地区传播的祭祀原型。该文所引用的大量图片都是来自于现场建筑测绘的一手资料,在研究中,通过对图纸和尺度的分析论证,结合吉安地域建筑历史文化,得出吉安祠堂的建筑形制样式有大式、中式、小式三种,在向外传播中,吉安祠堂的喜鹊筑巢的门楼样式成为代表性地域建筑样式。传播性视角的切入,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江西会馆建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