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文章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河州白塔寺川传统建筑营造口诀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从中可见几何算法、构架尺度、经验技术、禁忌习俗等丰富的内容,为全方位地了解河州白塔寺川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提供了一个特殊而生动的研究视角,对于保护、拯救这一传承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河州白塔寺川传统建筑营造口诀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从中可见几何算法、构架尺度、经验技术、禁忌习俗等丰富的内容,为全方位地了解河州白塔寺川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提供了一个特殊而生动的研究视角,对于保护、拯救这一传承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河州白塔寺川古建筑营造与修复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斗栱作为白塔古建独特风貌的典型元素和重要营造特色,有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以及由两攒或多攒穿插组合而成的多种样式,种类达九种之多。作者通过参与白塔木匠的营造活动,对该派系各类斗栱的结构、构造做法、用材比例、营造逻辑、工艺特色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其复杂造型掩盖下的结构关系和构成逻辑,一方面补充、深化了建筑史中的斗栱研究,另一方面对白塔寺川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抢救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远离中原的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环境使河州彩画形成了极具地域性的鲜明特色,作者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其艺术特点、类型、绘制工序、绘制技艺以及技艺的现代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方面补充、深化了建筑史中建筑彩画的研究,另一方面对河州传统建筑彩画绘制技艺的抢救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远离中原的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环境使河州彩画形成了极具地域性的鲜明特色,作者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其艺术特点、类型、绘制工序、绘制技艺以及技艺的现代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方面补充、深化了建筑史中建筑彩画的研究,另一方面对河州传统建筑彩画绘制技艺的抢救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明晖 《华中建筑》2010,28(5):191-193
该文通过采用三维立体式教学,以平面讲述、动画演示、透视解剖、实物模型制作的递进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斗栱,认识中国古建筑。  相似文献   

8.
孙博文 《建筑师》2014,(3):82-86
"斗栱"是建筑史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且其称谓与形象俨然已成为中国建筑史乃至民族建筑形式的象征符号。梁思成先生在对《营造法式》的研究及实物考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定名。而笔者近期在江南各省对一些乡土工匠进行了田野方式的口述史调研工作,基于笔者观察到的事实,对"斗栱"的称谓及《营造法式》中的相关表达进行了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9.
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尤以斗栱最为突出。然而,这种地方营造技艺在实践中正面临失传的问题。基于匠师图档与实物遗存进行互参互证,结合匠师访谈进而归纳兰州地区斗栱的构造规律以及营造逻辑。从释名到类型分析,建立兰州地区斗栱营造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构建兰州地区传统建筑营造体系做好积淀。  相似文献   

10.
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尤以斗栱最为突出。然而,这种地方营造技艺在实践中正面临失传的问题。基于匠师图档与实物遗存进行互参互证,结合匠师访谈进而归纳兰州地区斗栱的构造规律以及营造逻辑。从释名到类型分析,建立兰州地区斗栱营造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构建兰州地区传统建筑营造体系做好积淀。  相似文献   

11.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保存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成形态的活化石。在现代建筑思想、建造方式冲击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和类别的视角,梳理 2004-2019 国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地域特点、村落文脉、院落形制、建筑结构、局部构件、技艺本体、匠人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非遗的研究视角及特点,并基于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区域不均、视角单一、缺乏体系、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对未来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会善寺大雄宝殿柱间斗拱为研究对象,结合调研制作了1∶1的足尺模型试件,通过竖向单调加载试验,探讨了斗拱试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传力机理,得到了斗拱竖向承载的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栌斗与头昂、泥道拱交汇处易发生剪切、承载破坏,为斗拱试件的薄弱部位。试验中斗拱试件极限承载力约为383 kN,残余变形约为22.3 mm,展示了斗拱的良好竖向承载和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吴国智 《古建园林技术》1987,(17):34-39转40
广东潮州开元寺天王殿1981~1983年进行落架大修。通过对开元寺进行整体勘察,发现天王殿平面进深与面阔之比与现存唐宋时期建筑部分相差较大。厅堂结构体系与佛光寺相比,二者平面柱网相似,而上部梁架则差异甚大。立面与山门装修做法使位于末间中槽之天王像不致于显露其侧面。天王殿梁架由明、次、稍、尽间以及厦头、转角五种不同形式组成,均为典型的柱梁排架式结构,明、次间屋架几乎全由铰打叠斗代替梁上矮柱。殿内石柱刻联记载了历代营修。最终经过一系列比对和研究,确定了天王殿修缮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永兴  曹文根 《建筑施工》2003,25(5):390-391
仿古拟旧,是寺庙式建筑施工的最大特点,其中,能体现古建特色的斗拱,蕴含着复杂的设计和工艺技术,更是质量控制中的重中这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建筑上装饰油漆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最早的记载为清雍正年间颁行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油作始成定例。近三百年的历史,古建油漆作的工艺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由于新材料的产生与应用,引起部分旧工具和工艺操作的变更。本文将对传统的油漆技术操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介绍分四部分:一、材料与工具;二、底层处理;三、各种地杖的操作技术;四、涂刷饰面。  相似文献   

16.
董来军 《重庆建筑》2011,10(4):41-43
分析了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原因及施工程序,总结出逆作法施工的优缺点,提出了采用逆作法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广东潮州开元寺天王殿1981~1983年进行落架大修。通过对开元寺进行整体勘察,发现天王殿平面进深与面阔之比与现存唐宋时期建筑部分相差较大。厅堂结构体系与佛光寺相比,二者平面柱网相似,而上部梁架则差异甚大。立面与山门装修做法使位于末间中槽之天王像不致于显露其侧面。天王殿梁架由明、次、稍、尽间以及厦头、转角五种不同形式组成,均为典型的柱梁排架式结构,明、次间屋架几乎全由铰打叠斗代替梁上矮柱。殿内石柱刻联记载了历代营修。最终经过一系列比对和研究,确定了天王殿修缮方案。  相似文献   

18.
营造技艺是建筑遗产得到科学保护与修缮的重要前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随着传统营建活动的日趋减少,依靠工匠“口传身授”的营造技艺也开始走向衰落,面临传承断代的威胁。本文选取高平市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民居的营造流程、技艺要点等进行全面的记录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传统工匠营造的民间智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产物。伊斯兰寺院有她独特的传统风格,初起时原属阿拉伯建筑系统。伊斯兰国家建筑大体分为两类,非宗教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礼拜寺院、祠墓尖塔、雕刻纪念物等属于宗教性建筑。本文主要对伊斯兰建筑式样与艺术特征、规模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在人们的信仰下,起到了对建筑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