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清代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作为清代国家典礼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陵寝制度必然是以皇帝陵为最高等级,向下依次等级应为皇后陵、妃园寝、王爷园寝、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各陵寝的建筑规模、布局、建筑式样都要“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1]”来建造。然而,在清陵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了许多自立规制的陵寝实例,特别是自妃园寝等级往下未“循规蹈矩”的陵寝表现的就更为突出。王爷园寝的等级可以超过妃园寝,公主园寝的等级又可以超过阿哥、甚至可以超过王爷园寝的等级;即使是同样身份的陵寝,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此,笔者以怡贤亲王园寝、多罗果恭郡王园寝、端亲王园寝、怀亲王园寝四座园寝为例对王爷园寝的异同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作为清代国家典礼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陵寝制度必然是以皇帝陵为最高等级,向下依次等级应为皇后陵、妃园寝、王爷园寝、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各陵寝的建筑规模、布局、建筑式样都要"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来建造。然而,在清陵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了许多自立规制的陵寝实例,特别是自妃园寝等级往下未"循规蹈矩"的陵寝表现的就更为突出。王爷园寝的等级可  相似文献   

3.
王茹茹 《建筑学报》2022,(S1):143-146
清宗室、公主园寝是清代皇家陵寝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宫是整个墓葬之核心。本文通过对样式雷图档中已辨明的5座宗室、公主园寝地宫的形制分析,并与定陵妃园寝不同等级的地宫相比较,剖析清宗室、公主园寝地宫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4.
清代王爷园寝的墓室讲求布局,追求吉祥的寓意,墓室装饰既有皇家的雍容华贵,又有私家的玲珑精致,别具一格,体现出"事死者,如事生"的思想。清代王爷园寝的石刻遵照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建筑制度,建筑构件用料上乘,雕刻技术精湛,墓室装饰多样,是清史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清代宗室、公主园寝是清代皇家陵寝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寿臧和硕公主园寝样式雷图档研究、分析,还原方案设计过程,尤其对其地宫做法及原因进行探讨,为后续清代宗室、公主园寝建筑营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清东陵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墓群。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营建清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起,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普陀峪定东陵重修工程告竣,历时247年,共建有帝、后、妃陵寝十四座,在陵区周围还建有太子、公主、王爷、保姆等园寝十几座,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陵墓建筑群。  相似文献   

7.
王金峰 《建筑》2003,(6):75-75
清代以康乾盛世完成了封建社会的落日余晖,走过了268年的历史征程,留给我们的除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之外,还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位于保定易县的清西陵在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距北京120公里。清西陵是14座清代皇家陵寝的总称,占地面积800平方公里,葬有4个皇帝(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9个皇后、57个妃嫔、6个公主、王爷、阿哥,共计76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泰陵是清代入关后第三代皇帝雍正的陵墓,雍正是我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对康乾盛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箴  汪江华 《建筑师》2004,(6):92-100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根植于正统儒家礼治思想和“比德山水”的审美理想。在继承和发展明代“陵制与山水相称”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清代皇家陵寝以生生不息、永恒伟大的山川形胜作为创作本体,使建筑人文美与山水自然美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一种隽永、崇高的审美境界。因此,选址也就成了经营和评价陵寝的首要条件。惠陵是清穆宗同治帝的陵寝,建造历时近五年,耗资八百多万两白银,可谓工程浩大。至今,惠陵不仅建筑实物保存完好,同时还有包括“样式雷”图档在内的大量相关工程档案和文献遗存。通过对这些原始工程记录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可以理清惠陵工程选址的具体操作程序,进而揭示出清代皇家陵寝风水选址的实质内容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清关外三陵中的兴京永陵是满清王朝建立者努尔哈赤之祖的陵寝,在清朝帝王陵寝中建造历史较早,地理位置远离中原地区,陵寝规制与建筑形式与中原地区的清东西二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本文将永陵建筑另辟蹊径的按照其建筑材料划分,并由此探寻永陵建造的历史脉络和建造者的独特匠心。  相似文献   

10.
刊首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本期内容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中国建筑史专题”论文;二、“中国营造学社与西南古建筑调查研究专题”组稿文章及与该专题有关的一批珍贵史料(包括书信、老照片等),另有对史料的考证文章。“中国建筑史专题”由4篇文章组成。王其亨先生的《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探讨了《孝陵图样》所反映的孝陵建筑规制及其对明朝陵制的继承、创新,孝陵营建制度对其他皇家工程的影响,并重点阐发了样式雷图档对于研究清代陵寝的重大意义。该文与其上篇(见本刊今年第1期)共同构成对《孝陵图样》这一巨制的完整学术诠释。  相似文献   

11.
郑亲王府作为北京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是北京清代王府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末到民国时期郑王府建筑迅速衰败,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影响,郑亲王府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还保存有部分建筑,本文将从其府主更替、历史沿革、历史地图上的建筑布局变迁及建筑规制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系统整理王府历史资料,初步总结郑亲王府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代帝陵分布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沈阳市,河北省遵化市以及易县四地。入关后的清代皇帝都埋葬在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由于清代帝陵实行了“昭穆制度”,故有东陵和西陵两陵分葬之制。清代共有九位帝王分别葬入了两地的大清皇陵。 研究清代帝陵的资料很多,但是对于本体文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清代石祭台的细节入手,对关内九座清代帝陵进行了梳理,浅淡了笔者对其雕饰纹样的一些看法。由此可见,清代陵寝的高超工艺技艺,反映出了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3.
在距北京125千米的遵化市马兰峪境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清东陵。清东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5处陵寝之一,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以及15位皇后和136位妃嫔。清东陵布局得体,选址科学。整个陵区以孝陵为对称轴,东西相依而建,同时每个陵寝又以自己的神道为中轴线,各种建筑相对而建,这种对称方法使得建筑布局紧凑,气氛肃穆和谐,体现出陵寝设计者的匠心。清东陵建筑规格之高、用料之华美、工艺之精湛为国内外所罕见。其中尤以慈禧陵、孝陵、裕陵最具代表性。始建于同治十二年、在光绪二十一年又进行了重修的慈禧陵,其三殿梁木、门  相似文献   

14.
正一、惠陵妃园寝已做现做活计图概况已做现做活计图(下文简称活计图)是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中的一类。它们作为皇家大型建筑工程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绘制于工程施工期间,再现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形态,用以全面、直观地掌握、协调和汇报工程进度。拙文《样式雷"已做现做活计图"研究》⑴已对清代惠陵活计图及活计单作了简介和分析。在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中,除惠  相似文献   

15.
清代帝陵分布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沈阳市,河北省遵化市以及易县四地。入关后的清代皇帝都埋葬在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由于清代帝陵实行了"昭穆制度",故有东陵和西陵两陵分葬之制。清代共有九位帝王分别葬入了两地的大清皇陵。研究清代帝陵的资料很多,但是对于本体文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清代石祭台的细节入手,对关内九座清代帝陵进行了梳理,浅淡了笔者对其雕饰纹样的一些看法。由此可见,清代陵寝的高超工艺技艺,反映出了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6.
汪江华 《新建筑》2006,(3):122-123
惠陵是清穆宗同治的陵寝。作为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施工组织、工程技术等优秀传统。由于惠陵营建的年代较晚,故建筑实物保存基本完好,更为弥足珍贵的是还有大量的“样式雷”文献、图档遗存,这些都为惠陵作为一个完整的工程个案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通过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国家级重大工程从选址、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察直到验收的全过程,而且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  相似文献   

17.
钦天监在以往被认为是清代皇家天学机构,对其参与皇家营建选址事宜尚无论述。营建首要“相地”,清西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中首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之一,是“三年寻龙,十年定穴”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西陵为例,基于《大清五朝会典》和清代宫廷档案的互相释证,探究钦天监漏刻科在清西陵选址中的具体实践。从皇家机构的视角,弥补对营建中相度环节的忽视,即证明陵寝营建中堪舆文化的存在。为解读文化遗产的历史提供新视角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王府是北京历史文化和风貌的重要载体。然而现存较完好的王府只有少数,孚王府(第二座怡亲王府)便是其中之一,是研究清代王府建筑的宝贵实例。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历史地图对比、现场调研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理清了该王府的历史沿革、原始布局与建筑规制,归纳了其在王府规制演变中的典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钦天监在以往被认为是清代皇家天学机构,对其参与皇家营建选址事宜尚无论述。营建首要“相地”,清西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中首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之一,是“三年寻龙,十年定穴”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西陵为例,基于《大清五朝会典》和清代宫廷档案的互相释证,探究钦天监漏刻科在清西陵选址中的具体实践。从皇家机构的视角,弥补对营建中相度环节的忽视,即证明陵寝营建中堪舆文化的存在。为解读文化遗产的历史提供新视角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汪江华 《建筑师》2014,(1):61-66
惠陵是清穆宗同治的陵寝,是清代晚期皇家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一,至今建筑实物保存基本完好,更重要的是有大量与之相对应的"样式雷"工程图档传世。本文在对惠陵建筑实物调研测绘的基础上,结合与之对应的"样式雷"惠陵工程档案的整理,力图翔实展现惠陵工程完整的规划设计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方法。这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研究,推进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整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