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大殿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历史悠久,是国内现存重要的木构古建筑。保国寺大殿建筑结构形制出于实用的目的,未减柱子,采取加大进深尺度的做法。殿中的柱子全部做成瓜楞形,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大殿前槽横置的三个斗八藻井,是保国寺大殿的精华所在,建筑形制与《营造法式》做法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微山伏羲庙大殿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梁架构造、彩画构图、斗拱形制、装修做法及脊饰特征等内容,总结鲁西南地区明代建筑的营造特色,并与天水伏羲庙大殿、新乐伏羲台大殿等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伏羲庙大殿的共性与地域性营造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微山伏羲庙大殿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梁架构造、彩画构图、斗栱形制、装修做法及脊饰特征等内容,总结鲁西南地区明代建筑的营造特色,并与天水伏羲庙大殿、新乐伏羲台大殿等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伏羲庙大殿的共性与地域性营造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最大的古建筑——玉泉寺大雄宝殿,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迥廓,重檐歇山式屋顶。大殿的结构选用矩形框架加穿斗式的梁架结构形式。大殿的上、下檐补间铺作,运用了下昂挑斡的结构形式,增加了檐出深度而又尽可能少增加高度。大殿的举高与进深之比是1/3多一点。玉泉寺大殿是一座结构特征和宋代建筑的风格特点相似的元代建筑。  相似文献   

5.
提出对撒拉族宗教建筑古唤礼楼的屋顶形式的追问,并梳理古建筑中盔顶形式的来源。根据对撒拉族东迁历史溯源与其本土化的特征分析,推测撒拉族其唤礼楼屋顶为盔顶形式,并通过盔顶建筑的文献查阅论证撒拉族唤礼楼的盔顶特征。根据对循化地区撒拉族古建筑清真寺唤礼楼的大量调研及分析,总结其盔顶形制分为四角重檐与六角重檐两种形制;使用四柱通柱造与六柱通柱造两种建造形式,以期对撒拉族宗教建筑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殿上下檐的结构形式、斗栱铺作数存在差别,反映了形制等级的差异。圣母殿扩大前廊空间采用梁栿抬柱式减柱法,文中分析抬柱式减柱法在后世重檐建筑中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殿上下檐的结构形式、斗拱铺作数存在差别,反映了形制等级的差异.圣母殿扩大前廊空间采用梁栿抬柱式减柱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北海“西天梵境”中的大慈真如宝殿和明长陵被恩殿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保护完好的明代金丝楠木大殿,本文在系统调查两座大殿的建筑形制、建筑构件及细部装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两座大殿的建筑特点以及明早期与明中晚期建筑在建筑形制、细部构造上的异同,为大殿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闫金强  张宇 《建筑创作》2011,(11):242-244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大殿位于四川省芦山县境内,为四川地区少数现存元代木构建筑之一.大殿在柱梁体系与科栱形制等方面,兼具元代殿堂大木结构的时代特点和四川地区古建筑的地域特色,并表现出一些更早时期通行于北方的建筑做法特征,凸显了研究地域古建筑演变谱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莫日根  邢妍  刘昱 《建筑学报》2022,(S2):110-116
以现存及不存的漠南蒙古土默特地区汉藏结合式寺院殿堂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17世纪末蒙古早期汉藏结合式措钦大殿形制的源流进行探究。提出其以席召式及小召式两种形制并行,并非单线发展。其式样源头皆来自与东蒙古有关的青海地区,在外引过程的同时产生内创活动,形成有异于青海地区的同类型殿堂形制,并揭示出影响其发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杨志国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9):76-78转下期
智化寺作为明正统时期的建筑,是研究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典型范例,而智化寺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各殿堂内檐留下的大量的明代早期的建筑彩画,智化寺内现存各殿内檐的明代彩画非常典雅肃穆,是研究明代北方彩画的重要实例。本文将以智化寺建筑梁枋彩画、天花彩画和藏经橱彩画为主要对象,从用色、构图、纹饰、佛教题材等方面,阐释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智化寺作为明正统时期的建筑,是研究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典型范例,而智化寺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各殿堂内檐留下的大量的明代早期的建筑彩画,智化寺内现存各殿内檐的明代彩画非常典雅肃穆,是研究明代北方彩画的重要实例。本文将以智化寺建筑梁枋彩画、天花彩画和藏经橱彩画为主要对象,从用色、构图、纹饰、佛教题材等方面,阐释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存唐代遗构、栄辽建筑实例及对比明清建筑风格分析 归纳仿唐重檐虎殿顶建筑的设计要点。以宁波一寺院设计为案例,从 建筑群规划布局形式到单体平面、立面,大木结构选型设计进行推敲, 未对装饰、小木等细节部分进行讨论。希望从历史建筑分析及前人、 学者的经验理论中汲取知识,整理出符合唐风的纯木构重檐虎殿顶建 筑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京西法海寺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明弘治年间又经修扩建,至今已有五百余年之久。由于年久失修,寺内保护较完整的建筑只剩大雄宝殿和山门殿。山门殿彩画为明代彩画,不点金,属于下五彩。  相似文献   

15.
以韶州府学宫大成殿为例,着重从建筑沿革、建筑型制及尺度分析入手,探讨粤北地区殿堂建筑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大成殿构架中上层檐柱支撑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建筑构造上在檐下采用粤北地区较常见的朵式插栱,总结粤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据史书记载,云居寺山门与天王殿原本为一体,构成古刹的第一座大殿。通过对出土的建筑构件和基座进行实测,以及参考民国初年出版的书籍中保存的原山门照片,完成了云居寺天王殿复原设计。  相似文献   

17.
北海小西天观音殿坐落在北海公园西岸与五龙亭相邻、建于清乾隆年代(约1775年),为四角攒尖重檐方亭。由于大殿破损严重,必须挑顶重修。经过前期勘察,找准破损部位,制定翻修工程中合理的脚手架工程、起重工程施工方案,并具体讲述了各种脚手架的搭设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北海小西天观音殿坐落在北海公园西岸与五龙亭相邻、建于清乾隆年代(约1775年),为四角攒尖重檐方亭。由于大殿破损严重,必须挑顶重修。经过前期勘察,找准破损部位,制定翻修工程中合理的脚手架工程、起重工程施工方案,并具体讲述了各种脚手架的搭设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隆兴寺摩尼殿作为现存具有代表性的北宋早期木构建筑实例,是研究《营造法式》成书前宋辽交界地区建筑营造技术的重要实例。本文从该殿的实测数据入手,通过对隆兴寺摩尼殿抱厦结构的分析,力求对摩尼殿“抱厦”体现的宋辽建筑特点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