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宝珠吉祥草彩画 ,简称吉祥草彩画 ,是清代官式彩画中独具风格特点的一类彩画。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画作用料 (卷五十八 )载述的“烟琢墨西番莲草三宝珠伍墨……”、“西番草三宝珠金琢墨……”及画作用工 (卷七十二 )载述的“金琢墨吉祥草彩画”、“烟琢墨吉祥草彩画”都是指的这类彩画。现存古建筑中 ,如北京故宫午门、沈阳故宫凤凰楼以及福陵、昭陵仍还保存着多处宝珠吉祥草彩画的遗存。从这些彩画遗存情况说明 ,清代早期这类彩画主要用于装饰宫禁城门及帝后陵墓建筑。这类彩画无论纹饰构图、设色都含有浓重的满、蒙民族的艺术特征。尤…  相似文献   

2.
段浩琦  李丽 《城市住宅》2021,28(5):95-100
汇宗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清代皇家寺院.300余年来,汇宗寺历经多次修缮,建筑上保留建寺之初绘制的官式彩画与后期修缮绘制的地方彩画,其中保留现状较完好的地方彩画主要分布在汇宗寺章嘉活佛仓院落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内檐的梁枋上,这些彩画在继承清代官式彩画形式特征基础上,融合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形成独特的艺术特征,是研究内蒙古地方彩画的典型范例.在现场勘察基础上,对汇宗寺章嘉活佛仓建筑内檐彩画的构图、纹饰、色彩3方面艺术特征进行研究,评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我国古建筑彩画发展过程中最为辉煌的时代,寓意清晰、等级分明、画法规范是清代官式彩画的特点。清代官式彩画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氏彩画、宝珠吉祥彩画几大类,雍和宫牌楼彩画是旋子彩画的代表。以清代雍和宫牌楼彩画为例,浅析牌楼的构造和彩画的构图、图案,雍和宫牌楼彩画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其价值,以及牌楼彩画在纹饰、构图、色彩等方面深受儒释道文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伊金霍洛旗郡王府是鄂尔多斯地区仅有的保存完整的蒙古王爷府,是鄂尔多斯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郡王府建筑彩画创新多变,展现了中国古建装饰艺术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对伊金霍洛旗郡王府建筑彩画的实地调研,分析其式样及装饰艺术特征,同时将其与官式彩画以及晋地彩画进行比较,探讨其价值与文化内涵,对清代内蒙古地区蒙古贵族府邸建筑彩画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伊金霍洛旗郡王府是鄂尔多斯地区仅有的保存完整的蒙古王爷府,是鄂尔多斯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郡王府建筑彩画创新多变,展现了中国古建装饰艺术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对伊金霍洛旗郡王府建筑彩画的实地调研,分析其式样及装饰艺术特征,同时将其与官式彩画以及晋地彩画进行比较,探讨其价值与文化内涵,对清代内蒙古地区蒙古贵族府邸建筑彩画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太和门作为紫禁城外朝的正门,在城市中轴线“三朝五门”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太和门建筑彩画在保护木构件的同时,也起着装饰作用,更彰显出建筑的等级和地位。作者就太和门建筑功能及其彩画装饰体系内的等级判定依据进行探讨,分析太和门外檐龙草和玺彩画以及内檐龙和玺彩画之间的等级关系。结合北京皇城中轴线门类建筑内外檐彩画分布的现状进行综合比较,从中发现太和门内外檐彩画等级关系的独特之处,并试图阐释这一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太和门作为紫禁城外朝的正门,在城市中轴线"三朝五门"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太和门建筑彩画在保护木构件的同时,也起着装饰作用,更彰显出建筑的等级和地位.作者就太和门建筑功能及其彩画装饰体系内的等级判定依据进行探讨,分析太和门外檐龙草和玺彩画以及内檐龙和玺彩画之间的等级关系.结合北京皇城中轴线门类建筑内外檐彩画分布的现状进行综合比较,从中发现太和门内外檐彩画等级关系的独特之处,并试图阐释这一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明清官式建筑彩画是北方传统木构建筑特有的装饰形式,历经千年的衍变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彩画艺术体系,具备系统性和规范性。作者通过对官式彩画典型天花题材——莲花水草纹的分析研究,试图梳理构图、色彩、工艺等彩画要素与该纹饰之间的必然联系。分别从以水制火、宇宙苍穹、佛教教义和道教教义等方面探求其文化内涵。并探索纹样背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及科学价值,从中发掘明清官式建筑彩画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椽头彩画是建筑彩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古代建筑的椽头彩画,图案丰富多彩,做法也多种多样。清代椽头彩画分为飞檐椽头(飞头的端面)与老檐椽头(檐椽的端面)彩画。最常见的飞檐椽头彩画一般有五六种;老檐椽头彩画有十余种。但这些图案纹样,由于它们要与不同等级的大木彩画相配运用,大木彩画的等级不同,椽头彩画做法也不同,因此便形成了椽头彩画多种变化的图案。现将清代各种椽头彩画纹样、色彩、做法以及与不同等级大  相似文献   

10.
智化寺作为明正统时期的建筑,是研究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典型范例,而智化寺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各殿堂内檐留下的大量的明代早期的建筑彩画,智化寺内现存各殿内檐的明代彩画非常典雅肃穆,是研究明代北方彩画的重要实例。本文将以智化寺建筑梁枋彩画、天花彩画和藏经橱彩画为主要对象,从用色、构图、纹饰、佛教题材等方面,阐释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旭  何兰 《山西建筑》2012,38(11):241-242
对东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锦州天后宫配殿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研究,分别阐述了过厅檐口木雕与过厅外部斗拱彩画的特点及个性,指出该建筑装饰风格既延续了南方传统天后宫装饰特色,又具有北方清朝末期建筑装饰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寝宫楼位于浚县浮丘山碧霞宫古建筑群中轴线的末端。寝宫楼内檐的彩画,内容丰富,画工精细,既有官式画法,又结合了苏式彩绘的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地方彩画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年久失修,陈旧画面已全部脱胶,彩画颜料层松散浮起。为保护原有彩画,制定了上胶加固,稳定画面颜色,并增添画面保护层的技术措施,有效地保持了彩画的原貌和完整。  相似文献   

13.
蒋博光 《古建园林技术》1988,(18):53-55转56
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的主要特征,彩画的技艺更是历史悠久,其建筑艺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建筑色彩与彩画起源于材料防护和建筑审美双重因素。根据清代圆明园工册所用过及现在所通用的颜料,建筑彩画上近代常用的颜料包括矿物质,植物颜料及无机颜料。  相似文献   

14.
醇亲王府是位于什刹海后海北沿一处保留较完整的清代王府。府邸和花园内保留有不同类型的彩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本文将对彩画现状进行介绍,并结合清代王府建造规制和彩画绘制形式对新旧彩画进行比对及浅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建筑装饰手法的分类方法,对张家口坝下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进行分析,对张家口坝下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在雕刻、绘画、装饰图案、艺术构思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介绍,表明张家口坝下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所包含的装饰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彩画中的某些图案及构图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所创造出来的,与传统彩画风格截然不同的彩画,称为新式彩画或现代建筑彩画。新式彩画不同于传统彩画,主要区别为以设计为主,作品新颖,色调均较浅,风格淡雅,段落线条、花纹图样趋向简练概括。在内容上以素意图案为主,不限于固定部位等。新式彩画的出现,促进发展了彩画艺术,扩展了彩画适用范围,使这一古老的装饰艺术重新展示出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燕尾卡池子是明清彩画中常见的纹饰组合形式。其纹饰题材多样、变化丰富,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本文将现存的此类彩画做归纳、总结,从设置、纹饰、工艺、渊源等角度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坛,建于明嘉靖九年(一五三〇年),清乾隆年间扩充改建。是明清帝王祭祀皇地祗之所。皇祗室是地坛的重要建筑之一。皇祗内檐彩画是清中期的彩画风格,是“和玺彩画”的早期作法。与清代晚期的和玺彩画比较有一些较显著的区别。皇祗室的和玺彩画,在北京地区仅此一处,是研究和玺彩画的形成发展非常重要的史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民居中的吉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涛 《住宅科技》2010,(10):58-62
吉祥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并通过一定的形式构成反映出我们祖先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祝福。吉祥文化在中国古民居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古民居的风水、室内陈设、建筑装饰图案、建筑色彩4个方面阐述中国古民居中的吉祥文化,通过中国古民居中的吉祥文化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江南建筑彩画丰富多彩,流传至今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首推明式彩画。所谓“明式”,是指明代原作或后人在原作基础上修复重绘,以及模仿明代风格和式样的新做彩画。江南明式彩画风格独特,迥异于北方,制作形制自成体系。本文对江南明式彩画的制作工序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