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恩鲍姆在《大学运行模式》中多处论及大学组织结构的松散联合特征及运行过程中的松散联合样态。大学的社会学术系统属性是松散联合的根本原因 ,大学在结构上的松散性、观念上的多元化、制度上的弹性、影响上的弥散性以及管理上的多样性是松散联合的具体体现。松散联合体不利于组织协调 ,但适应性强。由此大学管理应将松散联合作为运行之根基。运用复杂思维 ,坚持多样管理 ,实现平衡管理 ,是遵循大学组织特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具有共同的文化和现实背景,世界各地的大学具有共性;同时,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高等教育系统又存在差别.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扩充高等教育的规模,并且出现了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本文还提出了大学在千年之交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责任和技术带来的冲击,等等,并逐一进行了有关分析.作者认为,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大学教育》2001,(1):58-64
大学具有共同的文化和现实背景,世界各地的大学具有共性;同时,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高等教育系统又存在着差别。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扩充高等教育的规模,并且出现了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本文还提出了大学在千年之交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责任和技术带来的冲击,等等,并逐一进行了有关分析。作者认为,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大学模式一般由大学与社会关系、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适龄人口受教育机会等要素构成。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稳定性、示范性、时代性。稳定性指一种大学模式形成之后,会逐渐成为一种势力强大的传统,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保持自己的特性,顽固地抵抗社会变迁的影响,并且其它新的大学模式的出现难以对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高等教育走地方化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以福建省为个案探讨了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通过借鉴西方六国的先进经验对福建近20年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选择和逆向仿真,以期为合理地制定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校来说,以师生成长和发展为宗旨,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为导引,以校内外的有效沟通为机制,以大力筹措经费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保障,以营造校园文化为大学组织的凝聚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管理特征。本文通过对美国艾伦大学成功的发展历程及其内部管理特征的分析,对此观点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在中世纪晚期,随着欧洲社会的复兴,新兴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在西方社会缺失专门教育机构的背景下,以10世纪的学术复兴为契机,以行会组织为参照,组建大学社团,并最终导致西方大学的逐渐形成和西方学术生活的体制化变革。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赫钦斯是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大学观.他认为,大学是探索学术的社会,是真正的学者的社区,是独立思想或批判的中心.大学负有培养人、发展科学增进知识、批判社会以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理智.现实中的大学陷入了专业主义、孤立主义、反理智主义的困境,大学只有统一于形而上学,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法国政府于2006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就此揭开了该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教育的序幕。法国大学严格遵循《公约》的原则与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采取设置职业型学位专业和开设独立课程一主一辅两种模式组织教学。在继承传统人文学科的学术资源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下,法国大学通过主动寻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为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学术背景多元,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多语言能力兼具的应用型、管理型和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对奥尔特加和赫钦斯著作的理解需要突破以往条块化的解读方式,尽量忠于原著内容及其论述逻辑。奥尔特加和赫钦斯对大学问题有类似的看法,但对何为大学的使命以及如何达成这种使命的主张有本质不同,前者力图恢复大学的文化活力,通过文化传授建立符合时代的核心思想体系,后者强调大学的理智特征,希望通过普通教育构筑共同的知识基础,重建大学的理性秩序。二者的大学思想均带有保守主义的倾向,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彻底性;对其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各自的重心及相互的差异,同时为今日反思大学使命与大学改革等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29-193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扩大招生范围、巩固经费来源渠道和充实教师队伍等招生、投资和管理等体制改革,积极寻求发展机遇.其改革举措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深层次问题更加凸显,如大学自治问题、教师队伍中的"近亲繁殖"现象等.20世纪30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资助、大学社会责任与教师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基金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管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基金会不仅为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参照标准,也为它们提供了政策指导。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与其作为第三部门在美国社会中的独特性质与地位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教师、尖子学生、宽容与理性主义的基调,是美国几所顶尖的特色学院普遍具有的特性。克拉克教授研究的新颖性在于对组织变革的非结构性因素的研究方面,即旨在通过对组织的观念体系或象征系统的分析,以期揭示蕴藏在传统中的组织凝聚力的文化整合根源。本文着重研究的是以普遍参与、情感维系、和优质教学质量为特征的学院模式,旨在为应付随大众化而来危机问题,为多元化时代中重塑精英高等教育提供有用的历史借鉴;本文侧重阐释适用于现时代的精英培养的有效方式,及试图追溯精英教育时代的大学机构的组织传统、信念和变革方向,以期对我国现阶段重塑精英高等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转移财政责任:高等教育管制模式变迁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新公共管理”模式发生了变迁,由政府主导模式转向由政府监督模式。实质。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改革,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而转移财政责任则成为高等教育管制模式变迁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服务的“双重属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的产出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等特征.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具有个人与社会双重受益的特征,这种双重受益的特征决定了高等教育供求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双重性以及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双重性(多元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它,对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者针对张维迎先生《大学的逻辑》一书,提出了若干不同观点:根据当前高校的现实状况,应当首先改革高校管理体制而不是教师人事制度;要破除大学的“官本位”,当务之急不是提高教授的学术水准,而是应提高教授的地位和待遇水准;探索活动应该允许失败,“论功行赏”式不适合于评价高度创造性、探索性工作。高校时下盛行的考核实际上很难考核科研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英国大学与社会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 ,英国大学虽不断以变通的形式来满足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始终未放弃其作为学术殿堂的固有本色。英国大学协调与社会关系的策略是 ,大学追求教学与科研的“高、精、尖” ,通过高质量的学术产出 ,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直接为社会服务” ,更不是简单地唱和“适应社会”的论调。其启示是 ,虽则不同时代会对大学提出种种不同要求 ,但大学应始终坚守其“象牙塔”精神及维护其作为学术组织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均属于高等教育本质、内在和固有的特征,二者贯穿于高等教育历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处于不同的轻重地位;在高等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国际化和民族化既是相冲突的又是相容的;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存在着并不唯一的"趋同"的国际化和民族化发展模式.克拉克·克尔对上述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关系问题的见解和认识对正确处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既有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快速发展 ,又有学科专业的调整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还有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技术的更新与改造。概而言之 ,这是一场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 ,我国大学教育正处在现代化的历程之中。大学教育现代化问题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审视相关论著 ,我们发现 ,很多研究要么失之于抽象学理演绎 ,要么拘泥于个别具体问题的改革 ,少有研究对大学教育现代化做全面、深入的归纳、梳理 ,进而再阐发的工作。近期读了韩延明教授的新著《大学教育现代化》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999年 1 2月版 …  相似文献   

20.
为帮助准大学生获得进入大学的相关信息、机会,并向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提供财政资助方面的帮助,美国教育理事会发起了由众多高等院校和机构参与的“大学是可行的”行动。本文分析了这一行动产生的背景,回顾了它的历史,探讨行动的目标、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该行动的意义与启示。我国要建设和谐的教育就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国情采取相应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