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中 ,根据待解决的地质问题和地震资料的品质确定相应的技术方案最关键。从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众多岩性体的发现 ,到运用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与技术进行快速精确评价 ,最后促成决策层决定进行集束勘探 ,均与高品质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岩石物理特性的基础研究以及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技术等密切相关。钻探结果表明 ,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技术在东方区地层研究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技术与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集束勘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众多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中,根据待解决的地质问题和地震资料的品质确定相应的技术方案最关键。从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众多岩性体的发现,到运用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与技术进行快速精确评价,最后成决策层决定进行集束勘探,均与高品质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岩石物理特性的基础研究以及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技术等密切相关。钻探结果表明,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技术在东方区地层研究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技术动态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3(5):380-381
成功的勘探必须综合运用各学科的信息,而地震解释可以实现这种综合。解释过程中应该利用从钻井、室内研究以及航磁、重力、电磁等测量得到的所有资料,考虑构造、地层、沉积作用、地震振幅分析结果,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岩石物理分析、可视化等技术。毋庸置疑,充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情况,才能发挥地震的潜力,完成合理可信的解释。构造解释已从发现油气圈闭远景区、落实大的构造.,转向寻找地层圈闭。地层解释则分为三步:划分主要沉积单元(层序)、解释特定地质环境(如河道砂体、三角洲等)的地震同相轴、  相似文献   

4.
连续性属性分析理论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地震综合研究的目标也逐步深入到复杂构造的精细解释和储集层研究的定量化上。近几年随着地球物理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球物理学家们又开发出许多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的辅助性软件,不仅减少了综合解释中的经验成分,而且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和效率,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展示了物探技术在今后勘探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实际应用,对连续性属性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关键参数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在多个区块取得了许多应用经验和解释成果,在科研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涟阜地区中古生界地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通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处理及解释措施,有效提高了剖面总体质量,较好地弥补了声波测井资料的不足,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对解释方案进行验证和修改,提高了解释的合理性和构造成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利用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7.
依据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等地球物理资料及野外实测地质剖面、钻井资料等,对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根据区域构造演化以及动力学机制,并结合前人对下扬子区的研究成果,对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的主要构造特征、变形机制及典型构造样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剖面存在两套方向相反的逆冲推覆体系,其变形强度由南北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弱,至中部泰州-安丰一线出现对冲带.剖面上典型的构造样式主要有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负反转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张永华 《石油物探》2004,43(1):49-53
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其解释结果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和平衡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该解释方法在构造复杂的泌阳凹陷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涠西探区新采集处理的PSDM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在地震、钻井成果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属性、地震谱分解、地震波阻抗反演、砂体空间雕刻技术等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在探区海中三维工区识别出了非构造圈闭:流沙港组二段岩性圈闭和涠洲组四段岩性圈闭,并对识别的非构造圈闭进行了储层及含油气性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涠西探区的钻探目标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三维资料综合解释研究技术在永安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程度的日益提高,现有的常规地震资料已经不能适应对地下目标进行更深入研究和精细评价的要求。因此,在地质认识的指导下,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应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永安地区上含油气系统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将层序、沉积、构造等多门学科有机结合,综合分析了这个地区油气聚集成藏的内在规律,总结、归纳了断层识别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结合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谱分解、含油气检测等多种技术,对储层的空间分布、圈闭的含油气性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新发现的一批圈闭进行了优选及综合评价,在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油藏综合解释软件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WS油藏综合解释系统(NEWS系统)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支持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多学科综合解释的油气藏综合解释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网络化分布式并行计算的体系结构,构建了综合解释数据平台和集成化的图形平台.可以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和测试等多学科资料,进行构造、地层、岩性及含油气特征等的研究,预测储层的特性及分布.建立油气藏地质模型。从综合解释数据平台、集成化图形平台、服务性子系统等几方面对NEWS系统进行了介绍;从地震解释、测井解释、层序地层学分析、地震反演和属性分析、储层综合评价及实用工具几方面对NEWS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描述。应用NEWS系统对东海西湖凹陷保傲斜坡中部的平北区带进行了构造、地层和储集体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层序地层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岩性圈闭的识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已发展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除了要求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外,还对现今的各类新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提出挑战。如何能在等时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各项新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进一步验证并划分地震层序边界、准层序组的边界以及各体系域相对应的沉积相带的演化过程,进而落实各体系域中砂体的分布模式,最终落实岩性圈闭,是目前地震综合解释技术最大化应用的体现。通过几个实例来探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资料上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的实际资料,对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地震、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资料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并据此将阿南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划分的8个Ⅲ级层序,4个构造层序(对应于Ⅲ级层序组)。  相似文献   

14.
GeoEast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系统是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一套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本文浅述了GeoEast系统在玉门油田不同区块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认为该系统作为功能齐全的一体化解释平台能较好地解决油气勘探中一些复杂地质问题,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在快捷精确速度建场和多种属性分析方面有着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以桥口地区为例,探讨复杂断块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应用,在搞清研究区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地震相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对桥口复杂断块带进行精细地震资料解释,落实构造及油气分布规律,优选有利目标区,部署滚动开发井位。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的南黄海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厚的海相中-古生界和陆相中-新生界地层,在生成及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构造特征复杂。针对该地区中-古生界地质属性、断裂发育及构造演化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对地震资料的解释,结合区域钻井等资料,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部隆起存在八个地震反射界面和五套地震层序,海相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上、中、下三大构造层,其中上构造层变形复杂,逆冲叠瓦状断裂发育,中、下构造层变形较弱,以宽缓的褶皱构造为主。中部隆起主要发育有逆冲断裂、正断裂和反转断裂,在平面上呈NE,NW和近EW向展布。最后综合中部隆起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油气勘探资料解释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由此诞生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解释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运行在通用微型计算机平会上的、以三维可视化和三维油藏建模为中心的智能化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综合研究软件系统已经萌生。基于系统性研究,本文提出了第三代油气勘探资料解释系统的概念,指出了国产解释系统研制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并对与第三代解释系统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进行了论述,进而对国产解释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正>2002年中国石化提出了"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的新概念,以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为宗旨,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了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室。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室主要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岩石物理、三维高精度、井间、3D VSP、多波多分量地震处理解释方法、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反演与解释、多尺度油藏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综合分析等研究,软件开发与集成、数据库建设及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数据与成果管理等。深入开展三维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井间地震、3D VSP、陆上非一致性时延地震、微地震、多尺度资料联合反演、多资料匹配油藏建模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实用化的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系列,提升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地质勘探发展过程中,对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及解释成果要求更新、更高了。 在地震勘探规模缩减的情况下,需开展精细和准确的研究,并迅速将其引入一些油田的开发中。与利用先进的野外观测方法一样,如在国内、国外和合资公司中开展此类工作,则要求形成与之相应的野外资料的“精确”处理和解释手段。可以发现,在现阶段为完成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首要问题就是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我国的地球物理工作者不仅开始应用本国的高新开发软件(中央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全苏地球  相似文献   

20.
正2002年中国石化提出了"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的新概念,以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为宗旨,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了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室。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室主要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岩石物理、三维高精度、井间、3D VSP、多波多分量地震处理解释方法、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反演与解释、多尺度油藏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综合分析等研究,软件开发与集成、数据库建设及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数据与成果管理等。深入开展三维地震、多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