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工业领域、火电领域作为基础性能源存在,在推动我国社会建设、工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随着清洁能源的出现和应用,部分行业内煤炭资源的使用量减少,但是煤炭仍居于能源结构的主要地位。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社会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如何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率是工业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提高煤炭产品的精度和质量,能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行业、国家对煤炭产品质量越来越高的需求。煤炭洗选加工能有效提高煤炭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为主要加工方法。鉴于煤炭洗选加工方法在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利用率,降低不可再生资源浪费率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在概念概述、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究煤矿煤炭洗选加工技术与方法,以期为行业内从事洗选加工工作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鹤壁矿区概况、煤炭的煤质特征、煤炭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结构、不同煤质的洗选加工工艺等进行分析论证,最后确定矿区煤炭洗选加工原则。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煤炭洗选加工发展的现状以及"十五"期间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特点;我国的煤炭洗选加工虽然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入选率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环保意识差、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煤炭洗选加工以及洁净煤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煤炭是重要的能源类型,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和生产过程中,要把握洗选加工这一关键的环节,提高煤炭资源的生产效益。本文分析了煤炭洗选方法,结合煤炭洗选加工的现状,总结了煤炭洗选加工的策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展望。结合物理选煤、化学选煤、物理化学选煤、微生物选煤等方式,总结了现状,明确选煤厂的规划,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体制,通过提高设备生产水平和煤炭入选水平的方法,加强了对煤炭洗选加工的研究分析,展望未来,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合理运用,目的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把加强煤炭洗选,提高原煤入选比重作为提高煤炭质量、改变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无效运输和燃煤污染物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加快选煤和煤质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满足煤炭生产、建设、销售的需要,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于9月19—21日在苏州召开了全国选煤及煤质技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代表155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尤其是在洁净煤技术中,煤炭洗选加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洗选加工业的地位逐步提高;建设优质高效、质量达标的选煤厂是清洁生产、深化改革、提高选煤厂生产效率的需要,可以大大促进煤炭洗选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煤炭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重要的资源,煤炭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也有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煤炭生产企业发展也愈加迅速,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在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需要煤炭生产企业加强对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其中洗选加工技术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基于此,本文以洗选加工技术作为探究重点,分析该项技术在煤炭生产中如何实现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永城矿区洗块煤及末煤产品市场情况及煤炭洗选加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矿区地理与煤质特点,提出了今后加快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煤炭市场不景气状况,淮南矿业集团将矿井生产与煤质管理集成,煤炭洗选加工与发运销售集成,煤炭供应与用户需求集成,强化了内部集成管理,同时致力于煤炭品质研究,大胆开发新产品,推进了煤炭产品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成立后创办的《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至今已走过30个春秋。这是一本综合性技术刊物,涵盖煤炭洗选加工、煤化工、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质管理、煤炭企业节能和环境保护等内容。30年来,杂志积极宣传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战略决策,传播国内外煤炭加工利用新技术、新设备,介绍和推广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和促进煤炭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乔建超  王建平  盛清涛  申峻  凌开成 《化工进展》2012,31(8):1717-1720,1740
综述了国内外由煤制取芳烃化合物的三种思路:一是通过将煤直接进行液化获取,或者先将煤液化再从产物中获得芳烃化合物;二是先对煤进行溶剂抽提,然后对产物分类加工制取芳烃化合物;三是将煤进行氧化处理来获得高价值的芳烃化合物。分析了由煤制取芳烃化合物的所面临的产物分离困难、污染环境等问题,并指出了今后需要在分离工艺和催化剂以及如何实现煤的定向转化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2.
煤焦油、苯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建国 《煤化工》2005,33(5):16-18
概述了国外煤焦油加工企业的典型发展模式及特点。详细介绍了中国煤焦油加工行业的发展状况:产业集中度低、深加工水平不高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化、大型化、深加工、节能高效化、清洁化和品种多样化是其今后发展方向,指出发展煤焦油加工要合理引导、布局煤焦油加工企业,合理确定工艺路线和产品结构,提高焦油沥青产量。并就宝钢化工煤焦油加工的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水煤浆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云霞 《河北化工》2009,32(7):27-29
水煤浆是代油煤基流体燃料,对煤炭产品的升级、能源结构的优化、节约石油具有重要意义。水煤浆市场广阔,介绍了水煤浆性质、特征、制备工艺技术。燃用水煤浆可避免煤炭直接燃烧,改善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动力煤洗选加工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平煤集团所面临的市场形势, 阐述了公司动力煤洗选加工的必要性, 通过动力煤洗选及优化产品结构, 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煤焦油深加工现状、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的规模、产品方案、加工模式、工艺流程、环保、节能、装备等情况,介绍了我国煤焦油加工技术进展,如焦油蒸馏技术、酚钠盐分解技术、粗蒽制取技术。指出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品种、减少污染是我国煤焦油深加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选煤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在中国选煤发展的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选煤厂的建设和生产情况;目前,我国原煤入选能力和入选原煤量迅速提高,选煤技术明显进步,重点发展了重介质选煤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要求煤炭入选率由目前的32%提高到50%。  相似文献   

17.
1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Coal preparation industry in China started rather late.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1949),there wereonly ten coal preparation plants and coal processed amounted toonly several million tons.Since then,its development is accel-erated roughly in three stages.The first is the starting stage(1949~1980),being alsocalled as the stage of“cleaning coal to ensure steel produc-tion”.In early period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The Centr…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利用选煤厂的粒煤、粉煤、煤泥等,依据生产能力2000万t/a选煤厂的洗选数据和不同粒径煤的煤质数据,结合不同煤炭气化技术对粒度和煤质的要求进行研究。提出采用不同的气化组合方式利用选煤产品,即将碎煤加压气化和粉煤加压气化相结合,利用掺混的粉煤、矸石和煤泥作为化工项目动力站的原料。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气化单元的系列配置和动力站原料分配,可以充分利用选煤产品,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经过分析提出了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煤炭的利用方案、主工艺技术路线选择及调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微细粒技术在洁净煤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煤加工利用对颗粒粒度及其分布的要求,解离度对超纯煤的制备以及煤炭组分工业化分离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微细粒技术在洁净煤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表明煤的粒度及其分布对水煤浆制备及其利用,燃烧等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适合于炼厂制氢的煤气化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荣 《大氮肥》2013,(4):217-220
阐述炼厂煤/焦制氢的必要性以及煤气化技术在制氢项目中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主要煤气化技术,并从气化压力、原料的适应性、产品的适应性、投资和操作费用等不同方面对粉煤气化技术和水煤浆气化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水煤浆气化技术对炼厂制氢项目的影响,分析认为单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炼厂制氢项目较为适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