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入50%米粉的混合面包 日本面包科学会决定研制以50%米粉、50%面粉为原料的“混合面包”,该科学会的研究所正进行基础实验。据称,如果采取比烘烤普通面包更高温度等方法,则即使米粉含量多的话,也可制成受消费者们欢迎的美味面包。日本以往市售的混有米粉的“米面包”,其米粉的最高比率只不过为20%左右,但是很不受欢迎,目前只有混入百分之几左右的米粉的“米面包”。因此,该科学会开始重新研究“米面包”的质地、发酵以及烘烤等一系列工序,研制含米粉率高的“米面包”。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很早以前就有用米粉制作米团、米糕等的习俗,有报告称十年前就有用米粉制造面包的试验研究,但成品与一般的应用小麦面粉制作的面包相比,在味道和质量上都存在问题,所以难以普及和销售。 来自日本《食品工业》的信息,最近日本福岗面包研究所应用海藻糖成功解决了米粉面包质量方面的问题,使得这种新型的面包很快将会出现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3.
米粉面包     
日本冈山木村屋公司试制成功的一种添加米粉的面包,已经投放市场。这种新面包富有弹性,而且老化变硬的时间比普通面包迟。据介绍,由于添加的米粉颗粒非常小,老化时间就比较晚。新面包除了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4.
陈曾三 《食品科学》1984,5(4):31-32
<正>日本的面包制造商新近发明了一种改善面包品质的新方法。用这种新方法制造面包,可以缩短制作时间,而且制成的面包体积增大、表面色泽优美,外形细腻光洁,质地柔软,香味诱人,而且老化时间明显推迟,能保藏较长时间不变硬。日本有一种加入膨化米粉制成的混合面包,这种面包因为  相似文献   

5.
以米粉和高筋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大米面包。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米粉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和加水量对大米面包感官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产大米面包的最佳米粉添加量为50%,谷朊粉添加量15%、加水量85%,其中米粉添加量和谷朊粉添加量是影响大米面包的主要因素。运用该配方制作的大米面包感官评分最高,其体积、组织结构、口感等感官指标都接近于普通面包,并有甜香的大米味。大米面包的开发丰富了现有面包品种,提高了碎米的利用率,降低了普通面包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糜米粉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为开发糜米焙烤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中主要研究了糜米粉添加量(0、10%、20%、30%、40%和50%)对面团的微观结构,面团的拉伸特性,面团的动态流变学特性以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糜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面筋网络出现了断层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糜米粉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探究了糜米粉添加量(0、10%、20%、30%、40%和50%)对面团的微观结构、拉伸特性、动态流变学特性以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糜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面筋网络出现了断层结构。添加糜米粉使得面团的拉伸强度和拉伸距离均呈下降趋势,面团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呈上升趋势。糜米粉的添加明显增加了面包的硬度和咀嚼度,降低了面包的弹性、粘聚性、回复性、比容和感官评分。因此,糜米粉的添加改变了小麦面团的特性和面包的品质,其添加量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米粉制品的创新开发掀起了一个热潮,米粉面包是以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新型食品。对有关米粉面包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进行概述,以期为我国面粉面包的开发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玮  孙爱景  张劲松  刘丽颖 《食品科学》2004,25(Z1):108-111
采用单因素试验,首先向含米粉30%的面包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食用胶、表面活性物质及不同比例的糊化米粉,根据面包比容及内部组织筛选出效果比较好的食用胶进行复配,然后向面包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米粉、糊化米粉及不同种类的复配食用胶,根据面包比容及内部组织确定,米粉面包最佳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添加单甘酯对米粉面包的感官和质构的影响,并考察了添加不同量单甘酯的米粉面包在贮存过程中的感官及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单甘酯可以明显改善米粉面包的感官品质,降低米粉面包的硬度,提高其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同时还能延缓米粉面包在贮藏过程中质构特性的变化,提高其贮藏品质。添加0.5%单甘酯的米粉面包综合品质最佳,且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膨化黑米粉对面包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膨化黑米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探讨添加膨化黑米粉对面粉粉质、面包焙烤品质及面包贮存过程中老化程度影响,以期制作高质量黑米面包。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膨化黑米粉对面团流变性有一定副作用,在不超过8%添加量时影响很小,若超过8%添加量,则性质急剧下降,不适于生产,通过焙烤实验,添加膨化黑米粉可大大改善面包风味,结合储藏实验,在添加量不超过8%情况下面包各理化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以粳米粉为主要原料,研究米粉面包的配方、生产工艺和操作参数,主要探讨了水、食用胶、食盐、白砂糖等在米粉面团中的添加量对面包质量的影响,获得米粉面包合理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藁优2018和小米粉为材料,研究了小米粉对小麦面粉面团流变学特性及淀粉糊化特性影响,并进行了面包实验室制作和质构仪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小米粉添加量的增加,藁优2018面粉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面团拉伸能量、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长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逐渐降低,面团弱化度、淀粉糊化温度逐渐升高,拉伸阻力、拉伸比例和最大拉伸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说明小米粉降低了小麦面团的筋力。结合小米面包质构特性的显著性分析以及小米面包中小米粉最大化的目标得出,在藁优2018小麦面粉中小米粉最佳添加比例为15%,此比例保证了小米面包的感官品质,满足了小米面包的营养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选取米粉为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的谷朊粉的添加量、单甘酯的添加量、水的添加量、白砂糖的添加量、食盐的添加量、酵母的添加量以及黄油的添加量对米粉面包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朊粉的添加量、单甘酯的添加量、水的添加量及黄油的添加量4个因素对米粉面包感官评分的影响比较明显。根据单因素得出的结果,以谷朊粉的添加量、单甘酯的添加量、水的添加量及黄油的添加量4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米粉面包配方,结果表明:米粉面包的最优配方为谷朊粉添加量4%、单甘酯添加量0.3%、水添加量60%、黄油添加量8%。所得米粉面包与普通面包的品质非常接近,而且具有大米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面包在保管中发生的显著变化就是老化,也称“陈化”、“硬化”或“固化”。面包老化后,风味变劣;由软变硬,易掉渣;消化吸收率降低。因此,面包最宜鲜食,最好不超过48小时。美国面包厂生产的面包,第二天发送给超级市场,在那里放置两天,之后,将其没有售完的收回减价30—50%销售,卖不完的用作饲料。据统计,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日本批发面包厂是订货生产、没有返回产品,因此这种损  相似文献   

16.
大米因其蛋白营养价值高,过敏性低而被世界半数以上人口作为主食。大米面包产品的开发不仅能满足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和新产品的开发要求,还能使粮食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大米的深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以香糯一号米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大米粉在糊化预处理条件下添加4种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黄原胶和卡拉胶)对大米面包品质变化的影响规律。大米粉在经预糊化处理条件下制成的大米面包的感官特性及质构特性结果表明,添加0.2%的CMC-Na时制作的大米面包在体积上有明显改善;海藻酸钠对改善大米面包品质无明显改善作用;黄原胶的最适添加量为0.05%,但是容易产生粘牙的问题;添加卡拉胶制作的大米面包存在硬度大的特点,最适浓度为0.25%。  相似文献   

17.
选用玉米粉、木薯粉、大米粉、分别与小麦粉和大豆粉配合,制作了成本低廉、芳香可口、营养丰富的复合面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粉、木薯粉、大米粉添加比例的逐渐增加,所制得复合面包的单位重量体积逐渐减少;相比之下,木薯粉复合面包的体积较大,玉米粉复合面包位中,大米粉复合面包的体积最小。  相似文献   

18.
以面包粉中添加高粱乌米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营养功能型的高粱乌米面包。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配方:以面包粉为基数,高粱乌米粉添加量4%,干酵母粉添加量1%,糖添加量9%,发酵时间1.5h。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面粉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早籼米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发酵性能的影响,全面探讨了米粉面包的配方组成,确定了较适宜的米粉添加量以及改善米粉面包品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配方和和一次发酵工艺制成的米粉面包,比容较大(≥4ml/g),内部组织较为细密均匀,外观及口感均易为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1.面包的生产金额1993年日本的食品工业总产值是23兆6867亿日元。仅比92年增长0.3%。其中面包的产值是1兆165到乙266万日元.比92年增长2.1%.面包产值目1988年起超过1兆日元。日本面包企业的垄断化现象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七家最大的面包制造公司的产值之和占日本面包总产值的50%以上,最大的Y公司的市场占产量.最高产量是1981年的121.1万吨,在此波峰之前缓慢地增长,在其之后略有降低和停滞。可见主食面包的消费量逐渐减少,点心面包和其他面包则稳步增加.3.面包的价格动向日本的面包价格逐年上涨,见表2。1993年日本东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