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哈萨克斯坦Kent矿床伟晶岩中的萤石,已经用复杂的技术研究过。所研究的标本,是6~17cm大的、具有明显条带的、并有立方体-八面体晶习的晶体。从晶体中心到边缘可以分出8个矿物构造带,每一个构造带中的萤石,都可由颜色(浅蓝至深紫)、类质同象杂质的性质和数量,以及某些构造特征值加以区别,以类质同象进入构造的元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产地软玉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软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MgO和CaO,类质同象替代使其还含有少量的FeO,K2O,Na2O和Al2O3等杂质成分.通过对中国各产地软玉晶体化学式的计算及化学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发现其平均化学成分与透闪石的理论值接近,说明了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是透闪石.化学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软玉的产地及品种特征,尤其是Fe2 的类质同象替代使w(FeO)成为区分软玉产地和品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郭守国  张旨  刘学良 《中国宝石》2004,13(1):98-101
刚玉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Al2O3)理论化学成分为:Al占53.2%.O占46.8%。天然刚玉一般均含有一些微量杂质。主要的混人物有Cr^3+、Ti^4+、Fe^3+、Fe^2+、Mn^2+、V^5+等过渡致色离子由铬致红色的称为红宝石,铁、钛致蓝色的称为蓝宝石钒致色的称为变色蓝宝石,其他颜色的刚玉宝石称为艳色蓝宝石。  相似文献   

4.
"樱花玛瑙"是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较新的玛瑙品种,拥有特征的"樱花状"包裹体,常见颜色为无色-粉色。通过手标本观察、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显微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和EDS能谱仪等测试方法分析"樱花玛瑙"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结构和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樱花玛瑙"样品中基质和包裹体的主要矿物组成均为α-石英,且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斜硅石;基质为隐晶质石英,包裹体为显晶质石英。"樱花玛瑙"样品的颜色差异源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粉橘色基质主要是由Mn和Fe元素致色,少部分"樱花玛瑙"中还含有绿色包裹体,其主要是由Fe元素致色。"樱花状"包裹体存在石膏和重晶石颗粒,表明在包裹体形成时,含矿流体富钡(生物钡)和钙,同时可能有含硫酸盐的孔隙水混入,成矿条件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巴西Minas Gerais彩色电气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产自巴西MinasGerais地区、不同颜色的彩色电气石样品进行了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该电气石样品中Al2O3和Na2O的质量分数较高,FeO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且含有一定量的MnO和Cr2O3;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初步证实该样品为锂电气石;结合化学成分与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的分析结果认为,微量元素Fe^2+,Fe^3+,Mn^3+,Ti^4+和Cr^2+是巴西Minas Gerais彩色电气石样品致色的主要因素之一;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显示,该样品在1200~1450cm。范围内存在强的B-O基团致伸缩振动带,含有BO3原子团;其在3000-3750cm。范围内具有H2O和羟基离子致双峰伸缩谱带。比较不同颜色电气石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发现,其光谱频带数及位置与电气石中的类质同象和化学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莫桑比克宝石级艳蓝绿色天河石为研究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环境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对其宝石学特征进行测试与分析。莫桑比克天河石样品主要由钾长石和钠长石两种矿物组成;其中蓝绿色区域主要是钾长石,白色区域主要是钠长石;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的交生在一起;依据近代宝石学颜色成因理论,天河石的颜色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1)Rb和Cs以类质同象替代晶体结构中的K产生色心致色;(2)Pb以类质同象替代晶体结构中的K产生色心致色。通过ICP-MS测试发现莫桑比克天河石中蓝绿色区域和白色区域Rb、Cs、Pb在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推测天河石的致色原因可能是Rb、Cs、Pb中的某一种或者两种元素以类质同象替代天河石晶体结构中的K,从而引起结构缺陷,产生色心而形成蓝绿色。  相似文献   

7.
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是最近出现在市场上的宝石品种,其鲜艳的苹果绿色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采用常规的宝石学研究方法对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进行测试分析,运用电子探针(EPMA)、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红外光谱(IR)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等测试分析方法对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微量元素、振动光谱及呈色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蛋白石,并含有一定量的α-方石英和α-鳞石英。绿色蛋白石的褐黄色围岩风化较严重,主要由蛋白石、针铁矿组成,含有一定量的α-方石英与α-鳞石英,以及少量的磁铁矿、铬铁矿、硬锰矿。X射线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的主要元素为Si,过渡族金属元素主要为Ni和Fe,还有少量的Cr、Cu等元素;围岩主要含有Si,Fe元素,其较蛋白石样品Fe、Mg、Al、Cr、Ca等元素质量分数较高,而Ni、Si等元素稍低。样品测试显示为蛋白石红外光谱,区别于玉髓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明,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主要在400,650nm处有吸收带,在近红外区域可测到其各种形式的水的吸收谱带。绿色蛋白石的致色元素主要为Ni和Fe,Ni是其产生绿色的主要原因,而Fe的存在使其颜色略带黄色调。  相似文献   

8.
红.蓝宝石同属于刚玉矿物.俗有“姊妹石”之称。刚玉纯净时无色,但因过渡元素的类质同象代换,使刚玉宝石色彩多姿,各种颜色均有.其中由铬致红色的称为红宝石,铁、钛致蓝色的称为蓝宝石,其他颜色的刚玉宝石称为“彩色”蓝宝石。  相似文献   

9.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DTG)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LIBS)等分析方法对一种红色砭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XRD分析表明,红色砭石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并含有少量石英和方解石及微量云母、正长石和赤铁矿。SEM结果显示,砭石中的矿物颗粒大多为集合体,粒径大多集中在1~5μm之间,表面光滑程度有所不同。红色砭石在650~850℃范围内出现一个单失重峰,为白云石的分解形成,类质同象或者杂质矿物的存在导致白云石两阶段的分解同步完成。红色砭石的颜色可能与赤铁矿和正长石微晶在砭石中的均匀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昌化明矾石石英地鸡血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宝石学常规手段、偏反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X荧光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昌化明矾石石英地鸡血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发现,该品种鸡血石中的"地"主要由明矾石和石英组成,并含少量的黄铁矿和镜铁矿,不含地开石和高岭石。据其透明度、光泽、硬度等特征应归属于"刚地"鸡血石,但其矿物组成明显不同于其它含有粘土矿物的昌化"刚地"鸡血石。X荧光光谱仪的测试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Sr和Ba,推测其可能含有少量的天青石-重晶石的类质同象系列矿物。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绿色电气石的颜色成因仍存在争议。对赞比亚墨绿色电气石的不同方向和不同颜色区域进行LA-ICP-MS、电子探针以及偏振显微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以Al_2O_3和SiO_2为主,还含有一定量的FeO_T、MnO等杂质,其中Fe和Mn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不同方向以及不同色带区域的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测试结果显示,赞比亚墨绿色电气石的墨绿色由Fe和Mn元素造成。偏光显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色区及不同方向测试结果显示,都存在415,720nm处吸收带,其中415nm处吸收带主要与交换耦合Fe~(3+)—Fe~(3+)离子对的电荷转移、Mn2+的d电子跃迁吸收有关,720nm处吸收带主要与Fe~(2+)—Fe~(3+)离子对间的电荷转移跃迁有关。结果初步认为,赞比亚墨绿色电气石的主要致色成因是Fe和Mn元素致色。  相似文献   

12.
近期,市场上出现一种与高品质绿松石十分相似的翠绿色玛瑙,商业名为"绿松玛瑙"。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对其基本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玛瑙的绿色分布不均,颜色仅存于表面,染色剂呈现由外至内扩散特点;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显示该玛瑙主量元素为Si,含有少量Al、Mg、Na元素及微量Mn、Fe、Cr等元素,样品表面Cr元素含量高于内部;红外吸收光谱与石英的一致,可见有机物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显示α-石英和斜硅石的特征峰;紫外-可见光谱显示267 nm附近的Cr~(6+)的特征吸收带和八面体场中的Cr~(3+)离子d-d跃迁所致的吸收带。该"绿松玛瑙"样品并非商家宣称的天然玛瑙,其绿色是经含Cr染色剂染色所致,根据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规定,应将其定名为玛瑙。  相似文献   

13.
绿松石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纯净状态下呈天蓝色,因常见复杂类质同象而呈现出丰富多变的颜色外观.绿松石颜色成因可由晶体场理论解释,其天蓝色由Cu2+配位八面体的局域对称性及其在晶格中的结构位置决定;Fe3+和V3+的综合作用导致蓝色绿松石中绿色调的出现;Fe3+含量的增多会使得蓝色绿松石向土黄、棕色转变.绿松石中存在氢键较强的羟基(Al-OH)、氢键相对较弱的[Cu(H2O)4]2+和充填在孔隙或微裂隙中的吸附水,其中羟基和结晶水的热损失会对绿松石颜色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而吸附水含量的增加仅对绿松石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产生积极作用.绿松石结构致密性影响着绿松石吸附水的赋存,疏松绿松石吸水前后的色差大于致密绿松石吸水前后的色差.目前针对绿松石颜色分级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理论建模型和规律总结型两类,前者基于CIE 1976 L*a*b*颜色体系,以L*、a*和b*颜色参数为独立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单一色调内的绿松石颜色分成差异性极显著的不同类别,从而根据明度和彩度进行具体级别的描述;后者基于HSB表色体系,实现绿松石颜色空间内的可视化表征,总结绿松石分布规律并结合肉眼观察特征,并以色相分级、明度分级和饱和度分级构成绿松石颜色分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中常见的电气石族矿物为黑电气石-锂电气石、黑电气石-镁电气石、镁电气石-钙镁电气石类质同象系列的成员,黑电气石-锂电气石类质同象系列的成员主要出现于分异型花岗伟晶岩脉中,随着伟晶岩成岩过程交代作用的发展,该系列由黑电气石向锂电气石方向演化。黑电气石-镁电气石、镁电气石-钙镁电气石类质同象系列的成员产于去硅花岗伟晶岩脉中,或产于区域变质岩中,在后者中电气石矿物种属取决于区域变质作用前的原岩成分。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 Cr Cl3 - Al Cl3 、Cr2 (SO4) 3 - Al Cl3 、Cr2 (SO4) 3 - Al2 (SO4) 3 4类铬铝溶液的稳定性、吸光率和耐碱性。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铝铬比范围内 ,Cr3 + 、Al3 + 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 ;首次提出了 Cr- Al异金属配合物形成的取代反应模型 ;并结合配位场理论和价键理论解释了 Cr- Al异金属配合物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期,笔者获得来自辽宁东部宽甸地区的绿色玉石,为研究该样品的宝玉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采用常规的宝石学鉴定方法及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等测试仪器,对其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光谱学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玉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白云母,质量分数达98%以上,具鳞片变晶结构,少量的红色矿物为金红石;Cr3+类质同象替代白云母中的Al3+是该样品产生绿色的主要原因,依据国家珠宝玉石名称的标准,应将该样品定名为云母玉。  相似文献   

17.
对南红玛瑙进行常规宝石学测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旨在总结南红玛瑙的宝石学特征并探索其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南红玛瑙的宝石学性质与玉髓基本一致,但也具有独特之处,其原石和成品均有明显胶质感,放大检查发现红色半透明部分中可见颜色由大量红色点状颗粒组成,而红色不透明部分观察不到红色点状颗粒;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到南红玛瑙中含有大量Si元素,其次为Fe元素及少量K、Ca、Ti、Zn、Cr等元素,因此推测南红玛瑙由Fe3+元素致色,红色半透明部分中红色点状颗粒成分可能为Fe2O3,并且红色鲜艳程度与Fe元素质量分数呈正比;南红玛瑙的红外光谱与玉髓和石英岩的匹配度均很好,因此推断其结构介于隐晶质和显晶质之间,属于石英质向玉髓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破损淀粉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对面粉中的酶很敏感。面粉中的淀粉酶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正常的面粉中含有足够的β-淀粉酶,而α-淀粉酶则不足。在面粉中补充一定量的α-淀粉酶可以改善面制品的质量、表皮颜色、内部结构、同时还能增加馒头体积,因此在馒头品质改良剂中一般都会添加一定量的α-淀粉酶来改善馒头等发酵食品的品质。面粉中,α-  相似文献   

19.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现代测试仪器,对商业名为"金丝玉"的样品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显示"金丝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X射线荧光光谱揭示"金丝玉"中含有Al、Fe、Mg、K、Mn、Na、Ti和P等元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金丝玉"为微米级石英构成的集合体,其红色调可能由Fe的均匀分布导致;能谱分析结果显示"金丝玉"样品含有微量的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表明,Fe主要以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形式赋存在"金丝玉"中,二者的联合作用致使样品呈褐红色调。  相似文献   

20.
对菲律宾吕宋岛独山玉和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进行电子探针、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电子探针结果显示,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斜长石为连续Na-Ca类质同像系列,而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的斜长石主要为钙长石;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为β-黝帘石,而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α-黝帘石更多,两个产地样品中含有的透辉石在主要化学成分上一致。拉曼光谱结果显示,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的拉曼吸收光谱为多种长石的混合图谱,而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只出现了钙长石的特征吸收峰;两个产地样品中含有的黝帘石和透辉石的拉曼谱峰一致,但其形状、峰值大小和位置都有不同。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所含长石的红外光谱与标准红外光谱一致,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因类质同象,红外光谱发生改变;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黝帘石在600~400 cm~(-1)范围的红外光谱谱峰比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数量多,且谱峰更加明显;两个产地样品中透辉石在600~300 cm~(-1)范围内的振动频率相同,在1 100~85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略有不同。通过对其主要矿物组成和谱峰特征的研究,可以为两个产地独山玉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