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强  王煊军 《当代化工》2012,41(5):441-444
复配油酸,二乙醇胺,span80,op-4四种表面活性剂,将其加入到加甲醇柴油混合体系中,制备甲醇柴油微乳液,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与粘度指数法,考察了制备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甲醇含量5种因素对甲醇柴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当m(油酸)/m(二乙醇胺)/m(span80)/m(OP-4)=10∶2∶3∶2时,可增溶甲醇量最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粘度指数最小,50℃恒温前后的粘度变化最小,为稳定性最佳的甲醇柴油微乳液配方,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依次为:甲醇含量制备温度搅拌时间助剂用量搅拌速度。在试验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12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添加甲醇质量分数为5%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甲醇柴油微乳液。  相似文献   

2.
甲醇柴油微乳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微乳化理论和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值)计算方法。根据微乳化理论选择AEO、Spart20、Tween80、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多种配比的甲醇-柴油微乳化燃油,并讨论表面活性剂加入量、甲醇的加入量、柴油的加入量、不同HLB值对微乳柴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EO和油酸与甲醇柴油的制成的微乳液为最理想的而且常温至65℃范围能稳定.其牯度符合燃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从表面张力和内外相密度差两方面来考察乳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Span80为原料的乳化剂,最低表面张力时的HLB值为7~8,乳液的破乳时间为12~26 h,而当乳液内外相密度相等时,其破乳时间为4 h~11 d;以油酸为原料的乳化剂,最低表面张力时的HLB值为3~6,此时破乳时间为2~24 h,而当乳液内外相密度相等时,其破乳时间为3 h~4 d。  相似文献   

4.
选用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和辛酸(OA)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柴油微乳液。体系中加入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0.22mol/L。通过绘制R0-T相变图、研究微乳液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乳化剂配比及不同水与甲醇比例时的相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AOT和OA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柴油微乳液W/O单相区域的面积最大。当温度为30℃,R0值小于22.5时,得到澄清透明的柴油微乳液。对于含有甲醇的体系,当水与甲醇体积比为2∶1时,相图中单相区域的面积最大。R0值小于15.1时,体系能够达到均匀稳定状态。使用AOT和OA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制备澄清透明的柴油微乳液,样品放置64d后未出现分层现象,且仍为澄清透明乳液。  相似文献   

5.
张强强  王煊军 《化学工程》2013,(3):16-19,24
复配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甲醇微乳柴油,通过分析测定不同配方比例下微乳液粒度与运动黏度并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微乳液运动黏度的作用等方法,研究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不同复配比例的条件下,平均粒径31.86—53.91 nm,分布集中对称,黏度指数较小;以叔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微乳液平均粒径22.57 nm,随着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的不断增加,微乳液粒径分布逐渐集中,平均粒径下降,黏度指数减小,稳定性增强;对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影响程度依次为甲醇质量分数>温度>搅拌时间>助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度。  相似文献   

6.
甲醇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比较甲醇和柴油的物化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甲醇作为柴油代用燃料的优劣势,详细综述了在柴油机上燃用甲醇的各种方式,并总结了甲醇乳化燃料的节能环保机理以及燃料配方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甲醇微乳化燃料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绿色有机替代燃料,即以价格低廉的棕榈油、甲醇为主要替代原料,替代部分柴油.以中等碳链脂肪醇为助溶剂,乳化甲醇、棕榈油、柴油混合燃料,配制成W/O微乳液.实验分别考察了棕榈油的增溶作用和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的助溶效果,同时考察了温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植物油的加入使得油与甲醇的互溶性增加,异丁醇的助溶效果最好.助溶剂和温度是影响甲醇/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稳定性的重要凶素.随温度变化,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所需要加入的助溶剂的量不同.CoCl<,2>试纸检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乳液均为W/O类型.  相似文献   

8.
黄艳娥  王兰兰 《河北化工》2006,29(11):12-15
利用微乳化剂Span 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D 08/1021(双烷基氯化铵),助乳化剂正戊醇,自来水制备出了柴油微乳液;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加料方式、搅拌方式等对制备微乳液的影响.结论为温度在30-35℃时制备的微乳液澄清较快,而加料方式以及加料过程中的搅拌对微乳液的制备无影响.对所制备的微乳液样品进行稳定性验证:先混配制得微乳化剂,再将柴油和微乳化剂混合均匀,搅拌一段时间后加入水,再搅拌一段时间后加助乳化剂正戊醇,操作温度控制在30℃,由此制得的柴油微乳液澄清较快,且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9.
高稳定性硅油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丽  李凤艳  赵天波 《应用化工》2011,40(2):266-269,273
以2 000 mPa.s的二甲基硅油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乳化剂配方的选择、硅油乳液制备的条件,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7%,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30 min,搅拌速度800 r/min,乳化水分2次加入,乳化时间分别为10 min和20 min。制备的固含量约为40%的硅油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0.
胡福田  于新 《广东化工》2007,34(9):5-8,43
以某有机酸与碱液反应作为主表面活性剂,副表面活性剂、中长碳链醇作助剂,制备了甲醇—柴油微乳化液,并对其临界分层温度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碱液、副表面活性剂、醇对临界分层温度有显著影响,正丁醇是各种助剂中最好的。复配表面活性剂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能发生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效果。从理论上分析了碱液和醇类在微乳液形成中的作用机理,主表面活性剂与副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以获得价廉、稳定的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作者通过试验研究了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范围,及在此HLB值范围内的最佳柴油、甲醇和水的配比关系。结果表明: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在3.5-4.3之间,并当配比为柴油:甲醇:水=16:3:1时,所生产的复合乳化燃料稳定性及外观最好。  相似文献   

12.
聚醚砜超滤膜乳化法制备乳化柴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均孔径为25 nm的聚醚砜超滤(UF)膜,以去离子水为分散相,以0#柴油为连续相,分别以Tween-20和Span-80为分散相及连续相的乳化剂,采用膜乳化法制备W/O型乳化柴油。UF膜乳化法制备的乳液比传统乳化方法稳定时间提高2~2.5倍,而相同条件下乳化剂用量减少了50%~65%。此外,考察了UF膜法制备乳化柴油过程中的各工艺参数对乳液液滴大小、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高于0.5%,连续相流速在2.0~5.0 m/s范围内,跨膜压差为0.02 MPa时,乳液分散系数α达到0.12~0.3,液滴尺寸为30~65 nm。  相似文献   

13.
乳化柴油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介绍了乳化柴油的节能降污机理,阐述了乳化剂的选择和用量、极性物、掺水率和乳化设备对柴油乳液的影响,对乳化柴油的稳定性、燃烧性能、腐蚀性、节能和环保等性质在应用中的发展进行了概述.认为通过添加少量有机极性物(如乙醇)制成微乳液可以改善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乳液黏度以改善其燃烧性能。并对乳化柴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生物微乳化柴油是今后乳化柴油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甲醇和柴油的分子结构特点,筛选出合适的甲醇燃料助溶剂和助溶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为:采用甲缩醛为助溶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配制的甲醇柴油具有低温稳定性并且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轻柴油标准(GB252-94)。  相似文献   

15.
以高速分散器为乳化设备,0#柴油和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乙醇乳化柴油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类型、HLB值和用量等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油酸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为乳化剂、HLB值为8、乙醇含量小于15%,调整内、外相密度近似相等可提高乳液稳定性,提出密度可以作为配制乙醇乳化柴油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反相乳化和脱除溶剂制备了异戊二烯(PIP)橡胶乳液,研究了乳化剂、油水比、乳化剪切速度和胶体SiO2对异戊橡胶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钾与Span80复配、油水相重量比为1∶1时,经高速剪切均化后得到相对稳定的PIP乳液。而胶体二氧化硅在PIP乳胶粒表面达到吸附饱和,可进一步提高PIP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李小月  李磊 《广州化工》2015,(5):101-103
以煤油为连续相介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电动搅拌器制备了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以50℃和20℃下乳液静置稳定性为考察指标,分别研究了转速、乳化时间、油水体积比、乳化剂含量、复合乳化剂HLB值、单体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乳化条件:转速2000 rpm,乳化时间30 min,油水体积比1.2∶1,乳化剂含量6%,复合乳化剂的HLB值为6.0,单体浓度15%。  相似文献   

18.
游离脂肪酶催化法以其酶催化剂生产成本较低,反应速率较快的优点,成为生物柴油制备的新的关注方向.游离脂肪酶NS81006可以有效催化大豆油甲醇解制备乍物柴油,但其催化活性在反应后期下降,甲醇可能对NS81006催化活性及回用稳定性造成影响.研究了甲醇对NS81006酶活的影响以及不同甲醇添加策略对NS81006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过多甲醇的存在对NS81006酶活产生负而影响;通过减少甲醇添加量和缩短甲醇与NS81006作用时间可有效降低酶活损失,提高NS81006回用稳定性;在优化策略下,NS81006连续使用6个批次,生物柴油得率保持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偏氯乙烯乳液共聚合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固含量偏氯乙烯(VDC)乳液共聚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讨论了VDC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选择方法,得出可以通过乳化试验,沉降试验及乳化过程电导测定试验来选择VDC乳液聚合的乳化剂。聚合实验表明,VDC乳液聚合适宜的乳化剂的HLB值为26-32,并且该乳化剂的乳化过程电导应无上升趋势。此外,对于胶乳中VDC含量及乳液表面张力对放置稳定性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使用相反转法制备双酚A型环氧树脂水基乳液,研究表面活性剂类别及其用量、乳化温度、树脂分子量、溶剂的种类等各种因素对环氧树脂乳液颗粒度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乳化剂类别及其用量对乳液的粒度及其分布影响明显;溶剂对乳液稳定性影响很大,合适的溶剂能提高其稳定性而不合适的溶剂反而使稳定性变差;乳化工艺尤其乳化温度是影响乳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双酚A环氧树脂的分子量越大,采用相反转法制备稳定的环氧乳液越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