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级别不同,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分析、储层构型要素分类及心滩坝内部解剖等多种方法,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由大到小划分为辫状河复合砂体、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及心滩坝内部4种不同级别。营13断块东二段发育4期辫状河复合砂体,可以划分为深切大面积叠置型、浅切小面积叠置型、非下切交错叠置型、非下切层状叠置型以及孤立型共5类辫状河河道砂体储层构型模式。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发育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沉积共5种储层构型要素,而心滩坝由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最重要的顺流增生构型要素构成,其内部储层构型呈现明显的顺流加积特征。 相似文献
2.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多个断陷盆地中,作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内部的构型表征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王官屯油田官195断块孔店组枣Ⅴ油组为例,结合岩心、测井数据和动态资料进行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构型定量表征研究。官195断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要素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构型级次划分方案,确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河口坝内部增生体间夹层的识别标志。以单砂层为研究单位,利用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野外露头实测原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出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定量化表征的预测公式,计算河口坝内部夹层倾角,预测内部增生体的发育规模。单一成因砂体控制的剩余油分布于坝缘部位和河道顶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需根据坝主体的韵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断块油田储层横向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层预测技术在我国东部许多油田的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本文对复杂断块油田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在断块油田的储层横向预测中首先对层位进行精确标定,然后利用地震波在剖面上的振幅、频率、波形特征以及储层的厚度、层速度等变化特征对储层作出横向预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一区一断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地下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综合岩心、测井、试井以及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露头、现代沉积地质知识库为指导,分层次对储层进行解剖。具体步骤包括沉积微相分析、复合砂体内识别单一河道、单一河道内识别点坝、点坝内识别侧积体,最终建立研究区代表性点坝三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5.
7.
8.
9.
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发育频繁,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复杂。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建筑结构要素法,对辫状河三角洲进行了详细剖析,识别出层状砂砾岩、交错层理中砂岩、波状层理细砂岩等6种岩相,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主体和坝缘等4个3级构型单元。早期阶段,河道分岔频繁,河道下切河口坝,形成"河在坝上走"的沉积模式;中期阶段,河道分支由岔口分流向河道侧向决口演变;晚期阶段,河道侧向决口明显增多,主河道侧向侵蚀叠置。根据储层解剖分析,建立了区内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近端—中端—远端构型模式,可为后期剩余油的挖潜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储层内部构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林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4):20-23
针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单元储量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和剩余油分布复杂等问题,对其曲流河沉积主体点坝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曲流河活动河道满岸宽度约为300m,单一曲流带宽度约为2400m,点坝长度约为1430m,点坝砂体内部侧积层斜列式分布,单一侧积体宽度约为200m,侧积层倾角为3°-5°,侧积层间距为50~130m;点坝砂体内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侧积层的位置与注采井射孔井段组合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小断块边底水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江苏油田陈堡、安丰、周宋等复杂小断块边底水砂岩油藏,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隔夹层复杂,在早期开发中都是采取一套井网控制,逐层上返的开发模式,油井投入开发后普遍呈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藏形态、隔夹层分布、边底水能量及油水粘度比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调整策略,转变油藏开发模式,调整层系井网,充分挖掘各类剩余油潜力,大大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红南9块储层具有砂体构造复杂、油水关系复杂、井网不完善、底水锥进快、注水开发效果差等特点。亟需对该区块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储层构造和沉积微相研究,建立了反映油田客观实际的地质模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红南9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层,底水锥进,储层非均质性、井网不完善平面和沉积微相的综合影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在井网控制不住的区域、封闭断层附近以及微构造高点。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K1S1、K1S2-7、J3K1-1、J3K1-7、J3K1-13、J3K1-20和J3K2-1油层。 相似文献
15.
王家岗油田王43断块区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含水高、开发矛盾突出、地质基础薄弱,下一步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工作迫切需要可靠的精细地质模型。针对其断裂系统复杂的油藏地质特点,综合应用多项关键技术,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建立了复杂断块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主要包括:缺乏对比标志的地层对比技术、复杂断块油藏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精细油藏类型划分以及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该研究结果为王43断块后续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尚堡油田G5断块开发较早,并以水驱方式为主.由于大通道已形成,水窜现象极为严重,层内矛盾突出,尽管剩余油储量丰富,但以现有水驱方式注采很难深度挖掘.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对寻找、开采剩余油尤为重要,对高尚堡油田G5断块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首先对研究区背景概况进行详细刻画,并对G5断块的地质特...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断块油藏储层特征,在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开展了百万节点规模的整体数值模拟研究。利用编制的数值模拟前处理接口软件,实现了地质模型到数值模拟模型的保真转换;建立了历史拟合的量化标准,形成了调参约束机制,达到了高精度历史拟合;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后处理软件,对剩余油的定量计算和统计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根据建立的潜力区标准,进行潜力区的定位和精细表征;该方法经在利津油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拉尔盆地高陡断块油藏地层倾角大和需要压裂投产的特点,着重考虑重力作用、人工裂缝等因素,优化了合理井网形式和注水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较大断块适合采用正方形井网部署,可以减缓由于重力作用造成的注入水向低部位水窜、以及由于人工裂缝造成的采油井过早见水;在窄条带状断块以及断层附近可采用灵活井网形式。在注水方式方面,通过机理模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确定窄小断块采用边部注水方式,规模较大断块则采用边部结合点状的注水方式。实施效果表明,所采用的井网形式和注水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永8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永8块为复杂断块油藏,若全部采用直井开发,不但井网密度大、开采时间长,而且直井防砂后产量低,开发效益不明显。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论证认为,出砂的复杂断块油藏适合用水平井开发;水平段应与大断层保持一定的距离且位于正韵律油层的中上部。采用直井和水平井相组合的布井方式,可充分发挥直井钻遇油层层数多和水平井与油层接触面积大、产量高的优势,从而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辛37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辛37断块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采用注水方式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功能解释测井、饱和度测井、吸水剖面测井、动态资料分析以厦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该断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