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任何语言形式都有触发大规模的认知构建活动的潜能,认知过程中伴随着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相互作用,二者密不可分。而视觉化是一种语言表达(概念思维)中的关键成分触发相关场景(形象思维)的认知过程。了解和认识这一认知过程将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翻译,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而诗歌的形象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强,翻译诗歌时掌握视觉化的技巧必不可少。本文以诗歌翻译来浅析视觉化在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下,剖析翻译伦理对译者的规约过程,旨在构建并完善翻译伦理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翻译伦理建构过程涵盖了解构原作、信息转换和建构译作时的三轮概念整合机制,包括四大心智空间网络图,由原作、原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动机、译者背景知识和翻译技能、读者认知模式与阅读喜好、源语与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等元素构成,各元素经过映射与合成,引导和规范翻译伦理模式构建,为翻译伦理的跨学科研究探讨新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3.
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它是语言现象、认知现象,亦是文化现象。在此对英汉隐喻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并就英汉隐喻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从英汉隐喻中发现人类思维的共性和因文化差异等因素而产生的个性,了解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翻译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深入了解翻译能力本身。研究表明,翻译能力主要体现在译者翻译时的心理认识过程中。以译者心理认知状态与过程为基础构建译者心理认知问题表征与解决的模式,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口译教学仍在摸索阶段,教学模式滞后;口译课变为口语化的笔译训练,缺乏理论指导;字词翻译现象突出。因此口译教学要纠正错误认知,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此结合口译教学现状,针对"记不住"、"译不出",分析学生的翻译思维误区,用释意理论回答口译中的问题,并以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译者感知体验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译者的识解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产生翻译不确定性的主要理据。识解方式主要包括详略度、背景知识、视角和突显。详略程度的高低、背景知识的差异、视角的差异和突显焦点不同,译者对原文的识解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翻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折射出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的跨文化翻译,并以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本《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为例,对具体译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入手,对这门学科的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模型理论,讨论了文化模型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意义;对翻译教学指导思想的制定有指导作用;对翻译现象及理论的讲解有辅助作用;对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翻译理论和认识翻译学科的本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同时,认知理论成为语言研究中所广泛研究和普遍接受的理论,强调人们通过对外界事物的直接体验、认识和感知认知对象,并进一步内化为自身语言或信息结构的一部分,最终达到交流、交际或其他的功能目的。在此主要结合语言学中的认知理论,从目的论探讨在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中如何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因对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误译现象,本文从物质文化、生态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剖析造成翻译误译的文化因素,指出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树立文化意识,减少误译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概念转喻理论,探讨转喻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转喻翻译的原则,提出转喻翻译的具体策略.认为翻译是具有转喻性的认知活动,翻译过程中文本的理解和表达皆体现了“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同时指出概念转喻也是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翻译研究纳入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通过对一词多义、隐喻以及文化信息的传译的探讨,揭示翻译过程中的心理认知。关联理论显示出对翻译研究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3.
图式(Schema)即背景知识,它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必须调动大脑中现有的相关图武,在其作用下才能产生理解。本文应用图武理论解析翻译过程,然后针对习语的特点,运用图式理论的观点通过举例的方式对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三种情况进行阐述,论述了图式理论中的认知图式和习语翻译的关系,对英汉习语的翻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人的认知能力、文化差异和语用模糊三方面探讨了歧义产生的主要非语言性因素,着重研究了人类对于隐喻含意和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模式。通过研究,说明歧义是语言表达中的基本现象,对歧义的认知过程的探究,事实上也是对语言认知过程普遍规律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翻译症主要指译文对原文的过度依赖而表现出的不地道、不规范现象。从关联视角审视该现象,可以发现,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表达都有可能产生翻译症。  相似文献   

16.
翻译症主要指译文对原文的过度依赖而表现出的不地道、不规范现象。从关联视角审视该现象,可以发现,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表达都有可能产生翻译症。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可分为翻译结果和翻译过程的研究。要了解翻译本质 ,必须研究翻译活动的过程。对英汉译者思维差异及其翻译过程的剖析 ,可使译者不仅注意加强本族语的深造 ,而且还要对两种相互转换的语言进行宏观文体、语言结构、语义系统以及文化历史方面的对比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克服翻译过程中思维差异的负干扰。翻译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译者进行思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翻译研究可分为翻译结果和翻译过程的研究。要了解翻译本质,必须研究翻译活动的过程。对英汉译者思维差异及其翻译过程的剖析,可使译者不仅注意加强本族语的深造,而且还要对两种相互转换的语言进行宏观文体、语言结构、语义系统以及文化历史方面的对比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克服翻译过程中思维差异的负干扰。翻译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译者进行思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认知翻译模式沿袭了神经网络中的激活扩散模式,集翻译策略与具体的翻译战术为一体。认知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包括与译出语表达习惯相适应的关联理论、与译入语表达习惯相吻合的顺应理论。前者适用于翻译过程,后者适用于翻译结果。认知框架下最具代表性的翻译方法为归化和异化。归化即译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认知该语种所限定的语境下衍生的各种思想和感情,并顺应译入语的表达方式生成译本。异化则是译者从作者出发解读相关思想和感情,保留译出语的表达特色。金融领域的英汉翻译涉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是认知的结果,因此可将认知翻译模式运用其中。  相似文献   

20.
汉英句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意合"和"形合",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汉句英译的错误凸显在句式的等值对译及词汇的等值对译。分析可见:学生忽视了翻译是双语语符的转换,更是思维的转换。因此必须加强汉英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对比和阶段性地深化学生的词汇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