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显微热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POM)对系列侧向氟取代双烷基环己基联苯类液晶的介晶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有介晶性。在液晶态可观察到部分单体的近晶C相(SC)、近晶B相(SB)、近晶A相(SA)和所有单体向列相的典型织构。与相应的4,4′-双-(烷基环己基)联苯类液晶相比,引入侧向氟取代基以后近晶相温度区间明显减小,向列相温度区间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模式聚合物网络稳定的胆甾相液晶显示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才勇  王庆兵 《液晶与显示》1997,12(4):264-270
采用由胆甾相液晶(Δε>0)和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交联的双丙烯酸酯类单体组成的混合物,在加电压的状态下用紫外光固化制成的聚合物网络稳定的胆甾相液晶显示器件,可实现零电场的焦锥织构(F态)散射态和加电场的垂直排列(H态)透明态的转变。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单体含量、手性剂含量、UV光强等对器件电光特性的影响,用SEM研究了聚合后的网络形貌。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聚合物网络胆甾液晶显示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胆甾液晶材料中掺入少量的聚丙烯类单体材料制作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网络胆的液晶显示器。相对于传统的PDLC器件,这种新型显示器可以进行反模式显示,零电场时呈透明态,加电场呈散射态.而且还具有非常宽阔的视角特性。文中报道了器件的制作方法以及聚合物网络对器件电光特性的影响,并且对该器件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含环己基(苯基)四环酯类液晶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岚  高仁孝  冯凯 《液晶与显示》2006,21(5):418-423
报道了4个系列10余种含环己基(苯基)四环酯类液晶单体的热性能和光电性能参数,并利用成熟的PCH基础配方研究了环己烷酯类在混晶配制时的添加性能,首次报道了此类混晶的饱和电压、阈值电压、双折射数据。所合成化合物都使基础配方介晶相温度范围增宽30.78℃,证明此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混配过程的工作温度范围调节,是宽温混晶的优良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利用液晶的自组装和刺激响应特性,实现近晶相液晶多层级超结构的灵活构筑、动态操控和多功能应用对于激发更多前沿的创新性功能器件并推动液晶超结构的实用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近晶相液晶超结构的生长制备、多元外界刺激对缺陷结构的调制方法和动态调控规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探究了图案化取向场和旋涂条件对近晶相液晶拓扑超结构的形态与大小的操控;然后,验证了焦锥畴超结构的微透镜成像功能,并通过材料复合优化和引入聚合物稳定策略,实现了正方焦锥畴阵列在35℃下(向列相)的电刺激动态调控性能;最后,研究了手性、光场和热场对双相态液晶超结构带来的多维度调控。本研究充分利用光取向场、聚合物网络、电场、手性、光场等多元外场刺激,实现了对近晶相液晶多层级超结构的多维度调控。  相似文献   

6.
苯并菲类盘状液晶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善扭曲向列相(TN)型液晶显示的视角差的现象,合成了一种具有苯并菲结构的盘状液晶单体,并以该盘状液晶单体为材料制备了简易的光学补偿膜片。以4-氯丁醇乙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邻苯二甲醚为原料,通过七步反应以较高收率合成了一种具有苯并菲结构的盘状液晶单体。通过核磁共振(NMR)和元素分析(EA)确认了分子结构的正确性;利用偏光显微镜(POM)、预倾角测试仪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其液晶参数进行测定,并以该苯并菲单体为材料通过基板处理、摩擦配向、涂布等过程制备了光学补偿膜片。实验表明,该苯并菲盘状液晶单体具有负的光学各向异性值(Δn=-0.060 8)、较宽的向列相温宽(54.6~166.4℃),所制得的简易光学补偿膜片具有一定的补偿效果(R_(th)=137nm)。该苯并菲类盘状液晶化合物可以作为光学补偿膜材料使用,且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Ba2-xSrxTiSi2O8为主晶相,制备透明微晶玻璃,测试了材料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以晶粒定向微晶玻璃基片制作了声表面波(SAW)滤波器,测试了器件的性能参数,分析了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材料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显微热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POM)对系列侧向邻二氟取代联苯类液晶的介晶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具高清亮点(119~171℃)及较宽的液晶相温度范围(53~108℃)。在液晶态可观察到部分单体的近晶A相(SA)和所有单体向列相的典型织构。讨论了末端基团对液晶性的影响,发现末端基团的增长会导致液晶的熔点、清亮点的下降及近晶相温度范围的增加。液晶相区间随端基的变化呈现出交替升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积技术制备了AgTCNQ薄膜,并进行了红外、紫外光谱表征.利用微电子工艺制备了基于AgTCNQ薄膜的有机双稳态器件.研究发现,Ti/AgTCNQ/Au双稳态器件具有可逆、可重复的开关存储特性.将器件从初始的高阻态转变为低阻态的正向开关阈值电压为3.8~5V,将低阻态转变为高阻态的负向阈值电压仅为-3.5~-4.4V,与通常的CuTCNQ器件相比较小.这种基于AgTCNQ交叉结构的有机双稳态器件可应用于非易失性有机存储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积技术制备了AgTCNQ薄膜,并进行了红外、紫外光谱表征.利用微电子工艺制备了基于AgTCNQ薄膜的有机双稳态器件.研究发现,Ti/AgTCNQ/Au双稳态器件具有可逆、可重复的开关存储特性.将器件从初始的高阻态转变为低阻态的正向开关阈值电压为3.8~5V,将低阻态转变为高阻态的负向阈值电压仅为-3.5~-4.4V,与通常的CuTCNQ器件相比较小.这种基于AgTCNQ交叉结构的有机双稳态器件可应用于非易失性有机存储器.  相似文献   

11.
A series of low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fast response chiral smectic C (SmC*) liquid crystals i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 phase transition behaviors and electro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reported values. The ferroelectric phase of the liquid crystals i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y, wide‐angle X‐ray scattering (WAXS), and electrooptical measurements. The wide SmC* phase is achieved via the induction of achiral trisiloxane and a chiral methyl‐lateral substituent onto the terminuses of the molecules. The optimized packing arrangement model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exceptionally high apparent tilt angles (≈41°) and smectic layer spacing observed using WAXS. A fast response time of 0.3 ms in an electric field of 10 V µm?1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use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s for field‐sequential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FSCLCDs). An FSCLCD sample cell is fabricated using the synthesized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via a red (R), green (G), and blue (B) backlight. A color‐frame frequency of more than 500 Hz (i.e., a frame frequency more than 166 Hz) is achieved. As a single materi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 the synthesized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 show great performances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聚合物稳定的双稳态胆甾液晶显示单元样品的制备过程,用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等仪器研究了液晶的光谱特性和聚合物网络织构,分析了预聚物配比、聚合物浓度、聚合温度等工艺制备条件对双稳态胆甾液晶显示单元反射光谱的影响以及温度对聚合物网络织构的影响。寻找最佳工艺制备条件,以获得宽光谱反射范围和高对比度的双稳态显示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聚合物稳定的双稳态胆甾液晶显示单元样品的制备过程,用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等仪器研究了液晶的光谱特性和聚合物网络织构,分析了预聚物配比、聚合物浓度、聚合温度等工艺制备条件对双稳态胆甾液晶显示单元反射光谱的影响以及温度对聚合物网络织构的影响。寻找最佳工艺制备条件,以获得宽光谱反射范围和高对比度的双稳态显示器。  相似文献   

14.
We propose an optical waveguide device with a bistable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as the core. The liquid crystal electrooptic effect device induces a double-refraction phenomenon and the associated optical beamsteering provides a very simple 1×N optical switch. Beamsteering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and characterized. It exhibits very large angles (φ=40-60 for respective wavelengths λ=0.850-0.632 μm). In the same way, we propose a design that includes polymer integrated lenses for a compact devic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outputs  相似文献   

15.
PDLC膜的电光特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对面/共面两用电极,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样品,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液晶微滴形态,在不加电场的关态测试雾度,在施加电场的开态测试透光率随电压变化的电光特性。实验测得雾度约为H=93%,对面电板电场下透光率最大约为T=84%,共面电极电场下透光率最大约为T=82%。对PDLC膜电光特性给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黄子强 《现代显示》2009,20(6):11-15
介绍双稳态显示器件的原理、开展双稳态显示技术的意义和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现有比较成熟的几种双稳态显示器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特性、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以液晶材料为核心的双稳态器件、基于光干涉与机械双稳态机构的iMod显示器件、基于电泳现象的零电场双稳态E-ink显示器件。由于双稳态发展历史已经很长,本篇综述的宗旨不在于介绍最新的发展状况,而在于为提供双稳态显示器件较为完整的创造思想和方法。在液晶显示单元双稳态化的基础上.作者提出OLED阵列、FED阵列的双稳态结构的原理与技术途径。提出通过现有技术的组合,实现显示器件双稳态化的大屏幕显示器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平板显示中的双稳态技术:现状与进展(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子强 《现代显示》2009,20(4):5-10
介绍双稳态显示器件的原理、开展双稳态显示技术的意义和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现有比较成熟的几种双稳态显示器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特性、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以液晶材料为核心的双稳态器件、基于光干涉与机械双稳态机构的iMod显示器件、基于电泳现象的零电场双稳态E-ink显示器件。由于双稳态发展历史已经很久,本篇综述的宗旨不在于介绍最新的发展状况.而在于为提供双稳态显示器件较为完整的创造思想和方法。在液晶显示单元双稳态化的基础上,作者提出OLED阵列、FED阵列的双稳态结构的原理与技术途径。提出通过现有技术的组合。实现显示器件双稳态化的大屏幕显示器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平板显示中的双稳态技术:现状与进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子强 《现代显示》2009,20(5):5-10
介绍双稳态显示器件的原理,推广双稳态显示技术的意义和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现有比较成熟的几种双稳态显示器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特性、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以液晶材料为核心的双稳态器件、基于光干涉与机械双稳态机构的iMod显示器件、基于电泳现象的零电场双稳态E-ink显示器件。由于双稳态发展历史已经很长,本篇综述的宗旨不在于介绍最新的发展状况,而在于为双稳态显示器件提供较为完整的创造思想和方法。在液晶显示单元双稳态化的基础上,作者提出OLED阵列、FED阵列的双稳态结构的原理与技术途径。提出通过现有技术的组合,实现显示器件双稳态化的大屏幕显示器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液晶显示器件向低盒厚,轻薄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的需求,设计开发具有高双折射率、高介电各项异性、高清亮点、高可靠性的单体液晶顺应了发展的趋势。四联苯类液晶可以用于提升液晶的使用温度范围、提高液晶的折射率,并显著提高液晶的可靠性,是近年来混合液晶设计常用的一类单体材料。本文设计、合成、评测了一类末端四氟的四联苯液晶单体,并且考察了在液晶组合物中的应用,相对于常见单体,该系列单体的折射率大于0.3,介电大于20,清亮点高于200℃,同时使紫外后电阻率提升68%~107%,并改善VHR的表现,通过气质联用、核磁氢谱、差热分析等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性能参数与液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