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上湾煤矿浅埋8.8m超大采高工作面回采时面临不同区域煤壁稳定性差异明显的现象,为了深入研究工作面冒顶沿推进方向存在明显区域性的难题,以上湾煤矿12403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通过12401、12402两个已采工作面进行工程类比,从埋藏深度、顶板特性、矿压显现、煤壁稳定性、顶板管理难度分析超大采高工作面冒顶的原因,结合12403工作面的埋深、顶板岩性及力学特性,将顶板管控状态划分为重点、异常、常态化三个区域,并提出上湾煤矿8.8m超大采高工作面端面控制措施,进而降低冒顶事故对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层起伏波动大对工作面矿压显现及煤壁稳定性影响严重,通过对8.8m超大采高工作面采用支架位态调整、煤壁加固的多元化端面冒顶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煤壁稳定性,为8.8m超大采高工作面快速、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保障,为超大采高冒顶控制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炭》2017,(7)
采用实地测量、遥感分析、理论计算等方法,就神东矿区地表石灰沟对上湾煤矿8m超大采高工作面开采矿压显现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沟对工作面整体影响范围约为950m,可划分为正常回采区、沟谷影响区、沟谷影响危险区等3个区域;工作面覆岩存在2个关键层,其中主关键层与石灰沟沟底垂直距离约为17.7m,主关键层受沟谷地貌的侵蚀影响程度不明显,主关键层保持完整且破断后容易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预计工作面发生明显动载矿压灾害的危险性较小。鉴于超大采高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矿压显现规律、顶板控制、巷道围岩控制均呈现新特点,提出了矿压监控与预测、主关键层强化、开采技术方案优化、工作面支护质量提升等系列超大采高工作面过沟谷地貌动载矿压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4.
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为工程基础,采用现场监测和在线监测结合的方法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7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普遍较小,低于额定初撑力,支架支护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47. 4 m,周期来压步距为26. 7 m。工作面范围内来压存在先后顺序,中部来压早于上部,下部来压不明显,来压位置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6.
7.
8.
通过现场实测方法对寺河矿2306大采高工作面的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规律、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了大采高支架的适应性,对大采高工作面安全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长平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生产实践,针对长平煤矿第二个大采高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通过现场观测及理论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开采时工作面及其4条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观测结果表明:老顶初次来压发生在39.8~43.5m期间,平均来压步距41.8m,来压动载系数1.21,来压影响距离平均6.55m;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在18.1~28.8m之间,平均23.7m,动载系数平均为1.12;靠近工作面的43051巷和43053巷收缩量较大,而43055巷和43052巷收缩量较小;在超前工作面100m左右时开始出现离层。研究表明,该工作面选用的液压支架较为合理,能够适应顶板来压及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煤壁片帮严重等技术难题,以鸡西矿业集团杏花煤矿东采区30#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例,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力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采场顶板岩层的运动规律、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和工作面支架—围岩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保证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某煤矿深埋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UDEC2D模拟研究了顶板的垮落形态、煤壁稳定性情况,并通过现场实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巷道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阻力。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埋深关系不大。煤壁的稳定性受采深影响较大,采深增加后煤壁及端面破坏均为拉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以神宁集团主力生产矿井羊场湾煤矿为实例,对大采高回采的矿压显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采高回采矿压显现基本规律。实践表明:大采高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明显,来压强度大,工作面中部压力较集中。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大采高综采工作回采顶板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