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不同的SBS改性剂生产出改性乳化沥青,对比SBS的品牌和用量对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的影响,得出SBS胶乳用量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延度、软化点和弹性恢复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改性剂品牌和用量,为SBS改性乳化沥青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乳化沥青蒸馏器,用蒸馏法和蒸发法分别提取乳化沥青残留物,对残留物性能进行了试验比较。对我国乳化沥青残留物获取方法及技术要求提出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中国、美国与欧洲的乳化沥青相关技术标准,从分类标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角度,分析不同地区乳化沥青标准之间的异同与优缺点,并对差异较大的蒸发残留物获取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蒸发法获取残留物的性能指标与蒸馏法残留物的性能指标相差较大,建议在检测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能时采用蒸馏法。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欧洲关于乳化沥青评价指标与试验方法的分析,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各国标准制定的思路,为我国完善乳化沥青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乳化沥青残余物获取方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并分析讨论了几种获取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方法.指出当乳化沥青中含有较多轻质成分或基质沥青抗老化性能较差时,按这些方法所得残留物的分析结果将偏离实际.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改性乳化沥青的黏结能力,基于50号沥青制备的SBS改性沥青开展高黏乳化沥青制备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1.5%SBS的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和延度指标均优于市售的SBS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6.
使用SBS作为改性剂,通过先改性再乳化的工艺开发一种满足"湖南常吉高速超薄磨耗层试验路"指标要求的PCR型超薄磨耗层用改性乳化沥青。结果表明:使用实验方法生产的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完全满足"湖南常吉高速超薄磨耗层试验路"指标要求。中海PCR型超薄磨耗层用改性乳化沥青不仅解决了普通乳化沥青以及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高温性能不甚理想的问题,而且解决了SBS改性乳化沥青黏度大、乳化困难和稳定性低的问题。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以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低温延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极差及方差分析,考察SBS用量、乳化剂用量、稳定剂用量等因素对低温延度的影响,得到改性乳化沥青的优化工艺条件为:SBS用量7%、乳化剂用量4%、稳定剂用量0.09%.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低温延度可达57.5 cm.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乳液改性乳化沥青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将聚合物乳液加入阳离子乳化液中,再与重交70号沥青一起乳化的技术路线,制备阳离子型改性乳化沥青.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考察了几种聚合物乳液制备改性乳化沥青的工艺性能和其对沥青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加入量3%的情况下,高温聚合型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较差,其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低于55℃,5℃延度小于20 cm;而低温聚合型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较好,其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在56~60℃,5℃延度大于150 cm;氯丁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软化点约54℃,5℃延度约16 cm,与高温聚合型丁苯胶乳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配方技术和生产工艺,考察了乳化荆的种类和SBS改性的掺量对改性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性能的影响。通过黏结性能测试表明,当SBS改性剂的掺量达到3.5%,采用进口的JS-1乳化剂,制备得到的改性乳化沥青满足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指标要求,且具有较高黏结强度,能够满足超薄磨耗层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蒸发法获取乳化沥青残留物试验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通过试验研究分析残留物含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残留物获取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乳化沥青试验方法及相关内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化沥青技术在近10年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部分试验方法及其技术指标已经不适应于目前的工程实际.针对有关乳化沥青的检测试验,分别就试验方法和对应的技术指标再次进行了研究确定.如残留物获取试验、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水泥拌和试验以及粘度试验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乳化沥青结皮的原因,提出了防止结皮的措施;研究了我国乳化沥青残留物制作方法对残留物性能的影响.并与美国ASTM方法相比较,建议采用烘箱法制作乳化沥青残留物;通过三种试验方法,研究了乳化沥青粘附性的评价方法,提出1天水煮法评价乳化沥青粘附性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李洪波  高林 《石油沥青》2006,20(2):58-62
结合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在商丘-亳州高速公路下封层中的实践应用,介绍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对蒸发残留物软化点、砂当量、油石比等关键性指标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内通过添加不能掺量的SBS胶乳和SBR胶乳分别制成改性乳化沥青。分别考察了筛上剩余量、恩格拉粘度、储存稳定性以及残留物的软化点、延度等几项主要指标随胶乳掺量变化的情况。SBS胶乳和SBR胶乳在对乳化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善上各有侧重,建议在对高温性能要求较为严苛的地区使用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而在对低温性能要求较为严苛的地区使用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微表处在广泛用于整幅罩面的同时越来越多地用于车辙修复。微表处车辙修复的主要破坏机制是高温稳定性不足。以改善乳化沥青残留物和微表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为目标,通过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软化点和60℃布氏粘度试验、微表处混合料RLWT车辙试验等,对不同添加剂的改性效果和改性效果变化规律进行了评价,为车辙填充微表处混合料添加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确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材料组成基础上,比较了SBR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和普通乳化沥青作为混合料中的粘结材料,对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率、劈裂强度、稳定度、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于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且以SBR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辽河AH-90沥青作为基质沥青、SBR为改性剂、氯化铵为稳定剂,将Gemini季铵盐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复配,在先改性后乳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备改性乳化沥青。根据正交试验确定乳化工艺条件,在基础乳化剂、辅助乳化剂、改性剂和稳定剂用量分别为0.3%,0.2%,3%,0.2%的条件下,能够制备出储存稳定性及其相关指标达到标准要求的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8.
周凯 《石油沥青》2008,22(3):32-36
对国内常见沥青的感温性能、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对目前常用沥青改性剂SBS、SBR、EVA、PE与沥青改性配伍性及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筛选出了SS/SBR改性剂和乳化剂,确定了宽域改性乳化沥青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检测结果显示,该宽域改性乳化沥青产品5℃延度大于150cm,软化点大于75℃,提高了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实现了沥青性能在感温性方面的宽域。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乳化沥青生产配比主要依靠推荐和经验,没有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比分析乳化沥青的稳定性、黏度及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等指标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原材料复配生产的乳化沥青符合规范要求。因此,正交试验方法可作为现场生产时乳化沥青及乳化剂复配研究中综合指标优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超粘磨耗层是一种新型稀浆封层类技术,主要应用于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目前仅在国内部分地区获得试验应用。结合超粘磨耗层的技术特点与目前稀浆封层类规范,提出了超粘磨耗层专用高粘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要求,并进行了高粘改性乳化沥青的生产制备,得出主要结论:提出专用改性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的含量为≥60%,软化点指标≥60℃,并采用SBS高粘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沥青经过KL-2乳化后,其针入度指标提升明显,软化点与弹性恢复能力降低显著,换用KL-3乳化剂、3.5%SBS掺量后制备的高粘改性乳化沥青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