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底泥污染治理是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阐述了原位、异位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同时考虑到底泥富含有用成分,对国内外各种底泥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开展,部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安全处置问题成为城市河道治理的制约因素。总结了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河湖治理的有关案例,提出了沈阳市细河河道污染底泥异位固化稳定化安全处置方案,固化后底泥可用于慢行道路基建设。细河底泥处置方案可通用于沈阳地区黑臭河湖,能够彻底清淤污染底泥,重金属污染源消减后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河湖环境的自我改善和修复,有利于河湖行洪。  相似文献   

3.
河道底泥的修复是解决水环境内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为分析当下国内外底泥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章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数据库内相关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VOS 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综合绘制了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密度图,用以可视化分析河道底泥的历史研究进程、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近22年间全球该领域内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由最初的环境污染影响方面过渡到底泥处理修复技术的创新,再到如何从机理层面出发减少底泥污染的产生。同时,基于研究热点系统归纳了现行多种底泥修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做出了对底泥修复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以期对底泥修复技术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底泥是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泥污染直接影响河道自净能力和水体水质。采用"消毒剂+微生物制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对千灯样板区河道污染进行治理试验,探讨适合千灯河道底质污染的修复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低成本、无额外运行费用,底泥污染处理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归纳了溶解氧、pH、温度和水体扰动等因素对底泥氮磷释放速率、释放量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机理。介绍了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原位修复法和异位修复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原位修复法中的覆盖法及其控制效果,从实验可以看出天然或改性的沸石、方解石和凹凸棒石等物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底泥氮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针对受污染底泥原位或异位修复技术存在需引入外来材料或长期占用土地和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将疏浚底泥脱水干化及无害化处理后,烧结成陶粒并回填至原疏浚区域的受污染底泥陶粒化回填技术,并从增强床面稳定性、清晰泥水界面、改变底泥中溶解氧垂向分布和减少底泥污染物释放通量等方面,探讨了该技术修复底泥的潜力。底泥疏浚可直接去除大部分表层污染物,而陶粒制备过程中的高温烧结会降低疏浚底泥的污染程度;陶粒回填后,床面稳定性增加,相同水动力条件下颗粒不易再悬浮,底泥释放通量明显减小,床面溶解氧渗透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尹沛泉 《陕西水利》2022,(7):114-115
东引运河流域(石排镇段)断面清淤工程,清淤工程清除的污染底泥97429 m3。在坚持“选用技术工艺成熟的清淤方式,坚持底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最大程度减少清淤带来的二次环境问题”的原则下,对自然修复、原位固化/稳定化、原位生化处理、原位覆盖等原位处理技术以及异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现场调研的情况,建议采用异位处理更符合底泥处理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对于不同污染类型底泥,其处理与处置方式存在差异,为使底泥处理与处置更加高效、合理,应对不同污染类型底泥的处理与处置方式进行分类、分区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高营养盐、重金属、有机物和复合污染等4类污染底泥的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工程中常用的原位覆盖、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化学修复技术应用效果和应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污染负荷大、污染物种类复杂的区域可采取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并在疏浚后配合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强大的生态自净系统,其中疏浚淤泥需及时进行合理、安全的处置,对重金属单一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有机物单一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化学氧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复合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化学氧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区域,可采取生态安全性高的原位控制技术,如原位覆盖技术,并辅以水生植被修复,其中辅助的生态修复工程需综合考虑水生动植物生长的水质、基质和外界条件,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底泥污染的控制、处理、修复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沟渠底泥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减量机理,介绍了底泥污染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主要的修复方法和技术,并阐述了堆肥、低温热解、湿地及栖息修复废弃地和建设填方等沟渠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期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减量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底泥疏浚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染水体治理,河道底泥的处置成为一大难题,而利用底泥制备陶粒是当前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新方向.以两段河道的疏浚底泥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原料配比、钢渣添加量、大理石粉添加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通过L16(44)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底泥基陶粒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底泥基陶粒最优条...  相似文献   

11.
蒋益  庄杨  徐焯俊  谈新锋 《陕西水利》2022,(4):175-176+179
疏浚底泥的劣根性导致其消纳难题长期存在,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老运河位于常州市远东煤炭公司东南侧河道至中国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西南侧河道的区间范围内设置河道底泥检测点,对底泥进行检测。结合底泥分析结果 ,选用合理固化脱水方式,科学规划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河道底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底泥处理处置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其中植物-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对河道底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人民长江》2021,52(7)
为探明再生水补水对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深圳市西乡河再生水补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河道8处底泥样品理化指标的基础上,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河道再生水补水后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特征以及对环境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并借助冗余分析方法分析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西乡河中下游底泥含有多种污染物,且中游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河道底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补水口附近底泥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河道底泥中优势菌主要有硫杆菌(Thiobacillus)、拟杆菌(Bacteroides)、脱硫菌属(Desulfatiglans、Desulfococcus、Desulfuromonas)、脱磷菌属(Desulfomicrobicum)以及反硝化菌属(Dechloromonas、Ferritrophicum),占克隆文库的70%以上;再生水中的氮、磷、有机物和Cu和Fe重金属等物质对补水口附近的底泥反硝化菌属和脱硫菌属的多样性及其丰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距离较远的珠江口底泥微生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浅谈苏州河市区段底泥疏浚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迮秋华 《上海水务》2007,23(2):15-17
苏州河市区段的底泥疏浚是苏州河第三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苏州河底泥疏浚目的、底泥组成、河道工况以及现有疏浚设备等进行分析,对底泥疏浚方案进行了初步的筛选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污染底泥的疏浚和干化处理,是河道、坑塘生态治理的核心。通过分析比较北方地区目前常用河道、坑塘污染底泥清淤方案和处理工艺,为类似河道、坑塘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河湖底泥处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深圳市河湖及近海淤泥、处理和处置的外部环境条件出发,研究了深圳市河道底泥可采取的处理、处置方案。详细讨论了深圳市河道淤泥福永处理场的技术方案,明确了福永淤泥处理场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青浦区白鹤镇村级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本文选取镇内36条村级河道对底泥进行定点采样和研究分析,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arson相关性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底泥重金属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和来源探讨。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值大小依次为Hg>Cr>As>Cu>Ni>Pb>Cd>Zn;Pearson相关性和R型聚类分析表明,底泥中重金属Cu、Cd、Zn、Cr、Hg主要与农药或化肥使用有关,Pb和As主要与道路交通污染有关,Ni主要与工业生产有关。通过分析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可为底泥妥善处置及河道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河道清淤是治理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本文从生态清淤技术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等方面,介绍了城市河道底泥生态清淤的基本情况,意在为我国城市河道生态清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湖底泥疏浚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河湖中底泥淤积问题正逐渐导致城市河湖丧失其原有的功能.传统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采用底泥疏浚等工程措施,但多年的实践发现,在城市河湖底泥疏浚中暴露了诸多问题.通过对大量文献调研整理,分析了城市河道底泥疏浚中的效益以及负面影响.最后,对城市河湖底泥疏浚的对策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水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底泥中污染物质会重新释放,严重威胁上覆水体的水质,开展河道底泥处置工作,是保障生态河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处置方式难以实现生态环保,底泥中的有益成分无法有效利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底泥处置现状,系统梳理了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分析了适用于底泥再利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了底泥资源化处理的展望及建议,可为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