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鲢鱼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测试了鲢鱼鱼精蛋白的抗菌谱,研究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蛋白酶对鲢鱼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影响,考察了鲢鱼鱼精蛋白与甘氨酸、醋酸钠的复配效果,还对鲢鱼鱼精蛋白的抗菌方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沉淀鱼精蛋白并用极性有机溶剂从沉淀中复溶回收鱼精蛋白。结果表明:SDS 可以完全沉淀鱼精蛋白,而表面活性剂AOT 最高只能沉淀75.02% 的鱼精蛋白;极性有机溶剂的种类及辅助无机盐的添加量,对从鱼精蛋白- 表面活性剂难溶复合物中回收鱼精蛋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SDS- 鱼精蛋白复合物,正丙醇为最佳回收剂,鱼精蛋白最高回收率可达83.33%;对于AOT- 鱼精蛋白复合物,丙酮为最佳回收剂,鱼精蛋白最高回收率达到85.71%。回收后的鱼精蛋白抗菌活性同原始鱼精蛋白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及在肠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测定了鱼精蛋白对几种常见食品微生物的MIC,鱼精蛋白及其与山梨酸钾、甘氨酸、醋酸钠复配后的抗菌谱、抑菌圈大小。研究了鱼精蛋白和复配制剂在香肠制品中的应用,发现1‰山梨酸钾与1‰鱼精蛋白对香肠中的腐败菌抑制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4.
鱼精蛋白抗菌特性及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影响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各因子和鱼精蛋白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阐明了鱼精蛋白是一种安全的、值得开发的食品天然肽防腐剂。  相似文献   

5.
鱼精蛋白的抗菌性与食品保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黄荣敏 《食品科学》1989,10(9):37-43
在许多鱼类的成熟精细胞内,鱼精蛋白是与DNA结合在一起的、以所谓的核苷鱼精蛋白存在,随着最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这种核苷鱼精蛋白在细胞发育以及细胞增殖中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认识。将DNA从核苷鱼精蛋白中分离后,则可得到一种碱性蛋白--鱼精蛋白。人们知道鱼精蛋白除了本身具有的生理作用外还有阻害血液凝固、血糖浓度及血压的上升、抑制呼吸消化以及抗菌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鱼精蛋白是存在于各类鱼精巢组织中的一种多聚阳离子肽,具有功能性和高效、安全等特点,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制。对鱼精蛋白的理化性质、提取工艺、抗茵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7.
鱼精蛋白是一种多聚阳离子天然肽类,它是一种碱性蛋白质。为探讨其抑菌作用,我们研究了鱼精蛋白对黑曲霉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具有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p<0.01),但效果低于纳他霉素。提示鱼精蛋白用作食品防腐剂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猪用生长激素(PST)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对测定包封率的两种方法即凝胶柱分离法和鱼精蛋白凝聚法进行了比较,测得PST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75.26%、84.58%,PST回收率分别为90.4%和98.22%。因此确定了鱼精蛋白法为试验产品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鱼精蛋白抗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测定了鲑鱼鱼精蛋白对食品常见污染菌的抗菌范围和抗菌力,探讨了pH值、温度、食品中的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对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影响,阐明了鱼精蛋白的抗菌特点和作为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梨酸与鱼精蛋白的抗菌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梨酸和鱼精蛋白都有抗菌作用,但二者又各具特性,都受pH值的影响。山梨酸在低pH值时具有抗菌作用,而在高pH值时就失去抗菌作用,鱼精蛋白恰恰相反,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就可互补,能起到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鱿鱼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及在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汪之和  王麟  宋倩禺 《食品科学》2004,25(10):80-84
以鱿鱼精巢组织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鱼精蛋白。确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后,将其添加到新鲜的鱼糜制品中,研究了pH值、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和其他化学物质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是一种有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层析和羧甲基琼脂糖凝胶FF(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进行纯化,利用精氨酸显色反应鉴定鱼精蛋白,并测定了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抑菌圈直径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在217,273nm处各有1个吸收峰且217nm处的吸收峰较高,经SDS-PAGE电泳发现纯化后的鱼精蛋白白条带较纯化前的细且无拖尾现象;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对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延缓菌种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0,1 000,1 000mg/L。  相似文献   

13.
鱼精蛋白对延长鱼糕制品有效保存期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鱼精蛋白、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分别添加在鱼糕制品,并于12℃和24℃条件下保存,观察其保存效果。结果表明:添加0.8%鱼精蛋白的鱼糕在12℃和24℃的有效保存期分别为7d和5d,达到添加0.3%苯甲酸钠和0.2%山梨酸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从大马哈鱼精巢中提取鱼精蛋白的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提取鱼精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其条件为:H2SO4浓度为7.5%,用量为鱼精的3.5倍,提取时间2h,95%乙醇用量为鱼精的3倍。对鱼精蛋白进行分析,其蛋白质含量达到89.7%,且精氨酸含量较高。该鱼精蛋白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酵母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可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鱼精蛋白、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分别添加在鱼糕制品中,并于12℃和24℃条件下保存,观察其保存效果。结果表明:添加0.8%鱼精蛋白的鱼糕在12℃和24℃的有效保存期分别为7d和5d,达到添加0.3%苯甲酸钠和0.2%山梨酸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鲟鱼-甲骨板加工副产物精巢组织进行酶法提取,建立最佳提取工艺,从而得到功能活性鱼精蛋白肽。实验发现木瓜蛋白酶对鱼精蛋白的酶解度显著高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以木瓜蛋白酶添加量、液料比、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值等条件为对象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构建鱼精蛋白肽的酶解提取模型,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液料比为39.72,木瓜蛋白酶添加量3%,酶解pH 7.0,温度55℃,时间8.22 h。该条件下鱼精蛋白水解度达5.44%,且该鱼精蛋白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显著。  相似文献   

17.
鱼精蛋白-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精蛋白是存在于各类动物精巢组织中的一种多聚阳离子肽,是一种高效、安全、值得开发的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本文综述了鱼精蛋白的来源、组成、提取、纯化、防腐性能、防腐机理以及其防腐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微生物指标及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对不同保鲜剂(鱼精蛋白、花椒提取物、菊芋提取物)处理的黑鱼片贮藏期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空白、花椒提取物、菊芋提取物和鱼精蛋白各处理组样品中分别检测出107,118,103和97种挥发性物质。贮藏期内空白组及处理组物质变化趋势趋于一致,醛类、酮类、醇类物质逐渐减少,胺类物质逐渐积累,酸类及其它物质处于波动状态。经菊芋提取物和鱼精蛋白处理的样品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少于空白组,其中鱼精蛋白处理组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峰面积均最低。经电子鼻检测发现,处理组在贮藏中、后期各传感器的响应值均低于空白组,且鱼精蛋白处理组响应值降低最为显著(P0.05),表明鱼精蛋白可有效延缓冷藏黑鱼片风味的劣变。微生物及TBA结果显示,处理组微生物指标及TBA值均低于空白组,其中鱼精蛋白处理组效果显著(P0.05),说明鱼精蛋白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减缓微生物对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从而减少贮藏过程中低级醛、酮等不良风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张青 《食品工业》2022,(12):253-257
安全、高效、经济的天然防腐保鲜剂一直以来都是食品工业的发展热点,鱼精蛋白是一类存在于成熟雄性鱼类精巢内的天然抗菌肽,其长期以来作为鱼类的废弃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近年来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地证实鱼精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性、功能性和广谱的抑菌活性,提示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天然防腐保鲜剂。因此该文通过对鱼精蛋白的分类及组成、抑菌性研究进展、抑菌机理及作为食品保鲜剂方向的应用进行阐述,为鱼精蛋白在食品防腐及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鱼精蛋白——一种新型的食品防腐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鱼精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各类动物精巢组织中的多聚阳离子肽,也是一种高效、安全、值得开发的新型 食品天然防腐剂。本文对鱼精蛋白的组成、提取工艺、抗菌特性、抗菌机理、毒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 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