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田径  崔娟  吴磊  徐伟  陈宝存  史树森 《农药》2014,(10):767-770
[目的]通过对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效果比较的研究,筛选出控制该害虫的适宜药剂,为生产上有效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大环内酯类、烟碱类、苯基吡唑类6大类共10种杀虫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效果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及室外盆栽罩网验证试验。[结果]在供试药剂中,2.5%高效氟氯氰菊酯EC、90%灭多威DP和40%毒死蜱EC三种药剂室内防治效果最佳,用药24 h后防效均达到85%以上。3种药剂不同剂量防效试验显示,在用药24 h后各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盆栽罩网试验防治效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90%灭多威速杀性及持效性均高于40%毒死蜱EC。[结论]建议在生产上选择2.5%高效氟氯氰菊酯EC制剂用量135 mL/hm2或90%灭多威DP制剂用量180 g/hm2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  相似文献   

2.
《浙江化工》2011,42(7):35-35
近日.EPA建议对一些农药的残留标准进行轻微修订,其中包括杀虫剂双甲脒、联苯菊酯、溴虫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和哒螨灵;杀菌剂甲霜灵:除草剂苯达松、精喹禾灵乙酯、三氟羧草醚钠和tebuthiuron;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另外,EPA建议取消过期的精喹禾灵乙酯残留标准。  相似文献   

3.
郇志博  于世幸  王明月  韩丙军  吴琼  徐志 《农药》2023,(10):741-745
[目的]规范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胺腈3种新药剂在豇豆上的使用。[方法]开展了3种杀虫剂在豇豆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胺腈在豇豆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1、2.2、3.6 d。在采收间隔期为1、3、7 d时,3种农药的NEDI仅为ADI的0.1%~4.1%,膳食风险可接受。[结论]推荐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分别按照50、50、100 g a.i./hm2在豇豆上喷施,3种农药的共同安全间隔期可设为1 d。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氯溴虫腈在土壤中的转化归趋,开展了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氯溴虫腈在东北黑土、北京黄棕土、山西棕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8d、24.8d和21.0d,属于易降解农药。氯溴虫腈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有机碳吸附常数(Koc)均大于20000。氯溴虫腈东北黑土和北京黄棕土中的Rf值分别为0.125和0.25,在山西棕土中山西棕土的R_f值为0.5。氯溴虫腈在北京黄棕土和东北黑土中表现为易土壤吸附,不易移动,在山西棕土中表现为易土壤吸附,中等移动。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6,(5)
[目的]明确杀虫剂在水稻上的使用剂量、时期和次数与糙米、稻壳和稻秆中农药残留水平的关系。[方法]供试农药为阿维菌素、虫螨腈、吡蚜酮和茚虫威,田间小区设置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及其1.5倍,施药次数为2、3次,采收间隔期为14、21 d,调查糙米、稻壳和稻秆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果]糙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为0.001~0.04 mg/kg,稻壳中0.002~0.32 mg/kg,稻秆中0.001~0.12 mg/kg。[结论]施药剂量越大、次数越多、采收间隔期越短,农药的残留水平越高;农药的应用时期会影响其残留水平;稻壳和稻秆中承载了大部分的农药残留,稻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高于稻秆。  相似文献   

6.
杨振国  谢道燕  达爱斯  倪婧 《农药》2014,(11):849-852
[目的]为获取新的高效复配杀螨剂配方。[方法]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丁醚脲与溴虫腈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杀螨活性及筛选最佳配比。[结果]丁醚脲与溴虫腈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LC50值分别为154.67、8.80 mg/L,丁醚脲与溴虫腈以质量比为94.5:5.5~92.0:8.0混合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94.0:6.0或93.5:6.5,对朱砂叶螨处理后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3.65和187.26,LC50值分别为39.79、40.27 mg/L,其毒力分别是丁醚脲毒力的3.66、3.89倍。[结论]丁醚脲与溴虫腈以94.0:6.0或93.5:6.5混合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该结果可为丁醚脲与溴虫腈的混合使用防治害螨及复配剂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7,(3)
[目的]明确各药剂在苜蓿上的半衰期,为宁夏苜蓿产业的农药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种药剂按照推荐剂量1次施药和推荐剂量2次施药,采用Excel进行残留量指数拟合,通过残留消解动态方程式计算半衰期。[结果]1.8%阿维菌素乳油和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在苜蓿中消解速度较快,1次和2次施药14 d后均未检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1 d未检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1%毒死蜱乳油消解速度慢,至药后28 d收获时仍可检出。[结论]距收获期较长时,防治苜蓿主要害虫可采用21%毒死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距收获期较近时可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或提前刈割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桑粉虱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并筛选有效防控药剂。[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连续2年调查桑粉虱在云南省常用栽培品种云桑2号、农桑14号和湖桑32号上的种群发生动态,并以药膜法测定了13种常用杀虫剂对桑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桑粉虱成虫在4月中旬零星出现并开始增长,7—9月成虫数量大,3个桑树品种的桑粉虱发生量顺序为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13种杀虫剂对桑粉虱成虫室内毒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苦参碱呋虫胺吡虫啉印楝素吡蚜酮多杀霉素噻嗪酮虫酰肼。[结论]桑粉虱主要发生期为7—9月份,更趋向于云桑2号,可选择使用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毒死蜱、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桑粉虱。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溴虫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级TiO2和不同掺铁量的TiO2纳米粒子,用XRD、TEM、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TiO2和掺铁TiO2纳米粒与溴虫腈农药配制成悬浮液,分别作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掺铁TiO2对溴虫腈的光催化降解速率较TiO2高,随着铁离子浓度的增大,溴虫腈的降解率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催化活性的掺铁量为n(Fe3+)/n(TiO2)=0.08,TiO2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对溴虫腈的光催化活性较中性高,而掺铁TiO2随着溴虫腈悬浮液pH升高催化活性下降。该研究为农药纳米功能化制剂的制备,及利用光催化降解农药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5,(5)
[目的]明确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丁醚脲+溴虫腈、丁醚脲+苯丁锡、苯丁锡+溴虫腈及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不同配比混剂对家蚕的毒性。[方法]以食下毒叶法评价了各配比混剂对3龄和4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92.5%~95.0%丁醚脲与5.0%~7.5%溴虫腈混剂、53.5%~94.3%丁醚脲与5.7%~46.5%苯丁锡混剂及35.0%~78.4%丁醚脲、18.8%~62.9%苯丁锡与2.1%~7.8%溴虫腈混剂对3龄和4龄起蚕的联合毒性为中等毒级,联合作用系数介于0.5~2.6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即未增加毒性;85%~88%苯丁锡与12%~15%溴虫腈混剂的联合作用系数显著大于2.6,表现为增效作用,即增加了对家蚕的毒性。[结论]丁醚脲+溴虫腈、丁醚脲+苯丁锡及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混剂在增强杀螨作用的同时,未增加对家蚕的毒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农地乐 52.25EC防治甜菜夜蛾速效性好于对照药剂抑太保和除尽,药后 1d的防效,1000、667倍液达 80%以上,500倍液达 90%以上。药后 7d的防效,1000、667倍液为 91.4%~93.3%,与抑太保 10%乳油 1000倍液相当;500倍液为 96.7%,与除尽相当。农地乐 52.25 EC防治甜菜夜蛾的持效期为 7~8天。农地乐对作物安全。示范面积2.1× 103hm2,平均防 效达 85%以上。农地乐 52.25 EC已成为冀东防治甜菜夜蛾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筛选对花生蛴螬具有高效、安全的绿色防控药剂,提高花生的产量。[方法]筛选调查11种药剂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估药剂对花生的出苗率、保株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阿维菌素·吡虫啉颗粒剂1800~2250 g a.i./hm^2播种前沟施、0.5%毒死蜱颗粒剂2250~2700 g a.i./hm^2和5%毒死蜱颗粒剂2250 g a.i./hm^2播种前撒施,处理后60 d防虫效果80%以上,花生增产23.98%~30.96%;33%吡虫啉·辛硫磷FS 160 g/100kg种子包衣处理保株效果83%,增产12.28%。[结论]毒死蜱单用,吡虫啉与阿维菌素、辛硫磷复配均可有效防治花生蛴螬,对作物安全,保株和增产效果明显,符合绿色防控要求,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甘蔗蛴螬的理想药剂,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结合甘蔗大培土布施6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蛴螬效果最佳,残留虫口数最少,为1.67头/m2,蔗根受害情况也最轻,受害率仅为5.56%,两者相对防效均为最高,分别为76.19%、93.57%.其次是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和8%杀螟单·辛硫磷颗粒剂.其他杀虫剂对蛴螬均有一定防效,但效果不甚理想.[结论]结合甘蔗大培土,选施5%o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60 kg/hm2和8%杀螟单·辛硫磷颗粒剂60 kg/hm2等药剂,可有效防治甘蔗蛴螬,保护蔗根免受为害.  相似文献   

14.
室内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多杀菌素、溴虫腈、虫酰肼、安保5种新型杀虫剂对泰安郊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2龄幼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并与传统药剂毒死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2龄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为0.4794mg/L,是毒死蜱的165.3倍;对4龄幼虫的毒力以溴虫腈最高,LC50为26.307mg/L,是毒死蜱的95.5倍。各药剂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间差异较大,最大为多杀菌素,达153.8倍。  相似文献   

15.
5种杀虫剂对入侵我国美洲棘蓟马成虫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是国内新报道的外来种类,可对多种温室作物造成危害.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美洲棘蓟马成虫的毒力.[结果]5种杀虫剂对美洲棘蓟马成虫的毒力排序为毒死蜱<啶虫脒<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多杀霉素.[结论]在防治中应避免使用毒死蜱等对该虫毒性较低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尽量选用毒性较高的生物源类杀虫剂多杀霉素,交替使用菊酯类和烟碱类农药.  相似文献   

16.
二点委夜蛾高效低毒防治药剂室内毒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二点委夜蛾是我国耕作制度变革后新发生的暴发性害虫,生产上急需筛选出对其高效的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毒力差异较大。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对试虫的毒力最高,氰戊菊酯等5种杀虫剂对试虫也具有较高毒力,其LC50值介于30-100 mg/L;而二嗪磷和阿维菌素对试虫的毒力较低。[结论]在生产上,应科学合理使用现有各类杀虫药剂,并应进一步开展其以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含量的分散剂Morwet D-425对质量分数为10%溴虫腈悬浮剂的理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10%溴虫腈悬浮剂,进行指标测定并对相对较优配方进行流变学行为研究.[结果]Morwet D-425的质量分数为1%时,悬浮剂物理稳定性指标较好,同时随着连续不同剪切应力的作用,悬浮体系表现出典型的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特征,流动曲线符合Ostward模型.[结论]分散剂与润湿剂的联合使用,对10%溴虫腈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彦  刘培斌  杜颖  王凯  马云龙  董怀玉 《农药》2021,60(2):143-146
[目的]筛选出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低毒、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法筛选12种杀虫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室内活性,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呋虫胺的杀虫活性最高,在24、48 h的LC50值分别为0.5026、0.2159 mg/L;联苯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和毒...  相似文献   

19.
杀虫剂对棉铃虫初孵幼虫击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信  郭建军 《农药》1997,36(4):9-11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14种药剂对棉铃虫抗性与敏感种群初孵幼虫的击倒速度,结果表明,同种药剂对抗性和相对敏感种群的同日龄思虫中击倒速度差异不大,而不同药剂的击倒速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4种杀菌剂对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磊  张松柏  张德咏  张胜平  彭静  刘勇 《农药》2012,(9):680-682
[目的]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对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4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嘧菌酯、烯酰吗啉)对湖南省不同地区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结果]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嘧菌酯、烯酰吗啉的毒力(EC50)分别为15.613~17.266、10.313~13.465、3.834~5.444、9.122~9.915 mg/L。[结论]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其他3种杀菌剂抗性倍数均较低;但是嘧菌酯相对毒力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