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出色的表演技巧是演奏的基础,没有表演技巧,表演也就失去了艺术表现,这一点是大家所共知的。在演奏的过程中,身体就像是一部复杂的"机器",为了达到运行的有条不紊,各个演奏的动作应有顺序地进行"配合",以让身体这部"机器"运转正常,从而为演奏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而在演奏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双手以及双手配合的"节奏"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舞蹈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艺术整体。在舞蹈教学中,音乐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舞蹈的艺术魅力通过音乐这一载体将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乐中有舞,舞中有乐",歌舞辉映,音乐与舞蹈诠释出的艺术生命才能永存。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钢琴伴奏在舞蹈基训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为舞蹈基训提供音乐诱导和启示,赋予舞蹈动作准确的节奏和表演内涵,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如何让钢琴伴奏与动作技术有机而紧密地结合,通过音乐将舞蹈动作的韵律性、规范性、风格性流畅地表现出来是关键所在。在形神皆备的钢琴伴奏中培养学生良  相似文献   

3.
戏曲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向观者展示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戏曲艺术中的音乐板式、脸谱服装、表演动作等等无不吸引着世人对它的青睐。中国民间美术中很早也出现以各种形式来表现戏曲形象的作品。二十世纪以来,以戏曲元素为创作素材已成为了画家抒情达意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并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古琴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丝弦乐器,素有"国琴"之称。千百年来,古琴艺术在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追求。本文试从古琴艺术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入手,通过古琴艺术对"真"和"善"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展现,总结出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精神的精髓——即对感性生命文化的不懈向往与追求,即古琴作为中国人艺术化生存的典型样态之一所具有的"真""善""美"合一的审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戏曲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对其的改革创新之声由来已久。在媒介技术快速更新发展的今天,笔者认为戏曲传播当紧扣其文化属性,有效整合各类相关资源,以多元视界强化市场化宣传和运作,着力"动态创新"。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精神性是我国艺术的基本特征;而所谓文人画的"重神论"是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主义而言。在古代思想中,从宇宙精神方面追求美,从宇宙与人的精神之间的交融中确定美,评价美。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即讲求"天人合一"之境。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体现了传统艺术之美,传达道家的"重神"意识,虚,静之态。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戏曲演出中,不同的舞台艺术形像有其不同的脸谱,而不同的脸谱又有不同的人物与个性。例如:关羽的红脸象征忠义,曹操的白脸象征其奸诈,包拯的黑脸象征其铁面无私等等。色彩的运用使戏曲脸谱更加鲜明、准确,即便人们不认识舞台上的人是谁,也能从他的脸谱色彩上判断人物的忠与奸,这首先要归于化妆的效果,人物的化妆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脸谱用色历来讲究:"红忠白奸蓝威猛,绿多怪,金粉表神仙"。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所表现的情、意、美都必须通过肢体动作、表情、眼神的组合来表现,传递生活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从动作的设计、编排,到舞台的表演,都包含有大量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因此,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日益发达的社会里,舞蹈行业迫切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方面"推陈出新",在本文中笔者就对此作一些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悲"是一种最高的审美情趣。任何艺术真正可以深入人心的,绝大多数是悲剧性的,音乐艺术也不例外,只有体会到它的悲剧美才能体会音乐的真正内涵。康德曾说"凡是最高的美,都使人惆怅",悲是美学的范畴,只有"悲"能从生活上升到对人生的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我们舞蹈编导需要认真、诚恳的潜心整理、提炼,将生活中闪烁的艺术魅力通过舞蹈表达出来。用身体语言来记录历史文化足迹,如何跟随时代的步伐大胆超越创新。本文首先从"舞蹈素材的选定",然后介绍了"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接着以"综合艺术的运用",以及灯光、服装、道具的运用,最后就舞蹈创作浅谈自己的些微感悟。  相似文献   

11.
"声情并茂"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成语,它不仅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闪光点,也是人们对音乐审美上的一种追求。在声乐教学中声与情一直是作为歌唱艺术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例如龚琳娜的《忐忑》正所谓是声情并茂的典范。其极富夸张的表情,使这首歌曲充满喜感,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老旦,老生,花旦等多种音乐,极快速的节奏变化无穷。因为其极富表现力的演唱使之获得了"聆听世界音乐作家作品演唱大奖"。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歌唱艺术声情并茂的美学追求和评价标准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2.
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带动了戏曲理论批评的产生和发展,明代戏曲理论批评通过各个时期的戏曲评论家和著作来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管弦乐队中,低音提琴的强而有力的低音音响可使乐曲的节奏进行相当坚定、突出和明确,从而使乐队得以保持均衡,也就是说,低音提琴在一定程度上"驾驭"着整个管弦乐队,在乐队中维持着一种"秩序",就如同乐队的指挥一样,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在油画写生中,眼睛在感知—"发现美",大脑在思考—"研究美",手在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表达—"表现美",这三个环节循环往复,互生互动,不断深入、调整、完善,从而把握画面的色彩美感。  相似文献   

15.
群众戏曲艺术根植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苍南县历史悠久,且属南戏故乡,民间戏曲文化历来倍受关注、青睐,在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我们在肯定本地区发展群众戏曲事业成绩的同时,应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知难而进,努力奉献。  相似文献   

16.
唱歌要想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假”是为了表现“艺术的真”,“假”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真人假出而不失为真,才能发挥艺术真实性和表现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来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7.
艺术想象力具有领文化之先并且超越物质生活世界的精神意义。独幕剧《语?言》是在表演教学——"开发艺术想象力"的章节中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无"。艺术想象力体现在对艺术形象、典型动作、人物语言等方面的创作,融入喜剧、多媒体、肢体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矛盾冲突集中在人物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中,矛盾爆发到极致,回归本原"人之初,性本善!"。艺术想象力来源于人的本性,而在艺术创作中,想象需要控制,控制的总开关是想法。  相似文献   

18.
木刻的力量     
木刻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版种,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力量与魅力。木刻本身具有材料易得、可复数性、"以刀代笔"的创作方式以及特定颜色等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它相比别的画种以及版种更有视觉冲击力,给观者更强烈的心灵震撼。30年代,鲁迅先生将大量优秀的艺术家及版画作品引入中国,使艺术与革命紧密结合,作为武器它在战争时期做出特殊的贡献。随着时代发展,当代艺术以缤纷多彩的状态蓬勃发展,木刻以其"高贵性"、独特性、多样性施展自己的"力之美",在绚烂多姿的艺术世界中探索前行。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在分析自己科学感受时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是美和真。"人们通常认为,科学就是在追求真理,充满了理性;而艺术和美学就是在创造和研究美的问题,美,往往充斥着神秘的感性。作者认为,求真求美同为人类本能。科学的目的不仅是在追求真理,也在追求美,科学之巅处处闪耀着"理性美"和神秘的"灵感美";而艺术和美学作为完善人类感性认识的系统学科,绝不仅仅在创造和表现感性美,也同样充满了深邃的理性。因为真理和美同在。无论科学还是艺术,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探寻自然、社会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表现既要有"演",也要有"奏",古筝演奏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演奏者在舞台上的表演要加强体态语的表现,使表演更加形象化,美化古筝演奏,使古筝演奏上升为一种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