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情况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是一直以来仿佛艺术的发展总是不会按照这个规律来进行,因为就是在"五代十国"那样一个不稳定的局势下,绘画领域却没有受到社会不稳定的阻碍,反而有所前进.尤其在南唐和后蜀两个时期,绘画还受到了皇室的重视和推崇,它们为北宋山水画的兴盛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2.
佛教绘画在我国源远流长,从两汉之际到唐代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其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鼎盛时期是在唐代,促成这种发展形成的原因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经济及自身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之下,佛教绘画在唐代得到了辉煌的发展,但是在唐代佛教绘画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和以前不同的艺术形态,尤其是表现在佛教绘画艺术形象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3.
"踏歌",源远流长。这一古老的民间自娱舞蹈,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兴起,风靡盛行于唐代,在其发展过程中,折射出汉唐的时代印迹。舞蹈《踏歌》体现了汉唐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汉唐乐舞的姿容风貌。本文通过舞蹈《踏歌》的审美系统之开放性、审美风格之唯美性透析汉唐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其目的是为了挖掘出沉淀的汉唐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及其文化特征,深入研究探讨汉唐舞蹈艺术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4.
道教在我国起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曾经是唐朝的国教,对唐朝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表现在绘画方面尤为显著,道教思想对唐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不仅止于技法层面,更在于画家的精神气质层面。这种以自然为皈依的美学观开拓了新的审美视角,丰富了民族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5.
宋代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高峰期,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宋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成就,与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是不可分开的。北宋建国初期,宫廷设立翰林图画院,后有设立了国子监画学,对书画艺术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实主义绘画描绘中国的历史事件、社会人文、文学名著,反映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以及科学真理。坚持中国艺术的主体价值创作,树立中国艺术在国际艺术中的独立价值性,中国现实主义绘画不仅对中国美术发展史,而且对西方各国重新认识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翻开崭新的篇章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它具有潜在的永恒的创作生命力。运用"洋为中用"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借用他国的艺术手法为了更好地创作出本国艺术和人类艺术的主体价值创作油画艺术作品。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对人的价值问题上的探索和创作主题——《拯救》的简介。  相似文献   

7.
五代时期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唐宋画学转型的重要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的"度物象取其真"、"尚意"、对水墨的阐发等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一方面仍然带有唐代美学的印迹,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唐代美学的思路,酝酿着宋代美学发展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8.
比兴手法使用在诗歌领域,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本文在宋代文人画抒情性的增强、绘画借鉴之用的传统、绘画艺术内在规律的表现三个方面,论述了诗歌中的比兴传统向文人画迁移的现象发生在宋代的可能性。并以南宋郑思肖的《墨兰图》为例本,分析了比兴传统的迁移促使了诗、书、画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自唐代作为一门独立画科直至五代两宋,特别是在宋代,不论艺术风貌还是笔墨语言无不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米氏云山将笔墨符号凝练为"以点代皴",使绘画上升到"墨戏"的艺术精神高度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材料媒介总是伴随着艺术发展的始终,中国绘画的发展与中国画材料、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材料工具适应绘画技法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绘画技法的不断成熟则促进绘画材料的演变。对绘画工具材料属性的大力挖掘和探索又促进绘画技法的变革。同时也反映着绘画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拉斯是法国当代别具一格的小说家,创作的<情人>在中国影响深远.她的叙述视角不是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而是杜拉斯式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一切事件的发展都依照"我"的思绪而展开,情节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作品的双重复调、二分对立的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杜拉斯摒弃了小说以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为中心的传统写作模式,作品语言简练充满诗意,并借鉴绘画、电影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了印象派手法,影像色彩鲜明,形成了独特的"杜拉斯风格".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各种艺术思潮竞相出现的今天,现实主义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阶段,但是它自身的人文关怀与艺术精神并没有改变。各个时代的现实主义艺术家都始终以一个艺术学者应有的社会反省精神和人文立场,怀着深深的人道感情,对现实进行了阐述和批判。正是因为这种艺术精神,使现实主义绘画长盛不衰,也正是这种批判的立场使现实主义绘画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画面基本艺术语言的中国画皴法与油画笔触,可以看作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探索的具体体现,同样也可作为不同时代艺术风格的缩影。本文试将山水画皴法与油画笔触跨越时间与空间来进行分析与比较,探析两者的艺术共性在人类绘画艺术发展进程中所承担的作用,以及这种绘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对现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有何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纵观宋代之前书画艺术是独立发展的,唐代张彦远首次提出了"书画异名而同体""书画用笔同法"的理论,书法形式因素在绘画创作上的影响甚大,书法的地位也远在绘画之上,直到苏轼打通了诗、书、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文人画理论,以书入画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绘画地位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论,既包含了对自然美的赞赏,又包含了对仁、智的精神赞美,是一种典型的山水比德观念.目前学术界习惯于将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逍遥虚静思想作为山水艺术的思想根源,实际上除此之外,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也是中国山水艺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本文探讨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山水艺术及理论的影响.孔子的山水比德及仁知之乐思想和老庄的道法自然及天地大美思想共同组成了我国山水艺术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世贞对<西厢记>的批评主要体现在下面二个方面:一是以诗律曲,这种批评标准明显地带有从传统的诗词批评向戏曲批评演变的某些痕迹.二是王氏的批评中体现出他对戏曲的艺术规律的触及,但这些认识又是不很自觉的,更是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绘画形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一次又一次破旧生新。到了20世纪下半叶,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艺术运动。使我们进入一个视觉文化多样化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中,反思绘画艺术存在的基础和终极意义以及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观念艺术以及后期当代艺术,给传统绘画带来极大的冲击时,在面对"绘画死亡"的论说时,画家们一直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各种新的尝试.他们用足够的洞察力和自信心.来抵抗前卫艺术对于绘画的冲击.使绘画重新回归艺术领域,赢得它独有的特权,并独具新绘画精神.在新绘画新精神的当代艺术下,中国应坚持怎么样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探索和奋斗。中国绘画史上,继承和创新是个永恒的命题。现今关于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创新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本文结合笔者对中国画的认识,对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20.
在专业的绘画基础课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为技巧而技巧。绘画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课教学脱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绘画基础教学开设的内容,如何合理并满足专业课需要,这将直接影响对学生的目标培养与今后的发展。纯艺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在绘画基础课的开设上,内容与课时是有差异的。目前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基本是比较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学生进校后,普遍对绘画基础课兴趣不大,对所学的绘画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导致学生轻视基础课,对基础绘画课缺泛积极性、主动性,正因为对学习目的的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