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实现了对酸性红、酸性棕和酸性黑的混合染料中三种成分浓度的同时测定。该法不需要预分离,可直接测定,操作简便。测定结果比原用的比色法测定结果更加可靠,本方法对于相关化工产品的分析测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应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饲料中5种非法添加的苏丹红类染料测定的参数进行比较,为此类染料分析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分别应用UPC2和UPLC对染料分析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对这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线性相关性、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等参数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UPLC对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和溶剂黄2的最低检出限为0.04mg/L,比UPC2测定时有更高的灵敏度;UPLC检测较UPC2有更好的线性相关性;当染料浓度低于10.0 mg/L时,UPLC对染料进行测定有很好的稳定性;当浓度高于10.0mg/L时,两种测定方法的稳定性相当;UPC2方法中5种染料在3min内实现基线分离,与UPLC相比方法更加高效快速,可用于饲料中该类染料的快速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直接进样法研究了直接红28、碱性红9、分散蓝1和分散黄1等4种有害的纺织品染料的质谱行为规律,探讨了染料的电喷雾电离和碰撞诱导裂解(CID)的机理。实验发现,强极性染料直接红28和碱性红9的电喷雾电离与其分子结构内的强极性基团有关,弱极性染料分散蓝1和分散黄1的电喷雾电离与其分子结构内的电负性基团有关,染料电喷雾特征离子都为最外层带有偶数电子的偶电子离子;偶氮、三苯甲烷、蒽醌和硝基苯等发色团在染料的二级质谱中都发生了裂解,偶电子离子在CID模式下除了发生中性丢失,还会裂解生成1个奇电子离子和1个奇电子自由基;偶电子离子和奇电子离子的质量数都满足其相应的氮规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仪准确测定辣椒类食品中7种苏丹红类染料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的苏丹红类染料用有机溶剂乙腈提取,直接定容后进行色谱分析。质谱检测采用正离子电离方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30 μg/L,重现性RSD<5%,回收率为63.5%~106.8%。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通用机械》2005,(9):67-67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所圈定的《当前部分企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中,机械行业中的以下几类阀门(泵除外)系列位列其中。阀门禁止类产品有:热动力式疏水阀类产品——S115H-16、S19-16、SS19-16C、S49-16、S49-16CC、S19H-40、S49H-40、SS19H-64、S49H-64。限制类制造项目包括新建通用类水系统中、低压碳钢阀门制造项目。同时,未标淘汰期限的条目为立即淘汰;生产规模大干限制类条目规定,但环保指数不达标的项目,均禁止投资。  相似文献   

6.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有色纤维中染料进行表征,研究该方法对单根有色纤维上染料的检测能力。方法:将制备好的纳米银溶胶直接滴加在有色纤维表面,采用InVia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在785nm激发波长,50倍物镜条件下,对分散红17染色的单根棉纤维进行拉曼光谱表征。结果:通过对分散红17染色的单根棉纤维进行检测,可以发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可以检测出纤维中的分散红17染料。结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检测单根有色纤维中染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防制造技术》2013,(1):15-19
增材制造技术展现巨大应用潜力 增材制造技术是指根据三维数字模型,采取逐层叠加的方式直接加工出零件的一类技术,也称作三维打印、直接数字化制造、快速原型等.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初期主要用于模具和样件制作,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实现了多种材料的最终产品制造,并在成本、效率和质量方面优势突出,展现出与机械加工、铸造等传统制造技术抗衡,成为主流制造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张秀尧  蔡欣欣  张晓艺  李瑞芬 《质谱学报》2020,41(3):268-277,I0003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生物样品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方法。将米酵菌酸在2 mol/L KOH溶液中100℃加热反应2 h制备异米酵菌酸标准品,并通过与对照品的质谱、色谱、紫外光谱比较而确认。血浆样品用含0.5%氨水的乙腈溶液-甲醇(9∶1,V/V)沉淀除去血浆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用正己烷萃取净化;尿液样品使用正己烷在酸性条件下萃取净化。选择Acquity BEH C18色谱柱,以0.05%甲酸-乙腈溶液(V/V)-0.05%甲酸水溶液(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电喷雾负离子多离子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加标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血浆和尿液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0μg/L,相关系数大于0.998,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2%~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为2.4%~13%(n=6),方法的检出限(S/N=3)均为0.02μg/L。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鉴定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中毒。  相似文献   

9.
中性红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染料化合物。在磷酸介质中,I~1对溴酸钾氧化中性红使其裉色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本文以此反应为指示反应,用固定时间法,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了选择,建立了动力学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I~1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0.1~20ng.mL~(-1)。用于水中痕量I~1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HEDP化学退铜     
HEDP是“1-羟基乙叉-1.1-二酸”的简称,它无毒,在高温、高pH值条件下不水解,它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与很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目前在电镀生产中已应用HEDP进行锌、铜、镉、镍、金及铜锌合金,铜锡合金等的电镀。HEDP用于化学退铜镀层目前尚未见资料介绍,但用焦磷酸钾与过硫酸铵在氨性溶液中混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退除铜镀层已有介绍。而作为铜离  相似文献   

1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4种黄色工业染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高效的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的工业染料,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提供技术依据,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碱性橙Ⅱ、碱性嫩黄O、酸性橙Ⅱ、酸性金黄4种黄色工业染料。样品用乙腈提取、离心后上清液过0.22 μm聚四氟乙烯膜,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空白基质曲线外标法定量,其中碱性橙Ⅱ、碱性嫩黄O采用正离子扫描模式(ESI+),酸性橙Ⅱ、酸性金黄采用负离子扫描模式(ESI-)进行检测,以超纯水(正离子扫描时水中含有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洗脱液流速0.3 mL/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得到了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定量检出限: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的线性范围均为5.0~200.0μg/L,酸性橙Ⅱ和酸性金黄的线性范围均为5.0~100.0 μg/L,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食品中碱性橙Ⅱ、碱性嫩黄O、酸性橙Ⅱ、酸性金黄的定量限分别为50、50、75、60 μg/kg。方法的回收率和重现性较好,4种染料的回收率在75.6%~11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1%~9.1%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食品中4种非法添加工业染料的定量及确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无润滑气缸的活塞和填料的密封元件,一般由聚四氟乙烯(氟塑料-4)作为基元的合成材料制造,在各种应用情况下,试验研究了AФГM、AФГ-80BC,AФГM-80BC,ФКH-14、4К20和4К15M5等材料。一般采用石墨、焦炭、二硫化钼、氮化硼、青铜、玻璃纤维等作为填充剂。填充剂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强度和热传导性。例如,在干燥气体的工作条件下,ФКH-14合成材料的耐磨性近似为纯聚四氟乙烯的200倍。在排气压力为100~400×105Па的湿空  相似文献   

13.
国外金属零部件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材制造技术是指根据三维数字模型,采取逐层叠加的方式直接加工出零件的一类技术,也称作三维打印、直接数字化制造、快速原型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前沿技术,被认为是制造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增材制造技术在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模具加工,以及用于组装和功能测试的样件加工等。近十年来,由于不断取得突破,增材制造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实际产品的加工。金属零部件最终产品的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尤其迅速,在结构复杂、材料昂贵的产品生产,以及小批量定制生产方面,成本、效率和  相似文献   

14.
《现代制造工程》2020,(2):46-46
《现代制造工程》创刊于1979年,是机械制造领域科技-学术期刊,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期刊等。《现代制造工程》每期版面160页左右,国际标准大16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内邮发代号:2-431,定价15元/期,全年180元。也可破季在编辑部直接订阅。  相似文献   

15.
针对激光熔覆直接制造和再制造技术,重点研究了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技术,并以此为平台研究开发了基于激光熔覆的直接制造和再制造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主要包含三维实体模型创建、分层切片、路径优化、NC代码生成、轨迹模拟和数据传输等功能。初步试验表明该软件用于激光直接制造和再制造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碳钢:推荐最大工作温度不超过538℃,特别当介质具有氧化性时。不适合应用于制造无机酸、中性或酸性盐溶液的设备。碳钢垫片通常用于高浓度的酸和碱溶液中。布氏硬度约为120。2.304不锈钢:成分为铬18%~20%,镍8%~10%,推荐最大工作温度不超过760℃。在温度-196~538℃区间内,易发生应力腐蚀和晶界腐蚀。布氏硬度为160。3.304 L不锈钢:含碳量不超过0.03%。推荐最大工作温度不超过760℃。耐腐蚀性能类似304不锈钢。低的含碳量减  相似文献   

17.
2014年9月,多家来自3D打印领域的企业将纷纷涌向制博会,在W2馆1000m^2的展位区域各显神通。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Zcorp公司生产ZPrinter310系统为实验工具,使用石膏粉基的zp102为成型材料,利用快速成型技术中的三维打印技术,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切片分层处理,得到不同高度截面形状的数据信息,采用截面扫描,喷涂粘结剂,直接获得能够用于直接金属铸造的快速模具.以三通管为实验对象,讲述了整个工艺过程.结论表明,快速模具制造和直接金属铸造技术的结合,使产品的制造周期缩短、制造成本降低、铸件质量好等优点,体现了快速模具制造的优势,也为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在金属制品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探究唑菌酯在水中的降解特性,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下唑菌酯的水解动态和不同光照下的光解动态,并以13C-唑菌酯为对照,采用质谱分析研究唑菌酯的水解和光解产物及途径。结果表明,唑菌酯的水解和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酸性至弱碱性(pH 8.0)水溶液中,唑菌酯较难水解;在碱性水溶液(pH 10.0~13.0)中,唑菌酯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水解反应为碱基催化反应,唑菌酯的水解速率常数对数值与pH值成线性正相关,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在室内模拟太阳光、30 ℃下,唑菌酯易光解,光解反应速率随着光强和紫外强度增加而增加;在室外自然光、13~19 ℃下,唑菌酯难光解。由质谱分析结果推测,唑菌酯水解过程可能是未标记C原子上的酯键断裂脱去1个烷基后加氢,形成(E)-2-[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C21H19ClN2O4),光解过程可能是未标记C原子上的羰基加氢、脱水后成环形成3-(4-氯苯基)-5-[[2-(4-甲氧基呋喃-3-基)苯基]甲氧基]-1-甲基-1H-吡唑(C22H19ClN2O3)。本研究对唑菌酯在水环境中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注空气火驱采油油套管用BGN80-3Cr钢、BG90H钢、BG90H-9Cr钢、BG90H-13Cr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BGN80-3Cr钢和BG90H钢表面的氧化产物均为Fe2O3和Fe3O4,其中Fe3O4靠近钢基体一侧,Fe2O3靠近空气一侧,厚度比为1∶(5~10);BG90H-9Cr钢表面的氧化产物为Fe2O3和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FeCr2O4(FeO·Cr2O3);而BG90H-13Cr钢尽管不能形成选择性氧化产物Cr2O3,但由于铬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10%,生成了保护性良好的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FeCr2O4;随着氧化时间延长,温度降低,氧化产物的保护性增强,试验钢的氧化速率下降,抗氧化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为BGN80-3Cr钢、BG90H钢、BG90H-9Cr钢、BG90H-13Cr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