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e kibbutz is a self-contained collective community which developed its settlement amidst a man-made park landscape. This society's value system of equality and direct democracy developed concurrently with the reclamation of a depleted landscape, the planting of trees and gardening.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kibbutz park landscape clearly reveals this society's ideology.  相似文献   

2.
金荣 《中国园林》2020,36(4):83
日本国家公园至今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成熟的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日本国家公园属于IUCN(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类)中的第Ⅱ类国家公园和第Ⅴ类地景/海景保护区;2)在选入国家公园的适宜性与可行性标准方面,日本对国家公园分为陆域和海域2种类型,并分别制定选定标准。从日本国家公园的基本特征出发,揭示其入选标准的实践现状,为现阶段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探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Representations provide an accessible and challenging means of investigat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While on the one hand images can be read as simple depictions or denotations of landscape, on the other they are rich in meaning, encapsulating a community's idealized vision of itself. The way in which a particular body of popular art—New Zealand's telephone book covers—conveys both 'real' and 'imagined' views of landscape is explored. These images privilege certain ideas about identity, with the selective visual language expressing a range of myth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ure and landscape. The populist nature of these works holds a mirror up to society's value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jects these ideals onto society, through the high public profile of the images.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5.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用帕洛莫模型(Palomo's Model),回顾了新西兰国家公园和保护地管理方法的演变。结合新西兰林肯大学最近所进行的国家公园研究,对国家公园管理相关的岛屿方法、网络方法、景观方法和社会生态方法的关键特性进行分析,包括保护理念与实践,管理和规划维度,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以及每种方法的理论地位等。最后,指出景观方法和社会生态方法在当前国家公园和保护地管理中具有创新性价值,并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公园在满足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游憩活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以深圳湾滨海公园为例,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和使用者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与使用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使用者的植物景观空间行为偏好,为建设适宜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高质量城市公园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沈阳中山公园(原名千代田公园)始建于1919年,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近代城市公园。将中山公园的空间利用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民国时期外国殖民者尝试并营造出东西方园林要素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初期园内增添凸显中国特色的景观元素;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建设空间与主题并重的中国特色城市公园;21世纪公园建设与利用呈现多样化。另外,通过山形水系、建筑设施、园路分布、活动区域4种空间构成要素分析中山公园空间利用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空间利用最初集中在西北和中南部,以自然山水式格局为基调,增添西方园林元素,后逐步打通了东西向核心轴线,利用频率与规模在改革开放时期达到最高水平,但目前文化主题被削弱且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公园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健康恢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们择居、医疗和园林建设实践。从治理与康复功能、缓解精神压力与消除疲劳、增强身体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社会交往5个层面论述了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功效,以及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机制。同时对研究重心、评价方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述,最后讨论了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期为推动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30年代,武汉与广州、南京、上海等 大城市皆编制了公园系统分项规划,处于中国近代风景园林及 城市规划发展的初创期。为研究武汉城市公园系统规划编制历 史及其主要技术方法,解读原始档案,并将指标、分类、布局 等技术内容与同时期国内外规划技术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发 现,武汉规划者熟知20世纪初英、美及日本的公园系统规划 模型,在编制规划方案过程中,他们辨识并借鉴了源于美国及 日本的理论与技术,根据城市现状、发展阶段及市民实际需 要,将一些指标、技术原则加以更改,制定出适应武汉的城市 公园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从工业发展背景下中国矿山治理国策变化,以及风 景园林视角下海南岛自贸港矿山开发着手分析,首次提出以建 设矿山公园为目标的新型绿色矿业开采及时序性景观规划。通 过对实际项目海南爱梅矿山的区位条件、地形地貌等基础性分 析,代入DSR模型进行矿块开发时序性评估,并根据相关数据 从空间布局、矿业开采和公园建设三方面对规划步骤进行详细 梳理,以此制定总体时序性规划。以预先干预的方式完成开采 前矿区规划,追求绿色矿业转型,实现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 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洁 《风景园林》2018,25(6):124-129
作为一门以落地性为特征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规划设计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规划设计思维与能力也成为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设计思维的特性出发,针对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一套控制方式和流程,并以同济大学本科三年级上学期的公园设计课程为例,对景观设计思维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展开了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3.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社区公园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社区公园空间与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的关系,对于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郑和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定义公园空间的类型,并分析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选取公园中5个样本空间进行观测,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老年人公园活动的行为特征。针对占公园活动人数绝大多数的8种活动,运用数据分析和Arc GIS技术对行为与空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合访谈和Nvivo质性分析发现,空间的尺度、围合性与开敞性、是否受干扰、景观质量、庇护性是老年人活动空间选择的主要动因;座椅、遮阴要素、大面积铺装、照明设施、置物设施等则是老年人需要的空间要素。  相似文献   

15.
陈菲  朱逊  张安 《中国园林》2020,36(3):92
严寒城市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景观活力度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气候恶劣的冬季,差异性更加明显。差异的存在不仅会对市民使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更会使整个城市的户外空间活力降低。为研究严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度差异,从使用者角度对各景观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在已建立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若干典型场所进行调研,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按公共空间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3个基于公共空间类型的严寒城市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并对3个评价模型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若干设计导则。该研究成果可为严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设计高活力度景观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民国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研究及启示 (1926—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尝试使用位置大数据,基于使用强度、生态敏感度(SE)与景观安全格局(LSP)指标对福州市晋安区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空间维度上的公园使用强度差异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1)不同空间维度的使用强度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的影响,生态敏感度大于景观安全格局;2)生态敏感度与使用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
The Scottish model of national parks reflects wider cha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 or protected landscapes. This paper uses Ingold's dwelling conceptualisation of landscape to reflect on how material and cultural processes affect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of the Cairngorms National Park in Scotland, UK.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views, is the separation, unique to the Cairngorms, of ‘the park’ from its management organisa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is separation creates a conceptual space for the negotiation of contested claims regarding the park. Such claims reflect not on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lace, or as Ingold (2000) puts it, the landscape as it is known to those who dwell in it; they also represent vested interests and regimes of power concerning what happens in specific places. These claims do not reproduce simple splits between, for example, public/private or conservation/development but show a more complex picture.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立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风景名胜区也名列其中。坐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风景名胜区在诞生起源、演进主线、认识论与方法论、核心价值与功能特征等诸多方面,有着自身内在的特质。只有建立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国的景观生态资源特征优势,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